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语文教学 情醉语文课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渗透和释放

2015-08-15 00:51董利芳
语文天地 2015年26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情感

董利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加强情感教学,必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首要的教学目标,也应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将情感投入到教学中,用自己真挚的情感来感染学生,由此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他们可贵的学习情绪,达到获取最佳教学效果的初衷。我们更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唤醒学生情感,并适时释放情感。因此,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与释放,谈几点想法,与各位同人商榷。

一、了解人物及背景,把握课文情感因素

“语文是最有人情味的学科”,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首先,要了解文中人物生平既相关的历史背景。这就需要教师在新授教学内容前必须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充分了解文本中涉及到的人物及历史背景,让学生与作者以及文中的人物达成情感上的共鸣。其次,要了解作者的情感。因为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是通过作者表达出来的,也就是说,作者的情感与文中人物的情感是一脉相承的。只有这样的预习,才能达到前期预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在教学这篇课文前让学生先了解文本所述的历史背景,提示学生回家时向家人或邻居,了解当时的相关信息,也可以自己上网查阅周总理的资料,为学习本诗做准备。在课堂教学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彼此相互交流,获得对总理的初步了解;然后,教师再对周总理进行介绍,内容应丰富一些,可以从革命生涯、为国贡献、国际地位和影响、人格魅力,并特别强调联合国打破常规,因周恩来的逝世而降半旗表示哀悼,讲述这个过程时尽量声情并茂,给学生以感染力,让学生的脑海里空现出总理的光辉形象;接着,顺势引导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他们讨论阅读应采用的语气,诸如舒缓的语气,抒情的语调,还要读出悲痛、景仰还有怀念的情感来。这样,后面的朗读教学就达到了预设的效果。了解了相关的背景,激起学生情感动力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察文中情感因素

一位语文教育家说:“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一种学习的语文工具,能正确理解与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并在听说读写各方面达到一定的程度,同时,经过语文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提升文化内涵的素养。”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体察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因素,这就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目标之一就是情感教学。例如,在《枣核》这篇课文中如何理解游子的报国情怀,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深刻体会;在《背影》这篇课文中理解父亲的爱子心切,就需要我们认真去体察其中的情感因素。这些课文中无不渗透着浓浓的情感,只有认真体察才能发现其中的情感因素。因此,汉代文学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说,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而解读并体察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以教师为纽带,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设一道情感交流的虹桥。这样,在品读课文时就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也就是说,让教师引领学生和文本及作者进行一次多角度的心灵上、时空上的对话,在一遍遍的诵读、品味、理解中咀嚼回味,像犁耙耕耘荒芜的心田,像春雨滋润干涸的禾苗,进而使身心得到愉悦,情操得到陶冶。从而达到塑造健康心灵与完美个性和点燃学生情感火花的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加强体验情感氛围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语文教学需要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以达到调动情感氛围的目的。比如,利用实物演示、动情朗读、挂图和音乐渲染,尤其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方法,大大地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渗透。多媒体技术还可以通过播放音频、视频等,进行形象化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情感释放。例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学生在充分了解周总理品质的同时,播放配乐朗读的课文录音,此情此景,学生会油然而生对总理的景仰和怀念之情。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视频,此时会有学生因总理逝世不禁潸然泪下,他们的情感达到渗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当然教无定法,针对每篇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的切入点千差万别,每位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挖空心思,去寻找最美的、最可行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最理想的渗透,融于情,融于境,使学生的情感,在老师的调控之下达到最完美的渗透和释放。情感是一种心理反应,反映出人们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世界观,是形成个人态度的主导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注重情感渗透的同时,适时释放情感,从而使课堂教学获得最佳效果。

四、领会需要出情入理,陶冶学生的情感

伟大的导师列宁说:“如果没有人的情感,就不会也不可能有人一生去对真理进行追求。”我们如果把这句话放在语文教学中来理解,就是阐明了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在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要及时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更深情感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变为他们内在思维的动力,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另外,还可以体悟作品的创设意境,完成思维迁移。例如,在教学杨朔《茶花赋》时,其中文中的“醉了”一词就是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对茶花的喜爱之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意境中,我们不妨这样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一方面是身处异乡,因“画不成”而难以释怀,另一方面是回国的机会使他心潮澎湃,如同喝了葡萄美酒,陶醉不已。前后对比,思绪万千,学生自然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而在《岳阳楼记》这篇课文中,范仲淹的“忧”与“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最后一课》中,对韩麦尔的“悲”与“恨”就需要入情入理地进行理解;在引导学生阅读《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时,就需要通过对作者师生情谊的体验,激发学生对老师尊重的情感;等等。我们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无不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体味,来领悟到作者深刻的情感和要表达的思想。这样,既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又使学生阅读能力获得提升,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总之,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情醉课堂。但是,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情感既有渗透又有释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稳控作者情感的基调,充分挖掘文本的思想情感,探寻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文本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情感的渗透和释放,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