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千
(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江苏·南京 210094)
情商反映了个体的个人情感和理性认识行为之间的协调关系,相对于智商而言,情商更接近生命内在的倾向性。民族虽然不是自然人,没有情感变化和应激情绪反应,但它是由自然人所构成的集体,在共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民族由此具有了自然人的部分特征,形成了民族情感、民族性格、民族情商等自然人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情商定义,民族情商包含了民族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族际交流沟通等内容。民族情商反映了民族内在的调整机制及在对外交流方面的态度和灵活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内生动力作用。[1]市场经济体制下,少数民族学生和众多大学生一样,都要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直接进行经济活动或者从事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工作,特别是多数民族学生还要回到原来的民族地区去,成为民族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对于民族学生的培养必然要从经济发展需求出发进行针对性培养,民族情商的培养便是如此。基于民族情商对于经济发展的价值影响,在民族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结合民族情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导向性的民族情商培养,提高民族学生的民族情商,使之更好地为区域民族经济发展服务。
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社会交流的过程,只有建立开放的交流观念,保持良好的外部交流,区域经济才具备发展的前提。根据心理学对情商的定义,人际关系管理能力是情商的重要能力,因此民族内和族际交流沟通能力相应也是民族情商的一部分。民族情商高的民族因其在思想方面的开放性,因此在社会交往方面更为融洽,更容易和外部交流沟通,相应地其在经济活动方面有更多的优势。以回族为例,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使得回族民众思想较为开放灵活,在人际关系管理方面更加开放自如,因此回族的商业活动相对其他民族而言,更加突出,经商已经成为回族的民族传统。相比之下,多数少数民族的社会交往更多地限定于民族内部,且由于民族文化限定,其在内部的交往较少以经济活动为目的,甚至有部分民族形成了重农轻商的习俗。民族情商的发展可以使民族大学生对于自身有正确的客观评估,从而对民族发展有正确的判断,思想意识上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和价值,加上其在族际关系方面的相处能力提升,可以使民族大学生更好地解放思想,积极参与到经济活动中。[2]
在民族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生活生产方式上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反过来因以上因素影响,在其基础上所形成的民族文化往往具有与以上特征相适应的文化特点,如多少民族地区生活于自然环境较为封闭地区,生产方式较为原始落后,因此很多民族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原始性发展特征。[3]意识支配行为,民族文化的这些特征使得在其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民众在行为活动上也相应具有了保守、满足现状、不愿和外界交流等特点,在此前提下,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自然也受到影响。虽然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民族交流将越来越频繁,但是民族文化对于民族民众思想意识方面的影响需要一个缓慢的转变过程,这也意味着民族民众积极参与经济活动,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在时间和速度上自然也需要更长的过渡过程。对于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情商提高,可以使其更快地摆脱民族文化在思想意识方面的桎梏,有利于其在更短时间内融入接受经济发展思想,积极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大潮中。
虽然民族情商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表现并不明显,但是民族情商对于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不可否认,提升民族情商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经济发展是民族社会当前的发展主题,民族学生是民族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民族学生的民族情商和民族经济发展有重要关联,因此基于民族情商的经济效应对民族学生的民族情商进行着意培养意义重大。结合民族情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对于民族学生的民族情商培养可以从培养方向和培养方式两方面来着手。
每个民族都有自我认知意识,在民族成员进入外部文化环境中时,由于其他文化的冲击,民族成员的民族认同意识便会突出出来。特别是少数民族民众因其在民族环境中所受的民族文化教育,相对于汉族民众对于民族意识的淡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且因少数民族本身的长期弱势影响,民族成员的自我民族意识更加强烈,在民族问题上更加敏感。[4]因此民族情感、文化冲击、民族心理等各种因素使得少数民族成员往往对于民族缺乏客观的认知和评估。而在社会交往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才能使个体或民族成员摆正自身的位置,并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短处采取扬长避短的措施,促进其社会交往活动的顺利进行,少数民族成员由于对民族的自我评估方面的客观性缺失,使得民族成员往往会产生自卑或者过于自信等心理,这样的心理态势显然是不利于少数民族成员社会交往的顺利进行。虽然少数民族大学生相对于普通民族民众的文化素质更高,但是由于环境影响使然,民族大学生对于民族往往也难以有合理的认知和评价,这显然是不能适应民族学生在之后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正常化需要,因此对于民族学生的民族情商提高首先要培养民族学生对民族的客观评估能力。对于以上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民族认知和判断标准设定两方面着手,首先是民族认知方面,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视角来认知民族,纵向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在国家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成社会历史发展的一部分;横向上,民族文化虽然在发展程度方面不一致,但是民族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特征,每种民族文化都推动着世界文化的发展,另外民族问题关系国家的和平稳定,民族的稳定繁荣是国家繁荣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在对民族的价值意义判断标准设定上,要建立全面客观的标准,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视角来构建标准体系。民族的社会影响及判断标准的合理建构可以使民族学生在民族认知方面有理性认知,促使其在对民族评估方面有合理评价。
经济行为的产生往往不限定于民族范围内,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民族经济的发展将和其他区域经济发生更多地联系,民族地区经济需要和外部经济更多地沟通才能和整体经济发展保持一致节奏。在民族地区经济的延伸下,民族学生未来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参与必定要向更多文化环境下的经济领域拓展,这便意味着民族学生需要更好的民族内部和族际之间的关系经营能力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民族环境影响下,由于语言及学习基础、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多数民族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存在自卑等消极情绪,缺乏交际主动性,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是民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民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不足使得其在族际关系处理方面自然不能正常应对,因此在少数民族和其他文化环境下的经济产业发生联接时,自然会产生族际关系管理方面的情商不足,因此从民族情商对经济发展需求的影响来看,对于民族大学生的情商提高必然要对民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首先是语言方面,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在母语环境下生活的民族学生虽然也接受了汉语教育,但是从实际应用来看,由于应用机会不多缺少锻炼,普通话口语交流能力不足仍是多数民族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进行语言方面的提高是民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前提。其次是心理素质方面的提高,少数民族大多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因此来自不同民族学生因民族风俗习惯而形成了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法,在大众文化环境下,民族学生因民族文化环境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往往使得民族学生在交际交流中存在交际障碍,经济活动中文化之间的碰撞不可避免,民族学生必须从心理上适应不同文化带来的冲击,加强心理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民族学生才能在社会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勇于参与社会交际。再次是交际技巧方面的培养,社会交往也是一门艺术,通过相应的技巧学习可以使民族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更加自如地应对各种社会关系,并对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管理。
对于社会个体而言,学会调整自我情绪和心理是情商提升的重要内涵,对民族而言,文化是民族的情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必须调整民族文化才能使民族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变迁。民族文化是在民族传统生产生活基础上所建立的上层建筑,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民族文化与民族传统场景的适应也意味着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场景的不一致。在当前,市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实现经济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在现代化发展潮流中,民族文化必须在现代发展基础上解构和重构,才能使民族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以上分析,培养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重构能力是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情商培养的重要方向。民族情商内涵下民族文化的现实重构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过渡,以及民族文化与经济关系的融合。因此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重构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上内容展开,首先是对于民族文化现代化的具体认知,什么是民族文化现代化,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对于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过渡才能准备把握,根据现代化的内涵,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是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对现代元素的糅合,使得民族文化成为推动民族前进的力量,这就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必须对于国家及民族的未来有清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进行顶层设计,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其次是民族文化和经济关系的融合能力培养,由于传统思想文化影响,多数民族文化对于经济活动不够重视或者有所忽略,这就需要着重培养民族学生对于经济和民族文化在深层次进行衔接的能力,通过相关能力的训练,使得民族学生有能力通过民族文化重构把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自然融合。
从民族情商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可以知道,民族情商是经济发展的始动力,基于民族情商的经济影响,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情商培养不仅要要从内容方面进行导向性培养,还要在教育方式上进行实践,以此让民族学生对于民族情商的经济意义有亲身体验,强化其对民族情商的重视。即在确定民族学生民族情商的培养内容时,可以创造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方式使民族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到经济实践活动中,以避免单纯的理论教育带来各种抵触或者理解方面的偏差。[5]对于实践教育的经济方式展开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首先是情商培养内容的确定,实践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培养内容进行强化,使培养效果更加突出,因此在实践展开之前,必须对相关培养内容有所沟通,从而使民族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其次是对经济实践活动的可控性有所评估,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济实践千变万化,经济实践的目的在于使民族学生深刻理解民族情商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价值,因此实践活动的展开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可以使民族情商的价值影响突出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情商的实践培养发挥导向性作用。最后是对经济实践活动的反思和民族情商的结合,通过民族学生对实践教育活动的参与,其必然会有所感受,并发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对经济实践活动进行事后归纳和总结,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解答民族学生的疑问,达成经济实践的民族情商培养目的。另外在民族学生对民族情商在经济实践中作用理解的同时,经济实践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也有助于培育民族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从而使民族学生树立起积极参与经济活动的信念。
民族情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民族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区域民族经济的发展,提高民族民众的民族情商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举措。少数民族学生是未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民族学生的民族情商培养情况和未来民族经济的发展有直接关联,但是因民族文化环境影响,民族学生的民族情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才能更加适应民族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对于民族院校而言,强化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情商培养,也是民族院校提高民族学生素质、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教育方向。
[1](美)丹尼尔. 戈尔曼. 情感智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刘 伟,孙 林. 高校情商教育的意义及途径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3,(4).
[3]张 慧. 贵州省高校大学生情商调查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7).
[4]宋鑫华. 论民族冲突的张力[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6).
[5]薛 峰,毛晓红. 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途径[J]. 贵州民族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