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综述写作在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中的应用

2015-08-15 00:51:35刘师兵李松岩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本科生综述

◆刘师兵 徐 冶 李松岩 于 洋

(吉林医药学院实验中心医学科研实验室)

我国高等教育的职能是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近年来,国际竞争更加注重科技竞争、人才竞争,高校的任务已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有创新观念和能力的高级人才。科研素质的培养,已不仅仅面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而是在本科生阶段就要支持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医疗机构对医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有超前的理念、广泛的视野和科研探索精神。现阶段医学本科院校科研课程的增加、大学生课题的开展、科研类选修课的大规模开设、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设立等,无不体现着我国现代高校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和素质的方向与决心。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的,而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1]。由于医学本科生理论课业较重,往往忽略科研和实验课的重要性;也有的学生明白科研的重要性,但不知从何入手,不知如何培养科研思维。笔者认为,想要让学生真正接触科研,对科研感兴趣,最好的方法是在学生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铺垫后进行综述写作,确立目标后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整理综述框架、理论联系实际、文献讨论等综述写作的必备工作来完善学生科研课程的学习和知识扩展。文献综述是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撰写科研综述能够充实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学习过程,对提高学生科研能力、锻炼学生科研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查阅文献在培养本科生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中的应用

文献阅读是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兴趣和创造力的基础。当代大学生有着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我选择的欲望与要求。对于不同专业的医学领域科技前沿报道,带教老师应因材施教,分层次、分批次地引导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阅读。本科生的科研课程,不能以“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需要学生们针对所学理论与实践知识对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扩展。由于科技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本科生教材,教材中的知识点固然较为成熟,但对最新的科研成果的报道还是存在延迟。获取信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是一个科学工作者不可或缺的能力,并且贯穿于整个科研过程当中。学生读文献的效果有三:一是能够发现与所学知识有验证性的知识点,能够促进学生对现行科研实验的理解;二是能够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全方位认知,对掌握薄弱的方面加深认识,理清后续研究的实验方向;三是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记忆模仿和主旨归纳的能力。教师应教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应用PubMed、Science Direct、Web of Konwledge等数据库查找文献资料,可以是影响因子较高的英文文献,也可以是被引用次数多、国内权威期刊杂志发表的中文文献。激发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学习热情,带着问题扩宽知识面。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将文献分类、甄别,鉴别哪些科研技术或治疗方法比较成熟,哪些理论是假说,哪些是当前医疗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大量阅读文献也增进了本科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当学生接触到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信息,必然能够对当前掌握的科研知识和实践有一些假设和构想,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多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指明其想法中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或不符合逻辑的,对一些学生存在的偏激思想进行矫正。

二、阅读文献在培养本科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中的应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孔子著名的教育思想。可见,学习与思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且相互促进。大量的文献积累和阅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将文献中的方法和观点与学过的知识做对比,吸取文献中的经验,理清科研思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查找、阅读文献,理论联系实际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讲解和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继续提问,引导学生向某一个领域或方向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使学生们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总结问题,通过大量阅读来解决问题。通过文献解决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文献的阅读中,还体现在对文献主旨的掌握,对作者思路的理解,对前沿知识的认知等多方面的训练中,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积累,才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提出有水平的问题。在学生的文献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应提倡学生以批判和质疑的思维来看待文献的观点、方法和结果,理清学生的思路和方向,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的积极性。

三、文献讨论在培养本科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中的应用

清晰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当代医务工作者需着重锻炼的能力。当学生们的文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所探知的领域有一定的认识。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领悟的具有出发点的文献相关知识汇总,并梳理出相关理论的基本框架,也就是形成综述的雏形。之后根据不同学生理出的不同知识点,领导学生们进行文献讨论。文献讨论是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将自己看到的、学到的、理解的知识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质疑、相互促进,使学生们不同的理解方式进行思想碰撞,同时相互启发。这个阶段,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加强。

四、文献写作在培养本科生科研写作能力中的应用

学生的科研思路理清后,可以开始进行文献写作的前期工作。科研成果通常是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严谨的文字表达能力在科研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要求科研工作者不仅对实验有着清晰的思路和耐心细致的实践能力,还必须能够清楚表达疾病治疗或科研进展的相关背景、实验方法、发展动态、前景展望等。有很多学生具有良好的科研习惯和领悟能力,但写作水平差强人意,存在着逻辑不严谨、表达不清晰的问题。正是因为他们认为科研工作只要会做实验、会做诊断、会下医嘱就可以,因此忽略了科研论文写作的训练。在综述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理清了学生的科研思路和框架。在学生阅读文献的同时,对经典的、影响因子高的文献,除了参考文献观点外,还需要参考整个文献的文字布局,逻辑脉络,学习著名专家学者的文字表达方法,提高自身写作水平,同时还要对相关引文的原文进行查阅,以充实对相关理论的全面认识。在撰写综述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将相关科技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炼和升华,还规范了科研论文的写作格式、文字表达方式、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格图表的排列等的正确表达方式。

五、撰写综述在培养本科生实践操作能力中的应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要从理论知识中汲取营养,最终落实到实践当中。文献的阅读、理论知识的总结、科研构思的出现和理论框架的重建,最终都指导着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文献中的方法、思路应用到科研课程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具有更开阔更超前的眼界,让学生们勇于尝试不同的基础实验、检测方法、治疗方法等,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实验水平,以实践证实理论,以实践质疑理论,使问题、理论、实践这三者循环往复,推动学生科研能力的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把创新精神作为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重要素质。培养医学生的科研素质是当代医学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科研综述的撰写能够从文献阅读、总结归纳、文字表达、口语交流、辩证思维等方面,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将创新精神和素质培养应用到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教学中,是科研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的体现与要求。

[1]赵艳,闫惠平,张永宏.重视综述写作培训在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北京医学,2012,(34):501 -502.

[2]张丽华,王娟,苏源德.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01):45 -47.

[3]来秀明,陈旭.简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科技创业月刊,2007,(10):135-136.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本科生综述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5:22
SEBS改性沥青综述
石油沥青(2018年6期)2018-12-29 12:07:04
NBA新赛季综述
NBA特刊(2018年21期)2018-11-24 02:47:52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综述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8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