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惠娟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成败。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及情操的培养。
然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阅读教学步骤程式化现象严重。语文教师过于偏向按照考试大纲来进行教学,强调考点,而忽略了教授学生体会文章意境、欣赏美妙的文字语言,领悟作者的情感。其次,阅读教学手段形式化倾向严重。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是偶尔采用多媒体教学,而且将多媒体教学中电脑和投影仪的应用看做是语文高效课堂的标准,而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实质性的内容。那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有哪些呢?
要想提高初中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在下一篇阅读文章的教授前,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地做好该篇文章的预习工作,这是使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语文教师在学习新内容之前,一定要记得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的内容包括阅读文章至少三遍,理解文章之后找出文章中的七大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总结出文章的主旨。只有通过以上环节的预习,学生才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入了解和把握。在这前提下,学生才能在课上有针对性地听讲,并且参与到与教师和学生的讨论交流之中,而不会漫无目的、一无所知而导致一整堂课处于迷茫之中,造成学习效率极低的后果。
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创伤情境,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随着阅读教学的深入而全身心投入到对课文的研讨当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在阅读教学之前放映一些有关文章背景的视频或者图片,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和把握文章的具体创作背景,还能够让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充分和深入感受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与作者达成共鸣。例如,教师在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之前,播放几个关于紫藤萝的盛衰的不同景致画面,然后再放映一些反映“文革”中人们生活状况的视频或者图片,通过这两种不同情境的交织、对比,学生了解到《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为“文革”结束后不久的中国社会,同时也充分地感受到作家宗璞对新时期、新长征的憧憬和礼赞。又如,教师在进入《变色龙》这篇文章的正式教授之前,可以放映一段有关介绍变色龙的视频,学生在饶有兴致地观看视频的同时,能够把握住变色龙会根据周边环境的颜色而调整自身皮肤颜色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这一特异功能,而这恰恰是理解《变色龙》这篇文章的关键点。否则,学生就无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真正思想和情感,而只能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表层上。
巧妙的提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为严格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仔细深入地挖掘和研究教材,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设计出难度适中的问题。于此同时,设计出的语文阅读中的问题又要反映本章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语文提问中一些概念性和知识性的问题之所以意义不大,是因其只涉及到一些语文阅读基础知识的掌握,并没有很大的思索和探讨空间。因此,此类问题不适宜多提,让初中学生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即可。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一些开放性题目的研究当中。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时,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最喜欢哪个部分的内容?你所喜欢的这个部分有哪些优点?你觉得此篇文章中最欠妥的是哪一部分并说出原因。如果你是评论家,你会对你觉得最欠妥的部分做怎样的修改?”通过提出一系列的开放性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这篇文章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将之前学到的阅读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应用到问题的解决当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在问题的解决当中,学生会在与同学的讨论之中,听取别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了思考、倾听、表达和合作,从而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是分量最大、变动最频繁、改革力度最强的。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其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成败。具体而言,只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高的前提下,整个语文教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否则,就好比一个腿部残疾的人,即使其身体其他部位十分健康,也走不了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