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指导“五字诀”

2015-08-15 00:51张芷贞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29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动手数学知识

◆张芷贞

(福建省南靖县实验小学)

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数学教学需要怎样的预习?以下是我在课前预习(指学生在老师教学新课之前,预先进行的独立性学习)实践中的一些作法,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数学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我认为可以分以下五步骤进行:

一、看

看课题——明确学习内容。看过课题以后,让学生进行联想。联想内容:想这部分内容与哪些旧知有关?有何联系?学生可以回顾、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完成由旧到新的知识迁移来奠定基础,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二、读

读教材文本。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阅读时要逐字逐词逐句,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

(一)粗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我们在预习新课时,对新课中的重要的“法则、概念、原理、定律”的重点词、关键句以及不懂的地方作一些标志,了解主要内容,便于课堂上的知识点关注。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圈画一下,让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二)细读内容,依托预习要求或预习题目的设计理解主要数学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预习要求或预习题目的设计是否明确、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能让学生“踮一踮脚够得着”,直接影响着学生预习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教师提出的预习提纲要具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在设计预习提纲时要有针对性、集中性、发现性,建议不要出现“预习课本第x 页—第x 页”这样的死板的预习要求。

(三)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解

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当遇见这样的题时,让学生先遮盖住书上的解法,运用旧知进行尝试审题、解题。培养学生独立解答难题的学习习惯,然后对照书本答案,也许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同学可以根据题目寻找知识点,翻书巩固,标注疑惑,然后请同学或老师帮解答。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安排了课后练习“做一做”也可让学生先尝试解决,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四、悟

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一)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当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会有质的飞跃。

(二)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勤动手,对书上的实物、直观图、线段图、模型等要动手做一做,动手画一画,从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预习要讲究方法,有的同学习惯死记硬背,这很不好,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如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时,课本中有较为明确的推导过程,预习定律、公式时,要注意它的推导过程,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想想还有其他推导方法吗?更助于学生应用体积公式。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三)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如预习三年级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时,可以指导学生将面积、周长的特点进行对比、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进行对比、面积单位之间进行对比。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五、理

对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梳理。我学会了什么?我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会提出问题,并能将问题带入课堂中大胆质疑。也可以对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一下梳理,便于课内交流、汇报。如预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一个学生对学习掌握的估算三种方法整理如下:

第一种方法:22 ×18≈(),两个数都估。把22 估成20,把18 估成20,20 ×20=400,所以22 ×18≈400;

第二种方法:22 ×18≈(),只估第一个数,第二个数不估。只把22估成20,20 ×18=360,所以22 ×18≈360;

第三种方法:22 ×18≈(),只估第二个数,第一个数不估。只把18估成20,22 ×20=440,所以22 ×18≈440。

课堂上请各小组展示课前预习学到的方法,或请已会的同学当小教师上台来教不会的同学,互学互帮互补,又增强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学习的竞争意识,一举多得。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已不再视预习为简单的看书、做题,而是能够在课前预习时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一定的、恰当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知识。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学会学习将终身受益。我们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动手数学知识
我也来动手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课标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做好课前预习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