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当之无愧”的难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下,直接导致语文学习综合成效低下。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强化了阅读教学的方法技巧研究,结合教学实际对阅读教学进行了充分优化,从五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效果明显,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汉语言文学非常注重“读”的训练,从古诗文的诵读到现代文的朗读,只有反复读,才能够领悟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情感,才能够进入到文章的意蕴氛围之中,从而触及文章的灵魂。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领悟文章思想情感,从而为进一步的阅读理解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背影》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父爱的深沉伟大,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尤其要抓住四次背影描写的环节,用心去读,用心去悟。在文章开头通过对背影的朗诵感悟,感受扑面而来的情感氛围;在车站送别的背影环节朗诵中,抓住重点词深刻领悟父亲对孩子的深厚情感;接下来抓住离别的难舍背影、回忆的背影,用心朗读并将其中的情感读出来,将里面的意蕴感悟出来。经过带着目的、带着重点的诵读,学生能够初步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接下来的阅读分析难度将会明显降低。
阅读教学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要帮助学生理出条理,使整个阅读理解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抽丝剥茧、逐条领悟,最终形成综合的全面印象。还以《背影》为例,笔者指导学生分几个步骤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首先,从整体上感知这一篇文章描写了什么事,蕴涵了什么情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基调,从整体上对文章有初步印象。其次,对文章的背景、意境进行初步分析,找出一些关键词,初步把握文章的基调,如“祸不单行、狼藉、惨淡”等等,将文章所描述的基调、背景初步掌握,有利于下一步的分析探究。再次,选准文章内在的线索,以四次背影出现的时机、描写的手法、蕴涵的情感,以及四次流泪作为相互融合的情感之线,既引领情节的发展,又升华文章的内在情愫。最后,要求学生选准重点语段、语句进行品味,对重点句、重点词进行斟酌感悟,去深切感受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至深情感,去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技巧。这一过程还要进行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从而达到畅所欲言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父母,从学习延伸到生活,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思想教育的升华。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体现出来,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指点技巧,既突破学习难点,又提高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相互交流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还以《背影》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紧扣“背影”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四次背影,分析每一次的背影蕴涵了什么样的情感,哪一次背影写得最详细,从背影描写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创设了什么样的氛围。这些难点的理解,可以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切忌越俎代庖,更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悟,自己来说,自己来总结,从而实现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
学生在开展阅读分析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学习成果进行梳理,以提高分析领悟能力。学生的梳理与表达是一气呵成、相辅相成的,进行自我梳理之后,在小组之内进行表达,还要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梳理的内容在全面性、深刻性方面可能还不完善,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进行巡视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点拨,让他们提高学习的深度广度,提高梳理的全面性、准确性、深刻性;二是在学生交流环节,教师要善于做引导员,而不要简单地做裁判员。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出现不同观点是正常现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辨析,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达到剥丝抽茧、明辨是非的最终目标。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既要抓住课堂,更要注重课内外资源的整合,在课堂上强调阅读方法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理解的路径方式,更重要的是在课外要提高阅读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通过读书笔记摘要、提纲撰写以及仿写训练等路径,在课外丰富的阅读中汲取文学精华,既夯实学生文学基础,又提高他们阅读理解能力,这是增强学生语文学习中阅读分析能力的拓展路径。广大教师可以抓住课内外结合这一契机,培养学生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以及不断总结提炼阅读方法技巧,从而实现阅读综合能力提升。实践证明,学生拥有了丰富的阅读量,可以积累较多的优美词汇,许多文章的框架结构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随手拈来,有助于学生构思与创作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重视阅读方面的研究,要善于拓展思维与整合资源,不断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