分组治疗筛选敏感药物法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2015-08-15 00:45:32王建强
畜牧兽医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猪只病猪分组

王建强

(天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天水741000)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和动物防疫部门的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动物的二三类疫病日渐增多,成为多见常发疫病,对养殖业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养殖场虽然增加了二三类疫病的免疫病种,但由于混合感染等因素,在个别养殖场仍出现二三类病暴发的现象,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不能及时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往往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笔者近几年采用分组治疗筛选敏感药物法,在治疗当地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细菌性二三类动物疫病(如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仔猪副伤寒、仔猪黄白痢、鸡大肠杆菌病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这种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方法介绍如下,供各位同仁指正。

1 方法

采用分组治疗筛选药物法,首先要依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对疫病做出初步诊断,若该病是由细菌引发或导致畜禽死亡的主要因素是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可根据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防治知识,选取病原敏感的几种药物(抗生素或抗寄生虫病),按照畜禽发病时间,将发病畜禽随机分为若干组,每组分别使用不同的药物(抗生素或抗寄生虫病)治疗并标识,在用药后6h、12h、24h进行临床症状观察,最终选择出取治疗效果最好(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的药物在全群中应用。

2 注意事项

2.1 此法最适合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群发性疫病。

2.2 采用分组治疗筛选药物法首先要求兽医技术人员有良好的病理学理论知识,能及时做出较准确的初步诊断。在发生混合感染时,要能区分主要致病和致死因素是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如果细菌或寄生虫感染是主要致病和致死因素则可采用此法,如果病毒感染是主要致病和致死因素则不适用。

2.3 要根据临床诊断结果选用相对敏感药物,按药物分类选取,尽可能不在同一类药物中选取多种用于分组治疗,如病原是革兰氏阴性菌,则在分组选用药物时不要全部选择成喹诺酮类(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还可考虑在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或兽医专用氯霉素类的广谱抗菌药(氟苯尼考等)中选择。

2.4 在一个养殖场选择出的敏感药物(抗生素或抗寄生虫病)时,应做好记录,在本场下次发生相同的疫病时可直接使用,直至该药物疗效下降时为止,还可以再次进行分组筛选。

3 典型案例

3.1 疫苗接种引起猪场爆发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疗

2010年4月10日,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某猪场从市场分三批购进江苏、河南及本地仔猪285头,分圈舍进行育肥饲养,5 月20 日中午,全场猪群3头份接种猪瘟细胞源活疫苗,间隔一天后,有猪只陆续发病,畜主先后用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多种抗生素配合清热解毒、安乃近等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疫情继续扩散,病猪多在发病后2~3d死亡。至5月28日,死亡猪只由最初的每天2头(5月23日)的增加到9头(5月27日),最后疫情蔓延至全场,麦积区将疫情上报到我中心。

3.1.1 临床症状 病初部分猪只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有的猪只出现呕吐,体温升高至40~41.5 ℃不等,猪群站立时出现扎堆现象,轻度咳嗽,约经半天至一天时间出现呼吸急促或极度困难,腹式呼吸十分明显,有的猪只呈犬坐姿势。最后病猪卧地不起,心跳加快,耳尖和大腿及腹侧处皮肤发绀,频死猪只有的从鼻孔中流出少量伴有血色泡沫的液体。

3.1.2 剖检病变 取27日死亡的5头病猪进行剖检,病理变化如下:全身淋巴结肿大,以肺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为明显;胸腔内有带血的液体,有的胸膜与肺严重粘连,纤维素性胸膜炎明显;肺尖叶和心叶严重充血、出血,病变区色深且质地坚实、易碎;肺膈叶上有大小不一的脓肿样结节,在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带血色的泡沫性渗出物。其中发病4d后死亡的2头仔猪肺出血、与胸膜的粘连更为严重。

3.1.3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传染性胸膜肺炎。

3.1.4 治疗方法 采用分组治疗筛选药物法,即将病猪根据发病时间随机分为若干组,每组分别注射不同的抗生素,在注射药物后6h、12h、24h做临床观察,然后先取临床治疗效果最好的抗生素在全群注射治疗。

3.1.5 治疗与疗效 对发病猪根据发病时间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用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20mg/kg体重,24h用药一次)肌肉注射;第二组用选用氟苯尼考注射液(按20mg/kg,12h用药一次)肌肉注射;第三组用选用盐酸恩诺沙星注射液(按5mg/kg,12h用药一次)肌肉注射。对体温高于40 ℃的病猪均配合用安乃近等对症治疗。根据病理解剖结果,对发病超过4d以上的猪只放弃治疗。整个猪场圈舍及周围环境每天消毒二次,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在注射药物后6h、12h、24h做临床观察,观察结果显示:第一组(注射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和第二组(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在用药后的12h内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在24h 观察时发现第二组(注射氟苯尼考注射)猪群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于是全群猪在24h后改用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肌肉注射(20mg/kg),每天2次,连续用药3d药。

在用药3d后猪群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仅有3头猪仍有临床症状),对无临床症状的猪只改为每天肌肉注射一次,3头仍有临床症状的病猪仍维持每天2次肌注给药。全场消毒在一周后改为每天一次。在第5d死亡2头后再无死亡(经技术人员分析,这两头猪只体质差,在治疗时肺部已形成了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4 讨论

4.1 在兽医临床上,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动物被细菌感染后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敏感治疗药物,成为发病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这种采用分组治疗筛选药物法在临床治疗方面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4.2 采用分组治疗筛选药物法,在发病急、死亡率高的动物细菌性疫病和寄生虫病(如猪肺疫、仔猪副伤寒、仔猪黄白痢、鸡大肠杆菌病、鸡球虫病等)的治疗上具有独到之处,一般能在12~24h内筛选出敏感药物,且便于操作,更适合于基层兽医人员在中小型养殖场推广应用。

4.3 对一些疫病的诊断如采用PCR 技术,可缩短诊断时间,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安全等优势,但在生产中受到资金、试剂、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PCR 诊断技术的应用仍受到制约。而在实验室开展细菌药敏试验,细菌通常需要在37℃条件下培养18~24h才能生长,厌氧菌生长更慢,即使不做生化试验,直接开展药敏试验,最短也需要2~3d时间。如果培养基选择不当,则可能需更长时间,个别细菌如结核菌甚至需要培养1个月之久。

4.4 一些疫病发生后,即使对疫病做出确诊,由于一些养殖场长期在饲料中不合理添加药物,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即使实验室药敏试验选出的敏感药物,也不一定与临床实践效果相吻合,仍需要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检验,因此分组治疗筛选敏感药物法在兽医临床上的实用性更强。

猜你喜欢
猪只病猪分组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业科学(2022年11期)2022-12-17 08:43:54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32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18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