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风林 张晓艳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在高职院校中,可以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方式来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双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人才的就业能力以及市场适应力,使人才毕业后可以顺利进入到工作岗位,适应企业需求。与此同时,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融合,也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只有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融合,才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稳定、健康的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然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却始终存在着与就业市场脱轨的问题,而这也成为了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国家都具有完善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资格认证体系,如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都建立了相应的人才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而且在运行过程中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也使得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以往的人才培养机制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形势,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外延,深化职业教育的内涵,着重对人才的技术、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强化,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融合,则可以积极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强化,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提前了解行业和岗位发展需求,并且根据自己的职业技能要求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质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可以在进入工作岗位时可以快速适应,并且在工作岗位上展示资质良好的职业能力,获得企业的认可。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特色,以此为基础满足社会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将高职教育与职业证书资格制度进行与融合,可以更好的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以职业技能为主要的优势,而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则是对学生技能的最好证明。学生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时,需要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强化操作技能,也需要进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考核,所以具备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在就业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可以更快的适应岗位需求。
高职教育本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设置时需要考虑到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将其与高职教育有效结合,才能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将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效衔接,可以将国家职业标准纳入到高职教育体系中,以此为依据开展高职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都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为主要的目标,高职教育着重针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入其中,在进行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可以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学生职业道德的强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职业教育在社会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受到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是高职院校管理者的忽略,所以很多高职院校拒绝进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融合,而且没有认识到“双证书”模式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性,所以阻碍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
学生是否可以在接受高职教育期间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开展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完善,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而且不断发布各种新的政策和职业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有的高职院校没有紧跟时代脚步,对于很多新的职业标准都缺乏了解,没有将其及时的纳入到教学体系中,造成教学内容明显滞后,因此而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注重的是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可以更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并且走入实际的工作岗位,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目前高职院校实践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都不强,而且很多学生对于岗位需求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由于缺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无法了解实际的岗位需求,也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素质需求不断提高的同时,高职院校的一些弊端也显露出来,尤其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匮乏方面,缺乏足够的实训基地、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设备操作空间等,都成为了影响学生技能培养的因素。
可以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取得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于学生日后的就业和发展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效融合,需要将职业资格标准作为一个重要依据,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才能为二者的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根据实际的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进行设计,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岗位需求相契合,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效融合,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运用国家标准的职业资格考核制度对其进行考核,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避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方向知识灌输的方式,而要将职业技能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构成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将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到高职教学活动中,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学习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专业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使学生可以在学校中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所以,高职院校应当注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实践教学活动可以顺利开展;同时要积极与校外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合作,构建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实习基地,也可以通过校企结合更多的了解契合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此掌握市场动态,可以增强高校院校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评价时,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考核,还需要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否可以满足职业需要,所以,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教育教学有效融合,并且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的考核机制,可以对人才的职业技能做出正确评价。一方面,要将学生期末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以此来督促和监督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仅仅为应付考试而考试;另一方面,要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并重的原则,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的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做出正确的评价,才能保证学生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另外,要适当考虑课外考核制度的试行,课堂上表现优异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却未必可以同样优秀,所以要适当进行课外考核,有针对性的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
综上所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相融合,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促进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过程中,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以及教学考核等几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校教育活动相辅相成,让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多贡献。
[1]闫瑞君,孙秋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影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2]杨洪涛.立足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行高职教学改革[J].黑河学刊,2010,(05).
[3]胡育辉,栾敏.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8,(02).
[4]张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我国高职教育的融合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08).
[5]李艳娥.构建职业资格制度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良性互动机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9,(04).
[6]胡柏翠,周良才.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J].职业时空,2008,(03).
[7]刘伟,陆琦,郭万林.高职教育应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J].中国科技信息,2006,(01).
[8]姚新荣,韩平平.论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6).
[9]舒翔,黄跃.论高职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基于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视角[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