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翠香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
近两年,中共太原市委党校遵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2013-2017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以及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注重研究干部成长规律,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及时更新教学手段,坚持不懈地探索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法与途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培训特色更趋明显,教师队伍更富活力。全校培训轮训生机勃勃,联合办班如火如荼,充分发挥了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从2012年3月至今,共举办县处班、中青班10期,培训学员496人;公务员与中层干部班5期,培训1176人;专题与联合培训班41期,培训学员13139人。
回顾这两年的历程,我们坚持“理论培训、社会实践调研、延伸教学”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学员管理和师资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创新。我们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目前,随着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学员们对党校教育培训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只有调研学员需求,掌握学员需求,顺应学员需求开展教学,才能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根据干部培训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结合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做到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不同对象、不同专题和不同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手段……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组织上,打破班级界限,以丰富的选修课程满足学员需求。在必修课、选修课、辅修课三类课程中,必修课、选修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得怎么样对培训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必修课,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要求,结合需求调研情况,坚持“突出一个中心,贯彻三个贴近”。“突出一个中心”,就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员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认识,特别是认真学习、研读和讨论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三个贴近”,就是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贴近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实际,贴近学员的工作实际,引导学员学习山西省、太原市十次党代会精神,省市领导关于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的指示精神等等。必修课专题数不超过课堂专题教学量的三分之二。选修课,主要是围绕提高学员工作能力、个性修养开展的机关公文写作、领导艺术、有氧运动等专题讲座。每学期在教师申报的基础上提供20个左右的专题供学员选择,最终确定十个安排在每周二、四下午。县处班、中青班可以自由选择听课,没有班级限制,只登记听课次数。选修课数量虽然只占教学专题总数的三分之一,但是,因为针对学员工作需求、兴趣需求,深受学员好评。在毕业座谈中,大家都期望今后的教学中能多安排打破班次的选修课,这样选择的机会更多,培训的效果更好。
在培训方式上,打破教学传统,以师生的交流互动实现培训目标。在长期的培训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现在社会信息发达,干部们对理论创新成果的了解、实践发展动态的掌握一点儿也不比教师少,甚至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要比教师多得多。因此,党校教学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决不能单向地教给学员现成的理论知识或提供关于实际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要引导干部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思考或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办法。太原市委党校的实践主要侧重于学员的参与,让大家在讨论、交流中开阔思路,提高认识,形成共识。一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2+1模式”。围绕“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系统思维方法”等专题,首先由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大致两个小时,然后由部分学员随机对其中涉及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提问、讨论。期间,教师会进行解释、回答,更多的是学员们互相解释、回答。二是,以学员交流为主的“学员论坛”。两年来,我们结合“一流新兴产业基地”、“一流自主创新基地”、“一流现代宜居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在主体班开展“学员论坛”。期间,各组学员代表讲解,小组成员补充,教师进行点评。三是,以学员讲授为主的“交流座谈会”。按照学员单位性质、职务组成“经济类、民生类、法治类、基层工作类”等不同小组,分别召开“师生交流座谈会”。期间,由学员为教师讲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进行发问、点评,教师和学员两个群体都能结合实践中的热点、难点进行交流、探讨。这些方式都能够极大地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打破思维惯性,以灵活的组织形式提高培训效果。我们不拘泥于一般的课堂讲授、交流互动,而是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案例式、情景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兴趣化。目前,多种探索中效果比较明显的有三种:一是现场教学。组织学员到企业、机关、农村、社区进行实地观看、听讲、走访,让学员身临其境地思考、领会教学内容,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二是拓展训练。学员一入学就首先安排拓展训练课,通过“我们是一家人”、“解手链”、“传信息”等活动激发起大家的热情,密切同学的友情,每个人都在三个多小时期间实现了从干部到学员的身份转换。三是团队教学。围绕“提高领导干部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提高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专题,开展了团队教学。老师们先讲理论,再提出案例;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找出重点问题,然后推荐代表人在“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上扮演各种角色,回答各种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评,指出特点与不足。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角色定位,同一小组内学员们广泛参与,通力合作;不同小组之间激烈辩论,针锋相对。学习、领会和体验一套完整的教学链,考验了参与学员的政策水平、应对能力,触动了全体学员的进取精神、团队意识。
党性教育是党校的灵魂和关键,是党校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我们将党性教育、党性锻炼贯穿于党校教育的全过程,将课堂学习、组织纪律、班级活动等各个方面纳入党性锻炼考核范围,把学习理论、提高能力与锻炼党性结合起来,让每一位经过党校培训轮训的干部都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引导学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改进学风作风,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善于治国理政的干部。
在教学内容上,增设“理想信念教学单元”。围绕突出党校教育的特色,我们先后在各班次的必修课中安排了《论共产党员修养》、《廉政准则解读》、《学习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等课程,还聘请太原市纪委书记、副书记给大家讲“反腐倡廉形势与任务”;辅修课上安排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内容。去年,结合中央精神和年轻干部多的情况,又专门增设了“理想信念教学单元”,内容包括“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党宣言”等等。让学员通过党校学习,加深对党的认识,增强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责任感,提高贯彻落实党委和政府工作部署的自觉性。
在教学形式上,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多次组织主体班学员到牛陀寨参观,了解太原解放史,回顾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历程,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多次组织县处班、中青班学员到山西省第一监狱、太原市监狱参观,听服刑人员讲解自己蜕变之后的忏悔,学员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深刻认识到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不懈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才能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和考验。特别是,我们将延伸教学办到了革命摇篮井冈山,学员们亲耳聆听革命后代对战争岁月的回顾,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重走当年红军走过的山路,体会了革命先辈的艰辛;参加了红色拓展训练,感受了团结合作的力量。这些现场教学形式,让学员们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党性锻炼。
在学员管理上,实施“三个百分考核制度”。我们坚持严格学员管理,将以党性锻炼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出勤、党性修养纳入考核范围,将成绩装入学习档案,作为单位对干部个人进行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学习情况,可以概括为“四个一”:向市委市政府反映一个值得重视的情况,提供一条有价值的建议,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写一份党性锻炼小结。到课情况,主体班学员一律实行指纹签到,严格请假审批制度,县处班、中青班到课率达到了95%以上。党性修养情况,指学习期间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小组调研、学员论坛中的表现与贡献等等。“三个百分考核制度”总体上反映了学员在校期间的整体情况,既是对学员严以律己、严以修身的必要约束,也是党校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
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要在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中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此,我们按照提高素质、改善结构、稳定骨干、培养后俊的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沉下去工作,送出去学习,坐一块交流等措施,在促进教师强化理论功底、打造优秀团队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一是探索人才成长机制。我们组织40岁以下的教师全天坐班,部分到主体班当辅导员,随堂听课、参加社会实践调研和现场教学,在协助班主任服务学员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增长智慧、锻炼成长;部分到教务部当联络员,通报主体班活动情况,整理学员调研报告,编辑、校对、出版《教学信息》、《关注与交流》,为年轻人学习、提高创造机会。鼓励年轻教师学习深造,在时间上、经费上给予方便和保证,两年中先后为考取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并合格完成学业的教师报销三分之一的学费。同时,每年还利用干部自主选学平台分期分批派承担主体班授课任务的教师到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进修,学习授课经验,提升教学水平。总之,就是激励教师动起来,向他人学习,增加人生阅历;向书本学习,夯实理论功底。
二是坚持集体攻关制度。我们坚持继续教育制度,要求各教研室、教研部在每学期初提出继续教育计划报教务部备案,每周二下午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或调研,由教务部负责检查监督,每学期公布一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重视集体攻关,通过不同形式组织教师讨论问题、研究专题、打磨课程,一般主体班的课程要经过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教研室、教研部集体备课。凡申报主体班教学的专题课,必须先在各自的教研室、教研部进行试讲、修改和完善,之后再向教务部申报。第二个环节,全校教师集体推荐。由教务部牵头,组织全校教师听一遍新专题课,并对各授课教师讲课情况进行打分、提出建议,最后确定相对成熟的专题课。第三环节,重点打磨专题课。凡是第一次进入主体班的课程都要经过“三轮备课”:由校领导、相关教研室人员、教务部成员组成集体备课组,每个承担新专题课的教师要认真讲一遍,备课组随堂提出修改意见,随堂确定是否过关。没有过关的,修改后再通过集体备课进行打磨。再不过关的,进行第三遍打磨。三是善用奖惩激励办法。学校尽可能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调研、外出进修等方面条件,同时对教师坚持严格考核。本学期组织力量又开发了两个软件系统,一个是学员教育系统,方便教师了解主体班所有学员近五年来到党校进修的情况,以便进行授课内容的调整,或全校选修课程的确定。另一个教学管理系统,方便教师了解课程安排、教学动态、考核结果,特别是在考核结果中只公布前十名,只有每个人利用自设密码才能查到自己有可能在十名之后的排名。而这种考核是我们实行的“一课三评”制度,即课前选、课中评、课后选。课前选:学员入学时根据教务处提供的教学专题选择自己应该学、喜欢学的课程,我们根据得票数由高到低,安排专题;课中评:学员听教师授课后随堂打分,及时评价;课后选:学员在结业时根据所听专题内容和教师授课水平对在校期间所学的所有课程进行总体测评。我们按照3:3:4的比例计算每个专题课的最后得分,排在前五位的专题课由学校给予优秀专题奖励,排在后五位的专题课要从专题库中撤出。目前,我们更重视课中评和课后评。
适应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水平,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