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珍武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甸阳镇畜牧兽医站,678200)
木舌又称木舌黄或舌炎,是因肚腹火重、心经积热或机械损伤而至舌体肿胀,状如木条故而得名。《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 云:“木舌塞口似铁条,肚中饥瘦如水漂”。本病亦可继发某些传染病,若不及时诊疗,很快引发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该病多发于夏秋季节,水黄牛多见,临床上未见其它动物发病。笔者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收治木舌4例,均取得满意疗效,叙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是夏秋季节,天气炎热,饮食不足,劳役过度;热邪壅积于心经,心火盛而上充于舌,导致舌体肿胀而发病。二是机械性误伤如误食含有钉子、铁屑、木屑、麦芒等草料。三是误食毒草、毒虫、毒药或吃草时被毒蛇叮咬或毒蜂蜇伤舌体致使舌体肿胀板硬成黄。四是某些疾病如放线菌病可继发本病。
2.1临床症状 病畜体况差,毛焦肷吊。病初舌体发热微肿,触之舌温度增高,疼痛敏感;咀嚼、吞咽困难,口内流涎;反刍停止。随着病情发展,患畜伸头直颈,精神不安,舌肿塞满口腔,难于伸出,或舌体肿胀板硬,露出口外,形似木条,无力伸缩;气促喘粗,舌色赤红,脉象洪大。热邪壅积心经者,则上扰于舌,初期表现为风寒表症,患畜肌肤发热,口红苔黄。小便短赤呈黄色,大便干结,饮食难进,咀嚼困难,反刍消失,口流粘液,舌体肿硬。若因异物或疫毒导致损伤舌体继发本病,则患畜表现为突然停止采食,摇头摔耳,精神不安,伸颈吐草,继而舌体肿胀板硬,形似铁条,临床特征明显。
2.2 治疗原则 清心火、凉血热、解热毒、消肿胀。
2.3 治法
2.3.1 外治:1%的食盐溶液2000ml,温度38~40℃,清洗患畜舌体,再用生姜100g、大葱叶200g,二药捣碎加食盐适量,搓揉舌体至软为度。
2.3.2 针灸:白宽针刺通关穴放血,
2.3.3 中药:取黄连解毒汤加味:黄连30g、黄芩30g、大黄50g、厚朴30g、枳实30g、甘草15g、芒硝75g,诸药为末,开水冲调温后灌服。一日一剂,三日为一疗程。
2.3.4 西药:①5%葡萄糖生理盐水250m l,氨苄西林钠2000mg。②0.9%生理盐水250ml,水杨酸钠10g,地塞米松10mg。③0.9%生理盐水250ml,维生素C 50ml,樟脑磺酸钠20ml。以上三组分别静脉滴注,一日一次,三日为一疗程。
患畜牵于通风清凉的圈舍内,饲喂青绿多汁饲料。治疗期间,灌服富含营养的饲料流汁,如米浆等,停喂干硬草料。
施甸县甸阳镇杨某饲养一黄牛,6月龄,舌肿如棒,伸出口外,流涎沫,于2014年7月15日请诊。检查:舌体形似木杆,伸缩困难,触之发热疼痛,毛干肷吊,脉象洪大,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食欲废绝,反刍停止,摇头不安。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木舌黄,即按法进行治疗。1%食盐水2000m l,温度手感稍烫为度,清洗口腔舌体;生姜50g,大葱100g,二药捣碎揉搓舌体至软为止;白宽针刺通关穴放毒血以泻心火;取黄连15g、黄柏15g、黄芩15g、大黄25克、厚朴15g、枳实15g、甘草5g,诸药为末,沸水冲调,生菜籽油50ml为引,候温灌服,一日一剂,三日为一疗程。为预防并发症,促进机体康复,分别静脉滴注以下西药:(1) 氨苄西林钠1000mg、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ml;(2) 水杨酸钠5g、0.9%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0.5g; (3) 樟脑磺酸钠10ml、维生素C20ml、0.9%生理盐水100ml。用以上药物施治一次后,第二天病情好转,继续按法灌服中药两剂。至7月19日回访,病畜康复。
本病在临床上虽不多见,但也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在治疗方面,采用内外同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疗效较好。首先温水清洁舌体、葱姜汤揉搓舌体至软、白宽针刺通关穴二分放血毒(通经络以泄心火) 中药取黄连解毒散加味,方中黄芩泄上焦肺火,黄连清心火,黄柏泄下焦肾火,栀子通泄上中下三焦之火从膀胱而出,大黄攻坚散结,芒硝润燥攻坚,枳实消滞,厚朴宽胸顺气,甘草清热解毒而调和药性。诸药同用,具有清心火、解热毒、消肿胀之功效;为预防全身感染,采用广谱抗生素氨苄西林钠,以控制病情恶化;再借水杨酸钠解热、镇痛、消肿;取樟脑磺酸钠刺激感受器官,反射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促进换气量增大、血液循环,增加胃肠蠕动及分泌机能,以达到促进机体迅速康复的目的。中西结合治疗木舌,有治病求本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