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

2015-08-15 00:42
种业导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籼稻粳稻利用效率

“绿色超级稻”培育有望突破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近日在线发表了我国学者的一项重大突破——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储成才团队从籼稻中克隆出高氮利用效率基因NRT1.1B,将其导入粳稻品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这一改良明显提高了粳稻的氮肥利用效率和产量。此项成果被《自然—遗传学》期刊评委高度评价为“一个伟大的发现”。

氮素是促进作物增产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但大量施用不仅增加生产成本,更会导致气候变化、土壤酸化等环境灾难。培育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作物新品种,是解决在减少氮肥施用的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难题的关键。粳稻和籼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主要亚种,粳稻低温耐受性较强、食味品质更好,但氮肥利用效率比籼稻低。

植物主要以铵态氮和硝态氮为主要氮源。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储成才研究员领导的团队研究表明,籼稻型具有更高的硝酸盐吸收及转运活性,籼稻中的硝酸盐同化过程的关键基因也被显著上调,这导致籼稻具有更高的氮肥利用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NRT1.1B 中一个碱基的自然变异是导致粳稻与籼稻间氮肥利用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他们将籼稻型NRT1.1B 导入粳稻品种,在北京、上海、长沙三个试验点进行田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含有籼稻型NRT1.1B 的粳稻品种在一半施肥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增产30%~33%,氮肥利用效率提高30%;在正常施氮条件下,增产8%~10%,氮肥利用效率提高约10%。这一研究结果表明,NRT1.1B 在粳稻氮肥利用效率改良上具有巨大应用价值。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储成才课题组助理研究员胡斌博士说,该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水稻亚种间氮利用效率差异的分子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和“绿色超级稻”的培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子模块。

(经济日报)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发布

近日,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环境保护部在京举行纪念大会。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迪亚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胡德平出席大会并致辞。会上,施尔畏宣布,环保部和中科院联合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15 版》和《中国生物样性红色名录》。

物种名录编制是生物多样性编目的重要内容。从2007年开始,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院内外分类学专家编研《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并从2008年起以年度名录的形式每年更新和向社会公开发布,为全球使用者提供实时在线的中国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类群的分类和分布信息,中国也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连续多年发布年度生物物种名录的国家。2015年年度名录共收录73 255 种生物,其中植物35 710 种,包括全部野生高等植物及重要栽培植物。

红色名录主要是指采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标准对生物物种进行绝灭风险评估所得到的结果,物种红色名录是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规划制订的重要依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编写工作于2008年启动,2013年完成。本次评估覆盖了中国野生高等植物共计34 450 种,是迄今为止评估对象最广、信息最全、参与专家人数最多的一次评估。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和红色物种名录的编研工作,将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产生深远影响,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网)

可繁育抗锈病大豆品种培育成功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作物科学系大豆/玉米种质病理学和遗传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将一个广受欢迎的大豆品种(Dwight)与一个多年生野生大豆品种杂交,培育出了第一个能繁育的抗大豆锈病、大豆胞囊线虫和其他病原体的大豆品种。

(中国科学报)

猜你喜欢
籼稻粳稻利用效率
从稻名演变看籼稻的起源
中国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分析与节水改造研究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高离不开矮的支撑
新形势下湖北粳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