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导”的策略——以《我的母亲》一课为例

2015-08-15 00:51邵同柱
语文天地 2015年14期
关键词:笔者母亲语文

邵同柱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但新理念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来说,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方式的不断改变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精心设问、拓展思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同时在对问题的讨论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整合与运用。

下面笔者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就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导”的策略问题,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导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说:“所谓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动因。导趣,就是教师巧妙地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是否感兴趣,是课堂效率高低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梳理出教学内容中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和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视频、图片等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学习的状态。

如在学习《我的母亲》一节内容,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先播放歌曲《懂你》,然后组织同学们一起唱,在同学们唱完之后,请大家谈谈自已对母亲的理解,借此引入新课。在讲到文中母亲对作者的教育时,笔者讲述了当年母亲对自已的教育及影响,而且还补充了现在对过世母亲的思念及对当年母亲的理解,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母爱的伟大。由于笔者对自身经历的讲述,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接着让学生说说发生在他们与母亲身上的故事,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者适当进行引导点拨,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建立更加和谐的母子关系。

当然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论哪种形式,都是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发展作铺垫。

二、精心设问——导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导思,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思维。好多教师认为语文课堂就是让学生听、说、读、写,其实这是教师陷入了一个误区。我们不否认听、说、读、写在语文学习中的基础作用,但这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一课时,教者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以下问题: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这个问题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前面部分之后就可以回答: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接着出示第二个问题:既然童年是不快乐的,可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在学生讨论时,老师可进行补充与引导,如作者小时候的个性是怎样的?这与他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母亲是如何影响“我”的人生的?这篇文章选自哪部作品等等,通过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细化,学生的思维就拓展开了。)之后出示第三个问题: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其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是不是游离了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题?通过对上述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透过了字面的描述,内化为一种深层次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的拓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对比整合——导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掌握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学习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导悟,就是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揭示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促进学生知识同化和能力形成,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样在《我的母亲》教学中,笔者通过以下问题的对比,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及情感。

第一个问题:学生说说作者的性格特点?作者母亲的性格特点?二者是否有相同之处?原因何在?

第二个问题:作者说“母亲是慈母兼任严父”,请分别找出作者母亲“慈母”与“严父”的具体描述。

第三个问题:在作者生活的大家庭中,大哥是一个怎样的人?大嫂与二嫂是怎样的性格?而对这几个人物,母亲的表现如何?在对五叔那个事情的态度上,母亲的表现与对待前面几个家人相同吗?这说明了什么?

通过对课文内容上述三个方面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的个性特点,即受气、忍耐、气量大、性子好、很有刚气又不受人格侮辱等特点。而作者通过对上述人物的描写,折射出母亲朴实又伟大的一面,这就很好地提示了文章的主题,让学生有了一种对母亲的尊重与热爱。

四、重视运用——导练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巩固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文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的练习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当然这四个方面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课堂上,老师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练习的内容、形式,应事先设计好。练习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具有针对性;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三是要紧扣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四是内容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

在第一课时学完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如下的作业:本文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她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日夜操劳,做出了无尽的奉献。我们的父母也是如此,请大家仿照本文的写法,讲讲发生在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并谈谈你的感悟。

在第二课时,也就是整篇课文学完之后,笔者又布置了下面的作业:

请你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品味下面语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 -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除此之外,笔者还让学生课外之余阅读一下老舍的《我的母亲》、丰子恺的《我的母亲》、及邹韬奋的《我的母亲》,通过几部名著的比较,领略一下不同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从而既加深对母亲这个角色的认识,又可以欣赏不同名家的文学特点,提高自已的文学素养。

总之,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次挑战。正如一位哲人曾说过:“教育是事业,是面向未来、造福下一代的工程;教育是科学,引导人求真;教育是艺术,贵在求真、创新”。让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血液里都融入创新的意识,不断地摸索教育教学策略,为下一代人造福。

猜你喜欢
笔者母亲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