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语言教学,渗透古诗词的美学价值

2015-08-15 00:51:24
语文天地 2015年26期
关键词:名句古诗美育

黄 勇

古诗词作为汉语言文学形式,具有言语美、内容美、含蓄美、结构美、韵律美、绘画美等美育价值。有意识地将古诗词的美学价值与语文学科的言语教学充分结合起来,那么,就会创造出古诗词教学的理想境界。

一、抓诗眼

诗眼,即诗之眼睛,为古诗词中关键的词句,蕴涵着诗词的主旨。“教学时,教师从挖掘‘诗眼’入手,引领学生品味古诗的含义,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古诗的诗情,并充分挖掘其中的美学因素,可有效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因此,捕捉诗眼,能够领悟古诗词的情感美、哲理美和构思美。

例1: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教学分析。此诗中的“愁心”何意?朋友王昌龄遭贬远调,自然心中愤慨不已,深表同情,然而又难以改变现实,所以心情沉重,起笔即言杨花凋落、杜鹃啼鸣的凄凉之感,继而揣想着朋友远行之艰,伤心不已。怎样排遣这种感情呢?诗人一不能迅捷联系友人,二不能快速看望,只好寄意给皓皓明月吧,一表对朋友的关切,二表内心的愤愤不平之意,三表对失去朋友的无限怅惘和失落。全诗的思想情感,便全都在一个“愁心”上体现出来了。“愁心”一词便是打开理解全诗意蕴的钥匙,诗中杨花、杜鹃、明月、风等意向的选择、设置全都因“愁心”而存在着。可见,抓住了这个词,引导学生品析便能领悟到李白对朋友的一片冰心,渗透该诗的情感美,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二、抓名句

古诗中的名句不仅常常揭示着主旨,而且还往往具有极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作品的美学价值。这些名句甚至超越了它们在作品本身的意义,具有了普适性,被人们广为传播和引用。抓住了名句,就等于抓住了作品,有效地渗透了古诗词的美育价值。

例2: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学片段。

师:大家猜猜,这首诗中知名度最高的诗句是哪两句?

生(齐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为什么?

生:课本注释里解释说,“丝”与“思”谐音,蜡炬燃烧流下的东西很像眼泪。所以,这两句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至死不渝的思念和忠贞。

师:这体现出什么美?

生:含蓄美、情感美、语言美。

师:全诗站在一位女性的角度抒写对恋人的复杂感情,表达出主人公因与恋人“相见时难别亦难”而内心极度地悲伤、痛苦,但同时又充满灼热的渴望和坚韧的执著精神,令人动容。那么,这两句在今天看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生: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语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虽然离休了,但是依然如痴如醉地埋头于科研事业”。我觉得这里的意思与李商隐所说的不一样,在这里这两句是对那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和一生不改的人的赞美,体现出一种崇高的人格,揭示了人生的意义。

师:正是如此,这句诗就有了典型性,脍炙人口。李商隐作品的价值最主要的就体现在这里。这里还体现出什么美呢?

生:哲理美。

这个教学片断主要抓住名句展开,一步步引导学生揣摩诗歌的哲理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三、抓意境

古诗词的教学最忌讳一字一词生硬地翻译作品,而提倡想象作品的内容,补充作品的留白,进而领会作品的意境美。此处所谓的意境指古诗词中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可见,渗透美学教育务必引领学生超越字词障碍,揣摩作品意境。

例3: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教学片段。

师:诗歌中的诗人都做些什么呢?

生:晨出晚归,到种豆的田地里锄草。

师:谁来描述一下诗中的景象在你的脑海里有着怎样的画面?

生:一位布衣扛着锄头行走在田野的小路上,不时地仰头望着那天上的月亮,面带微笑,知足而自言自语地说:这露水打湿了衣裳,呵呵,有什么妨碍呢?我乐意这样的生活,随了我的心愿,好不惬意!

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给我们现场带来了一幅流动的画面。哪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诗中的情境?

生(画),师小结:当张开想象的翅膀,勾勒诗中的图景时,我们就会自然地领悟到诗歌的思想情感,不断地吟诵,就会进入这样的情境中,享受到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老师带领学生将诗歌语言内容转化为画面,领会其中的意蕴,这就将诗歌之形与诗歌之志联系起来体会,从而把握了诗歌的意境,大大地增强了美育的渗透效果。

四、抓练笔

借助写作引领学生获得古诗词的审美享受是一种高境界。通过再创造,借助仿写、续写、改写等形式,深入领会作品的意蕴和形式之美,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验,将美育渗透于无形,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效果。

例4:用散文形式改写《天净沙·秋思》。

黄昏时分,天渐渐地暗淡了下来。一棵棵老树光秃秃地各自垂立不动,枯萎的藤蔓无力地缠绕着,归巢的乌鸦发出忽高忽低的鸣叫。一条小河潺潺而过,映衬出几户人家,还有那缕缕炊烟,随风摇曳。一座小桥无趣地斜跨在小河上,沟通着一条荒凉的古道,延伸到远方。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一脸茫然。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人啊,他还远在天涯海角。

这段练笔既勾勒出了原作的意境,又丰富了诗歌内容,遣词造句吻合原作风格,收到了理想的美育效果。

当然,古诗词美育渗透的形式不止以上几种,只要抓住诗歌关键,就能够举一反三、提纲挈领地渗透美育。

猜你喜欢
名句古诗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拟古诗”之我见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2期)2018-12-06 09:30:4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6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 02:24:50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美育教师
《论语》中的名句(二)
学生天地(2016年24期)2016-05-17 05: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