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瑶迦
春节里,家里人都赶赴老家,温馨团聚。每回聚到一起,大人们都爱追忆往事并细加回味,那股浓浓的怀旧的味道让我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了那个陌生的时代。每当这个时候,我总爱静静地坐在一旁,分享着父辈们那一代人的故事。
爷爷、奶奶共生了我爸、大姑、小姑三个孩子。大姑排行第二,家里人几乎从不叫她的名字,都称她“老二”。听奶奶说,作为大哥的我爸打小成绩就好,但是贪玩,每天放学回家都很迟;小姑那时还很年幼,照料自己都成问题,所以家里很多的家务活都是由“不大不小”的“老二”——大姑帮着去做。
在一家人的全力呵护下,爸爸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念了医科。当时,全村人敲锣打鼓,欢送这位全村第一位大学生进京读书。上学之后,繁重的学业没有让爸爸为家里帮上一点忙,上学期间的各种费用还使得原本就不甚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农忙时节,爷爷奶奶常常都是不分昼夜地干活,晒得一身黢黑。家里,大姑便将能揽的活儿都揽了。所以,家里常常可以听到爷爷奶奶使唤大姑的叫唤声:“老二,家里没米了!”“老二,上街买几斤盐去!”“老二,天好,快把被子拆洗了!”大姑几乎成了农忙时节家里的内务总管,“老二”的称呼大概也就是那时候喊出名的。
日子长了,邻里亲戚也都跟着喊大姑为“老二”。“老二,出来买菜呀?”“老二,你浇菜水啊?”“老二,食盐要涨价,买点储备啊!”……
大姑勤劳的性情至今没有任何改变。每到节假日,爷爷奶奶家的厨房便成了大姑一人的天下。有时,会有些老相识来串门,便会朝爷爷说上几句体己话:“您老真幸福啊,儿子当医生,小女儿在国外。”看到站在一旁的大姑,又补充说:“老二又这么能干、孝顺!”大姑笑而不语,接着去忙她的家务。
小姑大学毕业后,随丈夫移民去了美国,一连生了三个孩子,在经济上对家里谈不上有什么帮助。大姑为减轻家庭负担,上了个中专便出来工作贴补家用。没几年工厂倒闭了,姑父又在外地工作,她为了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便搬回来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春节时,小姑回不来,便用视频与我们聊天。当爷爷对小姑叮嘱“一定要对中间的孩子好”时,我发现身旁经过的大姑顿时潸然泪下。虽然她的啜泣声是那么轻,就像盖了多床棉被的伤口,被掩着,捂着,却还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刻骨铭心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