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群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散文,从内容上基本可以分为这样几类:写景类散文、写人类散文和哲理类散文,而写景类散文尤受高考青睐。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把握写景散文的主旨,提出几种方法。
散文内容丰富多彩,结构灵活多变,主旨往往隐藏在文字中间。但是,它的创作思路是一定的。表现在写景散文上,思路大致归结为:主要的景——其他的景——揭示主旨。描写主要的景,是为了直接揭示散文的主旨,描述其他的景,会起到渲染气氛、衬托中心、烘托形象等作用。高考的散文选本大多较为规范,能大致体现以上思路特点。
例如《故都的秋》,文章思路可以整理成: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描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理清思路,主旨便明确:文章通过将南国的秋与北平的秋进行对比,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貌,抒发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同时也流露出孤独、忧郁的心境。
再看高考真题,2013 年四川卷《负重的河流》16 题:文中第六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要答好这道题,必须先把握好文章的主旨,而要把握主旨,可以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思路可整理为:总写塔里木河的重要性与必然性——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干旱(其他的景)——河流的特点(主要的景)——河边的树(其他的景)——河流的现状以及作者的思考。理清了思路,主旨便明朗了: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枯竭承载着人们对其热爱、惶恐等情感,引发了深沉的思考。
反过来,把握了主旨也有助于对选材、谋篇的理解。比如16 题,从思路上可以明白,文章重点是写河流,而“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写树的枯败景象是为了衬托河流的重要,把握好这一层关系,就不难得出答案:生命离开河流(水)后就枯萎(死亡)。而文章主题集中在塔里木河逐渐萎缩的现状带给作者的担忧,胡杨林正是暗示了河流的变化。
散文总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指的是谋篇、选材、技巧、语言等,“神”指的是思想感情,即主旨。对于写景状物类散文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有必然的关联——景因情生。作者选择的景与物,一定关照着他内在的情感和感悟。
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撷取了塘边的树影、灯光,塘中的荷花、流水,塘上的白雾、月色等景物。色彩以淡为主,间以浓抹;声音以静为主,间以噪闹;亮度以暗为主,间以明光;形态以美为主,间以阴怖。很明显,景物其实是随着作者情感的波动而起伏变化着。景因情生,景随情变,透露着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显现出作者心灵在负重和挣脱之间游移而形成的一条情感曲线。
再看高考真题,2013 年浙江卷《牛铃叮当》11 题: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特别用意?
答好本题需要了解“铁牛”具体指什么,以及把握好作者的情感态度。水牛是农家的命根子,它对农耕时代的人们来说功不可没。作者对它心怀感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水牛的地位逐渐被拖拉机等替代,但这种耕田机械太笨拙,最后还得由水牛来“救场”。可见作者对水牛的肯定与喜爱,“拖拉机”取代“水牛”,作者显然有揶揄和幽默的意味。正是这样的情感诉求,才有如此有情味的景物描写。如果学生能意识到这种情景关系,答案就不会偏离命题指向。答案可以整理为:①起强调的作用,旨在引起读者的注意。②“铁牛”和水牛对照,突出拖拉机被“拖拉”的尴尬,有揶揄、幽默的意味。
刘勰说“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一切成功的作家描写景,有谁不是“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借以表现特殊的理趣或情致呢?
景物是作者情感的载体,作者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把情融合在各种景象中,或者说是为最后抒发感情做铺垫。因此,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就触摸到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脉搏。
如2014 年高考大纲卷《听雨》17 题:“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
初览文章,看似比较复杂,但是如果能够分析文章写了哪些景,有怎样的特点,就不难概括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作者选取了南方老城的雨、川滇边界山区的雨、陕北高原的雨三个片段,有的是“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有的“是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还有的“下一次就真叫恩赐”。这样就很容易看出作者是借几个听雨的画面,表现“古旧、神秘的童年记忆”,“特殊年代苦味的记忆”,以及“农村生活绿草般温馨的记忆”。明显这是三个特殊年代的印记,所以不难看出作者想通过写“听雨”的景象,表达一个主旨,即“听雨就是听一个人的心声,听一个时代发展变化的脚步声。”答案整理,第一问:①南方老城的雨,给他留下了古旧、神秘的童年记忆;②川滇边界山区的雨,给他留下了特殊年代苦味的记忆;③陕北高原的雨,给他留下了农村生活绿草般温馨的记忆。第二问:听雨就是听一个人的心声,听一个时代发展变化的脚步声。
有些高考散文选段的主旨难以马上读懂,是因为选段不是在一处明确点出主旨,而是把体现主旨的句子分散在文段的多处,需要我们自己去归纳。这就要求我们在初读时边读边圈画出抒情议论的句子。这一步学生基本是能做到的,但是,圈完画完依旧不明主旨。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整理出体现主旨的抒情议论句,适当合并,然后就容易概括了。
如2014 年福建卷《祖屋》14 题:文中借“燕子窝”表达了“我”的什么情感?请简要说明。
首先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对“燕子窝”描写的内容。燕子窝是与“老屋”相关的事物,它承载着作者对于孩童时代的记忆、对于往事与岁月变迁的感悟与思考。如果结合上下文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分析,可以进一步把握作者情感。如上文“在我心中……晶莹成了枕边的一颗泪珠”,以及下文“早上飘荡在祖屋院……再也打不起一点点精神来”等,整合这些句子,可以体会出作者对祖屋的真挚感情:喜爱和怀念。答案可以整理为:①对祖屋的依恋,对祖屋及其中人与事物的怀念;②对祖屋始终如一的挚爱。
总之,对于写景散文的复习,可以运用以上这些可行的方法,再加以一定的针对性训练,让学生鉴赏文章时较迅速地读懂文段,从而把握好主旨,提高答题的正确率。真正实现考纲要求的“提高阅读和认识水平,培养创造性思维,陶冶思想情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