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爱丽 王美琪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2)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推进,旅游业发展也呈快速态势,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思想认识方面逐渐改变,认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不断加大了对旅游的资金投入,扩大客源市场范围,推出具有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旅游业发展逐渐进入高产出的绿色、阳光产业;区域旅游地竞争更倾向于树立旅游品牌,转变和提升服务理念。在新的时期下,如何更好地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打开市场,扩大知名度,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不断实现旅游业持续性发展,需要以深入层次、更宽领域的视角探讨。
区域旅游竞争是在一定时空里,在相邻或相近的旅游地,具有一致或相似旅游资源等,为抢占旅游市场等经济社会利益,两者或多个旅游地主体间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发展的关系。旅游地竞争具有两种类型,一是排他性竞争,主要是资源类型相同或相似的旅游地;二是共生性竞争,是旅游资源类型差异相对较大的旅游地。根据旅游竞争类型,可分为相互抑制型、优胜劣汰型、协同进化型、两败俱伤型旅游竞争。在市场作用下,区域内或区域间的旅游地会借助旅游市场扩大旅游产品范围,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进行竞争。
纵观国内外文献,学界对区域的概念都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Josep,2004;薛莹,2001年)。[1][2]不同学者的视角不同,定义也不同,如有学者从地理学进行定义,以为地理单位进行定位;有学者从政治学视角,认为区域发展与行政单位密切联系;有从社会学角度定义,认为与人类生活联系;大多学者从经济视角出发进行研究,认为区域与经济活动相联系。因此,综合上述学者文献,本文认为从地理视角定义较为确切,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
从竞争力视角分析,学界还缺乏统一认识。不同视角的涵义也不尽相同,企业视角中,强调企业竞争力是在市场中形成的竞争能力;[3]经济学视角中,认为竞争力是追求利益最优;波特认为竞争力是国家生产力。[4]从国内外学界文献可知,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有多维度、多层次,涉及多方面的内容。综合上述涵义,结合本文研究视角,本文认为竞争力是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所具有的一种优势。
从旅游竞争力视角分析,从国内外现有文献看,没有统一的定义,学者们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探究,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有:朱应皋、万绪才等(2008)的旅游国际竞争力;[5]万先进等(2007)的旅游产 业竞争 力;[6]Geoffrey I.Crouch、J.R.BrentRitchie 等(1999)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7]郭亚军等(2008)等区域旅游竞争力;[8]杨永平、邵金萍等(2007)等的旅游企业竞争力;赵多平等(2008)的旅游景点(区)的竞争力。[9]
从区域旅游竞争力视角分析,S.Smith (1989)首次将旅游区的概念引入旅游竞争力中,用系统熵表示区域旅游竞争力,首次研究了区域旅游竞争力;[10]温碧燕等(2007)认为区域旅游竞争力是比较性的差别优势,体现了地区间综合素质的异质性;[11]马勇等(2008)认为在一个旅游市场中,在旅游地的竞争中,一个旅游地具有的竞争优势,实现的综合效益。通过相关文献看出,关于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国内外学界具体分为行业层次竞争力、城市层次竞争力、地区层次竞争力、国家层次竞争力4 个层面。[12]
[1]Palmer,A.L,Sese,A,Montano,J.J,Tourism and Statistics:Bibliometric Study 1998-2002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 (1):167-178.
[2]Leah Cioccioa,Ewen J.Michael.Harzard or disaster:Tourism management for the inevitable in Northeast Victoria [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 (1):1-11.
[3]白津夫.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 (2):13.
[4]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J].经济地理,2001,3 (15):355-358.
[6]朱应皋,万绪才.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J].人文地理,2005,81 (5):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