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永杰
(通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通渭743300)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所辖六镇十二乡,人口48万,农户9万多户,各类畜禽饲养量200多万头(匹、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畜牧业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搞好动物疫病防控意义重大。
依法防疫是动物防疫工作的根本和保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甘肃省动物防疫条例》有关规定,加大动物防疫的执法力度,积极采取“强制免疫、强制检疫、强制消毒、强制堵截、强制扑杀”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发展和蔓延。要全面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动物防疫执法人员的素质,切实增强执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提高依法制疫水平,切实降低发生动物疫病的风险。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多,许多方面仍然滞后,必须建立完善的动物防疫网络,全面改善动物防疫条件,打牢工作基础,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对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的综合能力和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能力,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情。
目前导致动物疫病发生的因素很多制约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因素也很多,动物疫病防控面临复杂的局面。县、乡政府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要组织制定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散养户常年保持在90%以上,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保持在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针对本县区域内疫病流行的种类和现状,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行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工作。对重大动物疫病严格实行“早、快、严、小”的办法,加以控制和扑灭;对常规疫病要因疫设防,有重点、有目的地加以预防;对布病、结核等人畜共患病,要采取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防治策略,以奶牛、羊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检测范围和数量,对阳性畜坚决扑杀,力争做到净化一片,巩固一片,努力遏制布病、结核等疫病的反弹趋势。要加大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对现有的规模养殖场要健全防疫基础设施,完善防疫措施,规范养殖行为;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要从场址选择、消毒池、消毒室、兽医室、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地等防疫条件上严格把关,从源头上减少疫病发生的风险和机会。
疫情如火情,遵循“早、快、严、小”的防治原则,扑灭疫情;县、乡相关部门根据《通渭县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应急工作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和物资储备,定期组织开展动物防疫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县乡动物防疫部门要及时掌握动物疫病免疫状况、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预警能力,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甘肃省兽医局关于《甘肃省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做好日常监测、定点监测、集中监测、应急监测等各项监测工作;对各类畜禽的免疫抗体也要经常性的进行合格率监测,确保免疫质量。
按照甘肃省兽医局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积极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做好紧急流行病学调查、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本县疫病流行现状。
对一些疑难病例,临床无法确诊的要及时采集病料送上级业务部门进行确诊,尤其对一些影响大、危害严重又一时无法确诊的病例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进行专题分析和报告。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按照国家和甘肃省的相关要求,及时汇总分析免疫抗体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定期分析评估动物疫情,把握疫情动态,科学判断疫情形势,开展预警工作,为科学防控动物疫病提供技术支持。
按规定时间按时上报辖区内动物疫情和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动物疫情报告各项管理制度,坚决杜绝有疫不报、迟报、瞒报等现象和动物疫病监测弄虚作假行为,使动物疫情报告和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准确、科学、及时。
一是继续参与兽医实验室比对试验活动;二是开展实验室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三是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四是不断完善乡镇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乡镇站实验室诊断水平。
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农户对驱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引进广谱、高效、低毒、安全的驱虫新药,加强动物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基层兽医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同时向广大养殖农户广泛宣传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真正做到群防群控。
各级政府全面落实防疫经费,保障防疫物资储备,保障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政府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层层签订责任书,切实履行职责,搞好动物疫病防控各项工作,为本县畜草产业发展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