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明琴
(青海省兴海县农牧局813399)
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并拥有世界数量最多、品质最好的牦牛资源和国内最优良的藏羊资源,但多年来畜牧业经济却始终处于“波澜不惊”的状态。尽管也曾竭力打造过“牛绒衫”、“牛肉干”、“藏毯”等畜产品品牌,但多为“昙花一现”或“小有成就”,难有成大气候的“王者”,畜牧大省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牦牛和藏羊是促使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畜牧业腾飞的两只翅膀。作为畜牧业大省,青海从未放松过做强畜牧经济的努力,可种种客观缘由始终掣肘。破解困惑的突破口在哪里?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探索不曾停止,特别是随着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推动青海畜牧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全面转变,科学养畜、优质养畜,重视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创新发展的脚步越来越铿锵有力。
在产业发展上,青海省现有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省级50家,带动农牧户50.6万户,涉及牦牛、藏羊产业的合作组织千余家。其中藏羊集团、雪舟三绒、三江集团、江河源农牧、可可西里等企业销售额都已过亿元,地毯、毛纺织业、牛羊肉加工等已成为青海实现农牧业产业化的引导行业。
经历了漫长的积累期,不论从牦牛、藏羊的数量和质量,还是与其相关的产业发展,青海牢牢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优势。但是,要想在风云变化的市场上真正立足,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跟上市场的变化。
我省在全国牧区率先探索实践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近年来,共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961个,入社牧户达11.5万户、牧户入社率达72.5%,累计整合牲畜1015万头只、牲畜集约率达67.8%,流转草场2.56亿亩、草场集约率达到66.9%。
全省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载体,顺利完成减畜570万羊单位,2014年天然草场产草量达到平均每亩173.5公斤,比2011年提高9.05%,同时,牧区牛羊肉产量仍达到21.04万吨,较2013年增长7.79%,实现了草地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双赢。
近年来,我省大胆创新,利用低产田和高位坡耕地种植燕麦、黑麦等优质牧草,推广覆膜玉米发展玉米青贮,做好“草畜联动、农牧互补”工作,使牛羊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全省覆膜玉米种植面积达42.51万亩、青贮资源量达213万吨,人工草地保留面积669万亩、年产饲草496万吨,肉牛肉羊养殖场发展到1800家,其中通过省级认定的标准化养殖场数量达到645家,牛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8.37%,比2009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先后建成奶牛规模养殖场39家,其中百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30家,存栏奶牛1.26万头;建成肉牛规模养殖场118家,其中出栏肉牛百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99家,年出栏牛3.05万头;建成肉羊规模养殖场232家,其中年出栏羊5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51家,年出栏肉羊21.58万只。
传统的养殖模式,人畜混居,污水横流,尤其是养猪,每日冲洗栏舍会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等污染物,既浪费水资源又污染环境。为此,我省以生产有机肥、生物质燃料为主要处理方式,研究设计了针对中小型规模养殖场、适用于牛、羊、猪、禽不同畜禽品种的不同粪污处理设备。
去年全省扶持建设289家养殖场,全面推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并引导4家大型奶牛、肉牛和家禽养殖企业,建设了有机肥加工厂。在农区和农牧交错区,初步形成饲料种植-牛羊养殖-有机肥加工-饲料种植的产业循环发展模式。
大力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和农区养殖建设,通过良种、良法、良料,加大畜种改良和牛羊品种选育力度,发展肉牛规模养殖,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力。
确定“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的称谓,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更不是仅仅依靠数量就可以取胜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1]张修元,马仕康.浅论畜牧养殖小区的问题及规范化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2010(7).
[2]马云鹤,张宗京,李泽产.推进现代化畜牧养殖实现畜牧业快速发展[J].畜禽业,2006(22).
[3]李国治,张邦朝.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扶持发展模式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