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自我转换

2015-08-15 00:50:27宗勤芳
语文学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成员交流评价

○宗勤芳

(银川市第十二中学,宁夏 银川750004)

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为追求步调一致,教师包得过多,统得太死,压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得到培养。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既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又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要适时地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

一、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前的侦察员

学习小组的科学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教师不仅要细心观察了解学生,还要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规律。

1.帮助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组建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水平、守纪情况、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既能在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又能达到互补。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坦诚相见,相互友爱、民主平等,以体现小组的团队力量和精神。

2.明确目标和责任分工。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合适具体的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担当的角色,掌握各自承担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而有效,例如小组长的责任、记录员的责任等等。在这里,尤其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立的学习目标,它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还要分工协作,既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又促使组员优劣各得其所。

3.适时培训学习。以多种方式训练小组全体成员遵守小组合作学习规则,为此编写小组合作学习规则顺口溜:主持中立,定时立序;一事一议,不能跑题;首先表态,再说道理;就事论事,不能攻击;话都说完,民主定意;代表小组,面向主体;仪态大方,注意言语;适当补充,适时鼓励;静心倾听,合作完毕。每人都要做到忙而有序忙而有获。同时教师要适时对小组长进行具体的指导赋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力,并在合作中能及时肯定维护其权威与作用,这样有助于推动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还要特别关注“个别”学生,对其加强监控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二、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调度员

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信服教师,愿意听从教师的指挥,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确保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1.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运用教师的智慧,发挥学科的魅力,设计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寓教于乐,营造一种愉快的互助学习的环境,使学生乐于参与,情绪高涨,更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如教学《石壕吏》时,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让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思想方式、感情和性格特点去感受作品,编排课本剧,再通过组内、组间交流编排的课本剧,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传达的丰富感情。另外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比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以轻松愉快的氛围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

2.合作内容要恰当。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这样的合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因此,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样的课是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哪些内容是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通过实践,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1)选择解题策略的合作学习。(2)竞争性作业的合作。(3)规律性知识的学习。(4)操作、实验探究问题的学习。(5)学生间互考、互检、互评的合作。

三、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参谋长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能成为“甩手掌柜”,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应当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仔细观察和介入,掌握大多数学生当前的状态了解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很顺利的小组予以表扬;对合作交流中遇到困难或偏离主题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抽查;控制好时间指导落实好学习目标和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学生的合作才得法,交流才高效!

四、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者

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措施,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又是小组合作学习长期有效进行的保障。小组评价要体现激励性、竞争性、赏识性和发展性。

1.以集体评价渗透小组交流。在组间交流时,老师的评价要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首先对交流中呈现的结果,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小组的概念,比如:“哪个小组想展示你们组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有关小组集体荣誉感的积极暗示:小组作为一个整体,不是个人代表。另外,对在交流时呈现的小组纪律良好、配合默契、团结等情况也要给予肯定,让学生意识到合作应有礼有节、有始有终。一位同学说:“课上,同学们多讲出一种方法,就可以给小组加盖一个笑脸,小组合作学习不到位或完不成学习任务,就给小组盖一个苦脸,这样,对同学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前进的动力。”

2.在总结评价时,要加强针对性和多元性。总结评价离不开过程的观察和积累,要注意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要侧重于过程评价,这样才能使评价有据可依具有针对性;在总结评价时还要做到评价的多元:不但老师要侧重于小组合作的角度,也要引导学生在总结中反思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合作方面自己最大的收获有哪些等等,让有关合作意识性、方法性、经验性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提炼,有利于以后的合作学习。

3.教师要坚持进行自我评价。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讲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思考,就没有专业素养的提高,如何反思?反思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后,可以是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他人的课堂教学。可以思考自己的成功之处,也可以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让我们对自我教学的认识从浅到深,使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总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要靠师生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尺一寸的努力。教师在指导中要根据活动情况适时转换自身的角色,为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搭建平台,进而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成员交流评价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