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洪
(吕梁学院,山西 汾阳 032200)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在生活和工作中积极团结各族人民,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也是推进社会团结进步的必要条件。高职学习期间是高职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民族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世界处在相互融合的阶段,这既增加了不同国家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又带来了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误解、矛盾。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许多年轻人不主动关注和认识民族文化,民族观念淡薄,部分人甚至有民族排斥心理、民族自大心理等不正确的价值观,这些都大大阻碍了民族间的正常交流,不利于民族的发展。人的价值观是具有稳定性的,一旦形成便不易改变,因此,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非常重要。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学习历史知识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民族意识。但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课程逐渐不受重视,地位逐渐下滑,其教育影响力也逐渐削弱。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往往照本宣科,授课过程枯燥乏味,在贯穿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时也非常生硬,并停留在表面。历史课程考核是通过考查的形式完成,没有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往往不受学生重视[1]。
民族自豪感是民族精神的前提。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的民族充满自信和自豪感,才能团结奋进、不怕困难。然而,情感的激发是无法通过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实现的,教师在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材的前提下,还必须结合当代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加深学生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通过介绍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辉煌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见证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文化积淀。如流传至今的古代发明、唐诗宋词、书法绘画、传统风格建筑等,让学生知道我国曾是世界文明中心,从而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繁衍不息。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同一时期的中外民族文明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同一时期我国曾远远领先于其他各国,领略到我国古代的繁荣昌盛,使学生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使命感[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长期形成的,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因素,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能够有效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意识。
1.介绍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人物
教师要针对每个阶段的历史时期,深入讲解一些优秀的历史人物,让学生认识这些民族精英,从而培养民族精神。这些历史人物或是为国家的安危奋起拼搏,或是创作出鸿篇巨著、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结合一些名言警句,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祖辈们博学的才智、济世的情怀和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3]。
2.介绍中华民族的抗争事件
教师通过介绍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抗争事件,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祖先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如屈原投江、虎门硝烟、甲午战争等。尤其是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努力抗争、反对外来者入侵的历史。通过这些抗争事件激起学生对外来侵略者的痛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成与延续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是一个历尽艰辛而不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建立为捍卫祖国利益而战斗、振兴中华民族的信念。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民族意识的核心与关键。
自秦朝以来,我国开始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前,我国是拥有56 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人口组成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为辅,在地域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共同组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建立民族平等意识是推动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中华各民族共同奠定了我国辽阔的版图,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各民族不断交融,让学生体会到是各个民族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如蒙古族对于我国东北地区、吐蕃对于我国西藏地区等,都起到了拓荒性开发的作用,涌现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先进人物,为我国版图的形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历史上虽然出现短暂的分裂,但分裂之后都是以更大的统一为结果。我国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如契丹仿照唐制设官制、西夏仿宋制设立汉学、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等。
这些都促使中原汉族和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每个民族在我国平等的主体地位,打破观念上的排斥与隔阂,用开放平等的心态与我国各个民族的人们建立友好的联系,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共同推进民族大融合。让学生懂得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是各个民族追求的目标。只有国家民族统一团结,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安康。让学生明白越是用开放、接纳的思想去团结各民族,国家就越兴盛发达;如果用封闭、排斥的思想去对待不同的民族,则会激化矛盾,使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1]李文.优化五年制师范历史教学的思考和探究[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3):88.
[2]陆锋锐.浅析高职历史教学中的人格培养[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8):121.
[3]宋乃成.注重高职历史教学,彰显历史教育价值[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