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语言表达障碍的基本方法

2015-08-15 00:50:27尹凤霞
语文学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观点障碍想象

○尹凤霞

(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广东 广州510663)

影片《国王的演讲》讲述的是: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从小是个内向的人,讲话时连几句很简单的话都结结巴巴地讲不出来,他有严重的表达障碍,俗称“口吃”。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LionelLogue),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国王的口吃大为好转,随后发表了著名的圣诞讲话,鼓舞了当时二战中的英国军民。

内向的人由于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表达障碍往往不愿意多说话,但他们往往思路清晰,如果能克服表达障碍,他们更容易将自己的意愿表达清楚,话不多却能精确表达。如何克服表达障碍?以下介绍一些方法:

一、系统训练,提高思辨能力

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息息相关,缺乏逻辑思辨的表达是空洞毫无意义的。思辨能力是指一个人思考问题和辨析问题的能力,即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和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能力强,能清楚地把握住自己的思路,发现别人忽视的机会与方法,获得创新的观点。如何提高思辨能力呢?

(一)不要依赖习惯性的思想来源

考虑问题时,不要立即去寻求现成答案,不妨独立地想一想。这种做法有些费神,但对个人的成长是有利的。内向的人,深沉爱思考,往往能够提出新的观点。

(二)多给自己设置矛盾的观点

养成本能的质疑习惯性观点的习惯。不要认为有什么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不要认为自己的判断总是准确无误的,积极主动寻找那些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的思想。

(三)学会用第三只眼睛看自己

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换一个角度观察生活。例如,经常提醒自己跳出自我进行思考:“我的行为和动机正确吗?我的行为过程有什么不足?行动的结果如何?我有哪些收获和缺憾?采取什么办法纠正错误?”如此获得不受限制的自由思考的力量,获得不同凡响的见解。

(四)让自己的生活圈随机化

不要重复单一的生活内容,不要总是遵循那些固有的条条框框,总去一个场所,吃相同的食物,与相同的人谈天,可以积极地追寻新的经历和感悟。

(五)提高逻辑思维方法

我们通过很多途径可以学习逻辑思维的方法,比如数学、物理、哲学等学科,教会我们推理、演绎、归纳与总结等逻辑思维方法。因此,多读书,多学习,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有好的想法,有灵感,应该习惯随时把它们记录下来,只停留在脑袋中进行想象,思考比较容易出现偏差,甚至会瞬间消失。记录多了,表达也能变得容易起来。

(六)学会自我肯定与否定

这是一种合理的认知方法训练,简单易行。比如,你精心准备了一次发言,但真正发言的时候,发挥失常,你感到非常难堪:“我为此付出了那么多精力,结果如此糟糕。我真没用!”就此打住吧!你的意思是:“你付出了很多,就必须……”——这是一种“绝对化要求”,是不合理的。“每个人都付出了努力,只是我比其他任何人更了解自己的努力。我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并不可能马上获得百分百回报。”通过自我肯定与否定,提高了思辨能力。

二、不畏艰辛,克服表达障碍

(一)挖掘强烈的表达动机

人的语言发育虽跟遗传有关系,但语言的运用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摔打和磨炼中发展。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都在寻找表达自我的方式,只要努力,你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二)不断增强承受和防范失败的能力

内向的人更需要增强心理素质,设法在感受失败的体验中学会应对和防范失败,提高个人的承受能力。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些障碍,这些障碍不能太大,但也不能太小,以自我感觉努力一下就能克服为合适,但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三)培养百折不挠的精神

任何一个有价值的目标追求都不可能一步实现,也不可能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水平上,必须在实践中去检验并进行调整;而实践,向来都会有曲折、起伏,时而柳暗花明,时而峰回路转,时而曲径通幽。对一个奋斗者而言,不经历风雨,是绝对见不到彩虹的。即使是世界著名的演讲家,初次演讲也都有过胆怯和恐惧,乔治六世国王在训练过程中,多少次想放弃,但他为了国家,也为了表达自己,战胜了困难。

澳大利亚“半人演讲家”约翰·库缇斯说过:“没有什么不可能,别对自己说‘不可能’!把目标写下来,然后努力去实现它吧。不要害怕失败。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来,1000次摔倒,可以1001次站起来,摔倒多少次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你站起来多少次!”

(四)运用心理学技术克服表达障碍

常见技术有本森放松法、系统脱敏法、合理认知法等。

本森放松法是美国心理学家本森通过摸索总结出一套放松训练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在安静的环境中舒适地静坐,闭目,放松全身肌肉,平静缓慢地用鼻子呼吸,使自己能感到自己在呼吸。在每次呼气的同时,默念“壹”字,将注意力集中在“壹”字上,并保持一种随和的心境。对头脑中不时涌现的杂念,不必着急,不要理会它们,继续重复“壹……”字。用不了多久,松弛自然到来。训练结束时,先闭目静坐几分钟,然后睁开眼睛,每次训练20分钟,每天可进行1~2次,逐步克服紧张情绪,也逐步掌握做深呼吸的正确方法。

系统脱敏法是一种矫治恐惧或害怕反应的好方法。可以在专业指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也可以自我训练。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引起焦虑的具体刺激的情境。通过与指导师探讨或者自我深思,发掘出引起自己恐惧的具体情境,这种情境也许在我们朦胧的意识中,需要挖掘才能把它提高到意识层面里。

第二步,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从弱到强顺序排列出“焦虑等级”,如:

①老师说这次比赛比较难,高手很多。

②如果出丑,我就完了。

③我还没有准备好,很多地方还没有背熟。

④比赛前一晚,我几乎睡不着觉。

⑤看见别人盯着我看,我的头脑一片空白。

第三步,利用想象放松法或深呼吸放松法,进行逐级放松训练。

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闭上双目做肌肉放松运动,完全放松以后,想象“焦虑等级”中第一级焦虑情境。围绕这一情境,尽情地想象并描述出来。“当我听到老师说这次比赛比较难的时候,我就开始焦虑。我的心跳开始加快,呼吸开始变得不顺畅。”如果觉得很不舒服,就停止想象和描述,做放松训练。

第四步,逐步地、有系统地进行焦虑紧张和放松,这两种反应的对抗作用,最终使松弛反应彻底抑制住焦虑反应,达到脱敏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经历“放松——想象——紧张——再放松”过程时,三次不能通过,可谓不能脱敏,应终止本次练习。每一次训练约需时间15~30分钟,每周2~3次,渐渐消除紧张感。

合理认知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创立的,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和逆境心理。无论是哪一种不利的观点,都能找出预知对立的正面的观点,这些正面的观点给予我们奋斗的勇气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进取。

反面观点 正面观点

老师说这次比赛高手林立 志在参与,找到差距

讲不好很没面子 面子虽重要,但我可以不在乎

发挥失常大家会笑话我 大家最在意的是自己,而不是我

别为难自己,放弃了吧 我希望成为一个做事认真努力的人

…… ……

了解以上方法,接下来就安排实践了。你可以计划每天至少主动向身边的人打招呼,先从熟悉的人开始然后到不太熟悉、再到陌生人,逐步克服羞怯心理,也请你记录自己的收获和感悟,以便不断改进,逐步提高表达能力和沟通技能。

[1]邢邦志.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尹凤霞.实用口才训练[M].书艺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观点障碍想象
快乐的想象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02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观点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业内观点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04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