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族地区语文教育的语言障碍问题

2015-08-15 00:51龙谣芬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语言障碍母语语感

龙谣芬

建国以来,我国民族地区教育不断发展,但和各地区一样,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文化落后、教育底子薄弱、教育设备不完善等,这些因素从客观上制约了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要改变这一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其中也有不少人为因素长期以来得不到纠正和积极引导,使民族地区教育教学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教育本身应有的发展速度。笔者在民族地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并初步进行研究,深切感知到民族地区初级语文教学急需一线教师充分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改进自身教育教学模式,才能充分挖掘民族地区学生学习的潜力,促进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发展。在民族地区从事初级语文教学,我们觉得需要面对并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有待于全体同仁因地制宜地探索。在这里我根据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民族地区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障碍问题。

一、语言障碍存在的根由

这里所谓的语言障碍,不是生理学上的语言障碍(如“口吃”、“发音障碍”、“听力障碍”等),而是指民族地区学生在语文教育教学上因受非先天性条件限制而不能很好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现象。原因有两个方面:

1.接触汉语机会少

在民族地区,很多学生家里祖祖辈辈都说本民族语言。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身临其境地接触过汉语,只是在电视或广播里听到几句饶有趣味的话,并当作口头禅时时挂在嘴边,意思还未必完全明了。部分学生虽然偶尔接触过汉语,但由于自身语言背景所限,也不能很好地吸收。这就造成了因生活环境关系变得与汉语隔阂的现象。我们曾对贵州省松桃县苗族主要聚居地之一的盘石镇部分村教学点做过调查,随机抽取了76名刚刚就读一年级的新生,其中会说汉语的有4名,占5.1%,能听懂汉语的有11名,占14.5%,完全听不懂汉语的有61名,占80.3%。据调查,该民族地区大部分学生能够较为自然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基本上要到三年级上学期。

2.母语干扰

在民族地区,本民族语为第一语言,即母语,汉语是第二语言,教学上称目标语。民族地区语文教学多以母语作为媒介,通过母语转换来吸收目标语。学生在初学阶段,往往会把接触到的每一个汉语词与母语进行匹配,然后内化吸收。这个匹配过程,使母语干扰得以实现。母语干扰有三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我们在调查苗族区学生时就发现这样的问题,如在语音上,苗语没有送气舌尖中音/th/,当汉语词声母是送气舌尖中音/th/时,像“身体”,当地学生多读成“shēn qì”。苗语也没有唇齿音/f/,如“飞机”被读成“huījī”。语法上,汉语有些主谓结构和偏正结构的词,往往被学生说(写)成谓主结构和正偏结构的词,因为苗语只有谓主结构和正偏结构的词。这些现象让长期说汉语的人感到莫名其妙,语文教师应当及时给予纠正,在源头上解决问题。

二、民族地区语文教育如何破除语言障碍问题

语言障碍是制约民族地区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语文教育是各科教育的基础,语文教育得不到发展,各科教育也将受到限制。在新时期,民族地区语文教育急需破除这一难题。我们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表达情趣

要学好一门语言,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作为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有利于语文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汉语言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阶段性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表达情趣,不能臆想当然,做一些看起来别有洞天而无实际用处的空中楼阁似的摆设。我们考察了很多农村教学点的创设情况,有的很有建树,价值也大,如结合美术音乐等艺术样式,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学习卡片、创办班级小报等;有的流于形式,忽略实用价值,如板报和学习园地内容设置过于成人化,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语文课上老师要善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让学生始终保持勤于动手、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班主任老师,也要善于营造学生课外运用汉语沟通交流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开朗活泼的性格。

2.借助各种媒介与课外读物强化语感

没有良好的语感,却要求学生具备通畅流利的言语表达,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这样做,提高民族地区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会是一句空话。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吕叔湘也说:“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在民族地区,由于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汉语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不高,除了在学校几乎就不再说汉话。为此,民族地区学生只有通过其他途径来培养语感。如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来感受汉语,通过各类读物来强化语感。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学生从小培养,持之以恒。

3.加强书面语表达的指导,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表达有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之分,在语文教学中,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不能顾此失彼,忽略语言各方面能力发展的一致性。但从目前我国教育现状来看,语文教育很难做到两者均衡发展,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考试作文分量始终占据半壁江山。这样设置的合理性是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在缺乏汉语言环境的民族地区,要破除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障碍问题,进行有计划分层次地书面表达指导,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老师应当在这方面多花时间、多下功夫。书面表达提高了,口语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得到改进。

三、民族地区未来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民族地区语文教育与非民族地区语文教育的发展程度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民族地区语文教育情况比较特殊,比较复杂,我们要立足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努力探索新的符合本地区的教育教学模式。

1.转变教学模式,实施开放教育

近年来民族地区的教学还没有摆脱传统“满堂灌”的模式,老师深怕自己讲不全面,在课堂上总是滔滔不绝,一刻也不停,完全忽略了自己应当扮演的角色。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很少有思考的时间和表达的机会。现阶段,我们要尽快将这种不良的发展势头扭转过来。老师应当做的只是组织和引导,各种越俎代庖的事情要尽量避免。其次,民族地区学校尤其是偏远山区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采取开放性教育。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经验,建立健全互助机制。先进学校要对后发学校做好帮扶工作。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要打成一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消除各类限制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2.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融合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语文教材应当结合本民族地区文化进行编写,让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和底蕴,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各民族学生要加强相互了解,共同分享客观存在的各种优秀文化,充分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猜你喜欢
语言障碍母语语感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用药规律分析
母语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学前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策略
母语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