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峰
(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青年肩负着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使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对象。在青年日益成为移动媒体主要参与群体的当下,通过移动媒体加强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就成为了新的时代课题。
随着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中的各种信息和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移动媒体境遇下加强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塑造青年价值观和占领移动媒体舆论高地的必然要求。青年正处于价值观的建构阶段,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富有生气,敢于创新,思维活跃,但受自身社会实践经验的限制,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性认识和本质的把握,容易被诱导和利用。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移动媒体已成为人们了解社会信息和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伴随着移动媒体的扁平化发展,逐渐打破了时空界限,信息资源得到共享。同时,也使得移动媒体中的信息鱼目混杂,各种价值观念附着在信息中传播出来。青年是其中的主要参与群体,这对于青年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特别是那些带有很强隐蔽性的意识形态观念,如西方的普世价值、人权和享乐主义等,这使得青年极易被错误的价值观迷惑,思想走上歪路和邪路。我们应该有科学引领的智慧,有效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网络文化和在网络文化中的引领作用,要占领移动媒体舆论的高地,就必然要先掌握移动媒体的主要群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移动媒体的宣传、服务和传播当中,通过图、文、声等媒体技术将核心价值观附着在有趣、好玩和有吸引力的载体中,有效地被青年群体积极主动的接受,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逐步形成良好的移动媒体舆论环境,形成移动媒体舆论合力,最终占领移动媒体舆论的高地。
(二)凝聚青年共识和引领移动媒体社会思潮的必然选择。移动媒体作为一个交流平台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任何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都可以在移动媒体中传播、保存和阐释,任何参与者都可以对这些价值观念进行评论和解读。移动媒体作为新的信息载体具有极强的交互性,给传播者和接受者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减少了交往的障碍,使移动媒体环境自身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降低了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门槛,但在方便人们认识各种价值观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人们的思想观念混乱,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当前,每一种社会思潮都是通过掌握移动媒体的主要参与者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和传播自身的思想内涵,青年作为移动媒体的主要参与群体必然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主要争夺对象。因此,在移动媒体环境中,哪种社会思潮掌握了青年群体谁就能在纷争的局面中引领潮流,掌握话语的主动权。这就凸显出在移动媒体境遇下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成为必然的选择,只有掌握了青年,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青年在众多的社会思潮中能够明辨是非,洞察各种思潮背后隐蔽的价值观念,与错误的思想观念划清界限,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使青年在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凝聚思想共识,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三)传承优秀文化成果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吸收了人类文明中优秀的文化成果,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当前,国家之间的文化交锋主阵地是网络,各国的文化和价值观附着在具体的载体中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哪个国家的文化载体能够在网络中占有优势,谁的社会价值理念就能够在全世界形成独特的影响,从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而其中最具有极强生命力和认同感的是移动媒体,而最重要的参与群体是青年。因此,在移动媒体环境下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是让青年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汲取其中的精华,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我国文化的国际地位,积极地投身到我国的文化建设中来,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策划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继承和传播。只有使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内化,青年才能肩负起我国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任,才能进一步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作为移动媒体中的主力军,青年在移动媒体中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作有助于更多的网民认同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子作品,将会使移动媒体成为传承我国优秀文化成果,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培育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受移动媒体开放性、自主性、及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的影响,在其境遇下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面临着复杂多变、极难控制的现实境遇:
(一)青年认知领域的开拓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随着移动媒体全球的连接和快速发展,全球信息传播向着去时空化、去地域化和去民族化的趋势发展,世界上任何信息都能通过移动媒体快速的实现全球共享,信息量之大也是前所未有,极大的开拓了青年的认知领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能够打破传统的信息传播的局限实时实地通过移动媒体关注国家大事和国际动态,培养全球意识,极大的激发了青年的参与和创造动力,获取的大量信息不断地拓展他们对世界新的认知。同时,移动媒体的对外开放性和信息的庞杂性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青年群体价值观教育在原有的以某种价值观为核心的单一价值观基础上,呈现出以多元价值观为基础的兼容性趋势。移动媒体中的信息是隐含着各种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思想观念等价值附加在一起传播进来,对于这些信息都需要青年自主地做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而青年正处于价值观的建构阶段,社会实践经验不足,价值判断标准很不稳定,自制力不强,理性思维欠缺,极易被各种利益所诱惑和诱导。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许多人更多的偏重于物质利益,使得一些青年面对价值观选择时受到负面影响,特别是一些消极价值观念趁虚而入,甚至一些陈腐的封建思想也有死灰复燃的态势,导致青年价值观念的混乱,出现价值选择的多元化倾向。
(二)青年价值主体的自主与评价标准的模糊化。
在移动媒体环境中,所有的浏览内容相对于青年自身来说都是了解的对象,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同时,青年还可以自己注册账号,将自己身边的信息和评论公布在网页上,供其他人浏览和参考,极大的提高了青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他们更好的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青年通过对移动媒体信息的自主性的选读和保存,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利用丰富的知识信息系统,为青年实现自我、表达自我和展现自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增强了青年的自立自强和自我认知,使自己在移动媒体的评价中能够真正的体现自我的意志,实现独立主体的自主性。但青年受其自身成长特点的影响,价值评价过程中容易受感情因素的制约和其他社会思潮的影响,而且偏重于感性认识,稍微受到一些社会现象的负面刺激,就容易情绪化,使自身的认知与社会现象之间出现偏差,同时,自身价值观念建构中对一些价值观念的实质分辨不够清晰,使得青年在对社会现象的评价和认识过程中出现评价标准的模糊化趋势,甚至对同一种社会现象得出相反的评价。在移动媒体环境中,青年自主意识不断地提高,独立性逐渐增强,但受到自身价值多元化的影响,评价标准的界限模糊,出现思想上的混乱,使得自身对社会现象的认知更情感化,无法更好把握社会现象的本质以及认知其背后隐蔽的价值观念,更容易被错误的价值观念所迷惑。
(三)青年对核心价值的认同与实际行为的失范化。青年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是规范和指导自身行为的价值指引。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上,青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大多数青年都认为我国当前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有助于积极应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形成的多元和多变的思想意识特点,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凝聚人们的共识。但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青年认同了核心价值观并不代表青年知道怎么去做,即使青年知道怎么做,也并不一定代表青年愿意去做。特别是在缺乏社会监督的移动媒体等网络环境当中,青年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之间存在着脱节,言行不一,主要表现在涉及到社会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时候,不能客观地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更倾向感情化的认识和理解,甚至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还会不顾后果的发表一些过激言论。这表明青年在接受先进文化教育过程中,既有追求更高精神境界和塑造自我高尚人格的诉求,同时,又面临着现实社会的各种诱惑以及满足自身既有精神状态的宣泄需求,在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过程中显得更加的实际,注重自身利益的实现和满足,充分反映了青年成长的矛盾性,不可避免的出现价值认同和价值实践之间的脱节,具体表现为实际行为的失范。
在移动媒体境遇下加强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手段,加强对移动媒体信息传播的有效监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就要求做好以下四个维度的工作:
(一)刚柔并济:移动媒体文化建设与移动媒体文化监管并举。良好的移动媒体文化与监管机制是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保障,这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各有侧重。没有文化内容的建设,对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就会流于形式,空喊口号,显得空洞无物;没有文化监管,也就没有了界限,各种混杂的价值观念就会趁虚涌入,移动媒体文化建设的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移动媒体文化建设要避免说教性的教育内容,内容展现方式要多样化,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知道他们在关注什么,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积极捕捉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心理接受点,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注重教育内容的实效性、生活性和可接受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的实际生活相衔接,了解青年的实际需求,积极回应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使移动媒体文化的内容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动活泼、有趣味、有思想的具体载体结合起来,增强移动媒体文化内容的吸引力。并利用移动媒体的便捷性、实时性和开放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探讨和解疑答惑,使青年通过相关的途径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之所在,自觉的接受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在移动媒体监管方面,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和强制性的惩罚机制,对于青年来讲,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用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加强移动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变革,完善移动媒体的信息审查制度,杜绝不良信息在移动媒体中的传播,为培养青年核心价值观营造一个良好的移动媒体文化环境,为移动媒体文化的健康发展把好关。
(二)里应外合:引导青年自我教育与移动媒体生态环境优化相结合。唯物辩证法指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移动媒体境遇下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正确处理好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将青年的自我教育与移动媒体外部环境优化结合起来。当前,由于移动媒体的虚拟性、开放性和隐蔽性等因素的影响,青年在移动媒体中的言行和思想的表达所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少。在应对青年学生的精神诉求、思想困惑和利益需求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对青年的积极引导,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认真学习和领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高自我的精神境界和修养,在移动媒体中能够坚决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同时,还要加强移动媒体外部环境优化和完善,搭建好移动媒体教育的平台。善于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命题转换入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引导人们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感知意义、体验崇高、增进认同。引导青年通过移动媒体加强相互之间的学习和讨论,提出自己的困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开展关于核心价值观的专题讲座,结合青年身边的典型案例,深度解读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和难点,抓住青年的特点,不断完善移动媒体的外部环境,为青年的学习和成长打造一个坚实的交流平台。
(三)三足鼎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合力支撑起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系统。在移动媒体境遇下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涉及到青年作为一个社会人所触及到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科学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方面最主要的就是要创建良好地校园移动媒体文化,发挥好学校在培养青年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营造良好的移动媒体文化氛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提高校园移动媒体文化的品味,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来熏陶和陶冶青年的情操,为青年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移动媒体校园文化环境。家庭是青年接受教育和成长的重要场合,在培养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家庭的长辈要做到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自己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去营造良好的家庭移动媒体学习环境,进一步去感染和熏陶青年。同时,家长还要积极地做好引导工作,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并积极的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社会是影响青年健康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应当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做好舆论宣传,弘扬主旋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夯实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群众基础,共同努力打造良好的移动媒体环境,为青年的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社会移动媒体环境。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作,合力支撑起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系统。
(四)虚实有致: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社会实践相衔接。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最终是要通过社会实践检验,必然要将移动媒体与现实结合起来,“线上线下”要做到相互衔接和相互配合。社会实践是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环节,也是青年将内化的核心价值观与实际行为连接起来的主要途径。“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要搞好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引导青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这就要求我们青年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因此,青年应通过具体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注重道德实践,进一步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完善自身的道德评价体系,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特别注重自身的诚信培养,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区的发展,服务社区建设,推动服务机制的建设,实现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风气。主动参与社会调研活动,正确、全面、深刻地了解社会现实,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民众的生活现状,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国情,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将内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指导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逐渐建立起自己稳定的价值评价体系,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在移动媒体境遇下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要立足现实,将移动媒体文化建设与移动媒体文化监管同时并举,移动媒体生态环境与青年的自我教育相结合,特别注重青年内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衔接,在实践中不断推动青年对核心价值观念认识的深化。同时,还要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青年的日常生活中去,努力把核心价值观变成其日常的行为准则。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2]沈壮海.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8).
[3]张远新,何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7(10).
[4]田永静,陈树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
[5]张琼.网络境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6]冯刚.着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高校理论战线.2012,(9).
[7]沈壮海.把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3-1-15.
[8]李卫红.肩负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重任[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3).
[9]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0]习近平.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
[11]王琴.全球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理论探索,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