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娟
(吉林省镇赉县大屯镇中心小学校)
精彩迭出的提问,能够引“活”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让语文课堂成为有吸引力的“互动场”,深深吸引学生的参与。然而,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来看,提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还走进了提问发展误区,主要表现为:提问并无启发价值,过于简单;提问出现“空”“范”特点,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提问毫无新意,反复提问“文章能够分为几个段落”“课文写的是什么”等;封闭性提问占据太大的比例等。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优化。
提问要让学生有回答的兴趣,必须围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展开,直抵学生内心,让学生有参与回答的欲望。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需求,因而学生回答的积极性非常低。为此,教师要在问题中融入一定的趣味元素,以符合学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的互动兴趣诱发出来,从而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让语文课堂在趣味提问中互动起来,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死是千真万确的》这一课时,教师利用趣味提问,带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死是千真万确的》主要以愚人节为主线,讲述一家报纸当天刊登了马克.吐温死了的消息。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喜爱的愚人节为提问引线,利用趣味问题与学生互动。师:同学们,愚人节那天,你们都是如何“愚弄”他人的呢?(这一问题符合学生兴趣需求,因而学生开始热烈讨论起来)学生的答案各不一样,从最常见的骗别人说钱掉了,到有创意的愚弄,如调制怪味可乐(掺入酱油、盐、芥末),送给好友喝等。这个环节后,教师再引导文本学习,让学生猜一猜文本中马克.吐温是怎么愚弄他人的。由此,学生趣味盎然地投入阅读活动中。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深入了解文本,提取学生喜爱的元素作为问题的“引线”,从愚人节引到文本学习,从而全面将学生的参与互动兴趣激发出来。
课堂中,教师面对的学生个体性别迥异、学习能力不一样、语文基础也有巨大的差异。这注定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以“一刀切”的问题与学生互动,因为“一刀切”的问题只能照顾部分学生,而其他学生由于问题过难,或是过易,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或是难以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思维。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注意分层,照顾不同学生群体,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得到一定的发展。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藏羚羊跪拜》这一课时,教师以分层提问促进学生全员参与课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从题眼入手,提问C 层学生(基础较弱):同学们,生活中或者电视上,你见过跪拜的场面吗?这部分学生很快调取生活经验,回答出祈福时的跪拜、孝顺时的跪拜等。紧接着,教师继续提问:文本中描述了藏羚羊跪拜,哪一个语句最令你感动?这个问题主要针对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重在引导学生说出个性感悟。最后,为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引导学生续写内容,提问学生:如果让你续写,你觉得猎人会怎么做?由此可见,教师要优化语文课堂提问,以分层提问促进学生发展。
生本教学,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将生本理念贯穿其中。为了响应新课改理念,教师要转变提问思路,让学生成为提问者,从回答问题的角色转变为问问题的角色,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转动,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消化和吸收文本内容。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吃》这一课时,教师将提问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问,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文本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吃”进行个性提问。很快,有踊跃的学生提问:“你怎么理解吃货这个词语?”有学生提问“你认为自己是个吃货吗?为什么?”有学生提问:“你怎么理解文本中的不文明的吃”……从学生的提问来看,学生结合了当前的生活,并且抓住热词——吃货展开,非常符合当今小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组合成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从而让语文课堂变得更“热闹”、更活泼。
设计过多封闭性的问题,是目前大多教师的“通病”,大多教师仅仅围绕阅读文本,设计封闭性的问题,让学生作答,以促进学生吸收文本知识。其实,学生不需要过多束缚的问题,因为他们需要发挥自我个性,放飞思维。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必须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以催生个性回答,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道路上越走越好。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雷锋的故事》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开放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回答,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完整体内容后,教师设计的开放问题如下:
1.现在你对雷锋是否有新的认识?
2.我们学习雷锋,应该学什么?
3.人类已经进入经济社会,按劳取酬,你认为还是否需要学雷锋?为什么?
以上问题的设计,都是开放性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雷锋的认识,以及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综合谈谈与雷锋相关的问题。对于人们是否还需要学雷锋这个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因而语文课堂上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学生各持己见,结合自己的个性认知,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与其他同学是观点相撞,越讨论、思路越清晰,也对雷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提问是一门大艺术,不是简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这么简单的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发展需要,优化课堂提问艺术,让有效提问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成就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1]谢迎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长江丛刊,2015,(13).
[2]李维.小学语文提问艺术探讨[J].新课程,2014,(11).
[3]王永利.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新课程,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