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启城,黄福泽,李华仙
(广西省田东县思林镇农业服务中心,田东531599)
随着国家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重视,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的普及和农村互联网的建设促使电子商务也在农村迅速兴起,并向纵深方向发展。但由于技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配套体系的缺失和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影响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
一是农村电商人才匮乏。大部分青壮年人都外出打工,留守的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对电脑和网络缺乏应有的知识和操作。二是农业网站不多,农村物流网络不发达,网络成本高。农村的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其中包括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覆盖率,一些偏远的山村既不通互联网,也没有物流配送点。三是农民 “触网”意识不强。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农民对上网购物并不感兴趣。四是在内容上以宣传本地农业、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用于农民的信息较少,直观反映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和帮助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五是监管难,维权难,受网络欺诈行为影响,许多农民对网络商品存在疑虑,甚至是排斥。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又必须以农村电子商务的大力普及为前提。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务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数字鸿沟的作用。
综合我国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问题、技术问题和产品管理、配送问题上,而信息问题是最重要的,后两者都可能从信息问题中得到解决。大力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为工农业等物质能源产业的信息化改革服务,可以更好地促进它沿时代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信息商务化、数字化。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帮助领导科学决策,指导生产者进行合理的安排生产,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对农业的不良影响。目前,农业经济增长对物质投入的依赖趋于减少,而越来越依靠信息劳动,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投入[1]。
农村电子商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拓市场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必要手段。传统的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贸易模式将被打破。农民通过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十分便捷、快速的完成信贷、担保、交易、支付、结汇等环节。使农民更贴近市场,提高生产的敏捷性和适应性,了解消费者的偏好、购买习惯及要求,促进供需双方的开发活动。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目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而电子商务跨越了地域、时空界线的特性,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调节生产与市场的矛盾。
互联网的发展为农产品及生产资料开辟了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农民有更多的机会将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同时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将地理范围分散的,少量的、单独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化、组织化。
由于电子商务可以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营业时间,因而让农民找到更多的新市场,吸引更多客户。另外,交互式的销售方式,使农民能够及时得到市场反馈,改进本身的工作,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稳定的顾客群。
农村电子商务要发展,观念要先行。其发展的难点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商务意识是根本,创新意识是关键,信息技术是手段。只有对农村电子商务有了正确的、积极的认识,才能务实的、实事求是的接受它。
首先,要有计划分期对基层干部、乡镇信息员、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培训,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其次,要引进业务营销人才,形成以网络传播农业技术、指导农业生产和商务活动的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
政府通过一系列指导生产、注册认证、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培训经营、产业孵化等配套服务,帮助农民进入电子商务销售市场。同时,为农村网民提供了解和熟悉网络的必要引导,借助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农村中小学老师等群体,引导、帮扶农民逐步熟悉网络,掌握互联网时代的一些基本应用。政府应推进农村电商服务试点建设,带动更多的农民 “触网”。
电子商务的展开需要齐全的网络配套设施、较高的网络普及率的支撑。因此要搞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电话、有线电视的普及率,提高宽带服务水平,并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为开展电子商务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同时建立大型的综合性的农村信息化网站及乡镇一级的电子商务网站,引导农民积极进入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使其真正体会到电子商务的优越性[2]。
一方面,建议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入流通领域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强农产品流通急需的仓储、冷链等建设,对参与物流建设的企业在金融、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此外,推行“上游+下游”的对接模式,推动 “电商快车”更稳更快更惠民。上游建设模式,建设 “产量保障+质量控制+冷链运输”的发展模式,通过统筹调配,科学合理规范区域性种植生产,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为产品销售提供产量保障。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充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严格检验认证,严把质量安全关。在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建设冷库和分拣中心、配送中心,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冷藏运输车辆,建设冷链运输环节。下游建设模式,采用 “品牌推广+网上直营+线下直销+实体门店”的发展模式,由县相关部门牵头,联合第三方服务商,重点打造品牌,实现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推广。坚持电商带动发展,经营好现有网络销售平台。
假冒伪劣商品已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 “毒瘤”,亟需根治。要建立完善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诚信管理的电子商务生产质量监管机制。一是针对网络经济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完善和修订相关法规,为电子商务管理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加快统计监督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平台和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设,建立个人信息保护的执行和监督机制,加大对泄露和滥用个人信息、欺诈、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罚力度。引导企业自觉走公开、公平竞争的模式,加强企业自律,形成讲信用、重信用的企业自我意识,净化市场环境,促进放心消费。三是建立和完善由消费者主导的民事索赔机制,通过设立电商投诉平台、消费纠纷网上仲裁平台,以畅通消费者在监控平台上的维权渠道,让消费者真正成为打假主体,并且愿维权、敢维权、能维权[3]。
信息时代,谁最先获得信息、谁最先运用信息,谁就能获得市场、获得利润。要发挥农村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建立一个高效的规范的信息数据库系统,即建立一个良好、高效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数据库系统。从而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市场占有率。
总之,电子商务正悄然改变着中国农民的消费方式,互联网正在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移动终端走进农村市场,移动互联和传统电商在改变农村商业模式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花更少的钱,买正品行货;好的特产,卖好的价钱,真正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
[1]在线文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及对策分析.http://www.e-gov.org.cn/dianzishangwu/hangyedianzishangwu/201206/130860.html
[2]在线文献:农博网.浅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http://news.aweb.com.cn/20120301/484734488.shtml
[3]周章师等.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思考.右江日报,2015,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