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江
(永胜县农机推广中心,云南 永胜 674200)
1)秧盘选择。机插秧育秧盘一般有软盘和硬盘,软盘经济实惠,硬盘价格高。选择软盘时要选择有一定硬度且质量要好。目前市场上软盘生产厂家较多,质量参差不齐,秧盘太软,盘土放入软盘后秧盘容易变形,育出的秧不利于插秧机栽插。
2)育秧时间。机插秧的秧苗期以25~30d为宜,因此机插秧育秧时间应为栽插时间前的25~30d播种育秧。
3)秧盘土选择。塑盘育秧一般选择腐熟且有肥力的土作为盘土,盘土必须熟化并过筛,达到细、松、肥、无草根石块,pH值偏高的床土播种前10d可用过磷酸钙调酸,盘土厚度以2~2.5cm为宜,盘土过薄,容易导致秧苗生长后劲不足。
4)浸种。为防止稻种自带病菌,机插秧种子在播种前必须进行药剂浸种处理,浸种前应先晒种1~2d。
5)播种量的掌握。根据“适当稀播,培育壮秧”的原则,播种量过少,会造成机插时缺穴增多而影响机插质量;播种量过密,种子堆积,导致出苗后秧苗细黄,机插后发苗迟缓,甚至死苗。适宜的播量应以确保不漏插和能盘根为前提,尽量均匀稀播,一般常规稻每亩播种3kg,杂交稻1.2~1.5kg,每亩大田备28个软盘,播种时称足每亩播种量只播28个盘,保证每亩的用种量足够。
6)盖土。盖土太细、太厚或厚薄不一,容易造成表土板结,芽谷因缺氧而焖种烂芽或秧苗粗细不均、高矮不一,均匀度和整齐度差,一般不采用肥土作盖土,厚度以盖没芽谷为宜,约为0.3~0.5cm。
7)秧床整理。秧床不平、宽度不足,容易使软盘与软盘间有空隙,或软盘铺土后变形,使床土厚薄不一,宽窄不一,影响机插。床面宽度以1.5m为宜,播种时床面应湿润,沟深在15~20cm为宜,确保排灌通畅。
8)除草。播种后要对苗床进行除草处理,一般选择常用的除草剂,除草效果过强或未用过的除草剂使用不当容易出现出苗不齐或不出苗。
9)盖膜。机插秧盖膜一般采用拱棚高膜保温保湿,不用地膜保温保湿。泥浆塑盘育秧不需灌水,利用泥浆水分自然湿润盘土。塑盘旱育法一般采用浸泡方法湿润盘土,不采用浇灌方法湿润盘土。
1)揭膜。封膜第一天一般不揭膜,棚内温度应保持在28~35℃,湿度在90%以上。秧苗出齐后应及时通风、浇水,1叶期撤除遮阳网,白天揭膜夜间盖,1.5叶后揭膜炼苗,揭膜过早,造成出苗不整齐;揭膜过迟,秧苗窜高严重,受伤弯曲。
2)病虫害防治。秧田期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立枯病等,应密切注意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对症用药防治,旱育秧尤其要注意防治苗期立枯病。
3)适时控水炼苗。移栽前通过控水炼苗,增强秧苗抗逆能力,同时通过控水,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和盘根,控水也是培育壮秧健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移栽前7~10d控水炼苗。
1)起秧。起秧前秧块湿润度把握不当,运秧时方法不妥,路线过长,容易造成秧块搬运时散板,导致漏插,影响机插质量。起秧时,先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再平放,然后卷苗脱盘。
2)整田。大田整地必须相对平整,如果大田高低不平,高处秧苗缺水,低处秧苗长期浸泡在深水中,不仅难以保证机插质量,还给化学除草增加了难度,无水层地方,封杀杂草无效果,水层深的地方容易伤苗。
3)栽插。大田栽插时无水增加插秧机运行阻力,降低作业效率,容易出现秧爪带秧现象;栽插时大田水层太深,影响移栽深度,增加漂秧,同时插秧机运行时水面起波浪,冲击已插秧苗,增加倒苗和漂秧。
4)补苗。栽插后应及时对漏插田块进行补苗,特别是田埂边和插秧机转弯处,防止漏插太多而影响产量。
此外新机手操作插秧机容易漏插或栽插过深,因此,要加强插秧机操作手的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插秧机的正确调整方法和操作技术。
1)浅水管理。机插秧由于是浅插,有的由于田块不平,秧苗没有插入泥土,只是摆放在泥土上,因此机插后3~5d应实行浅水管理,水太深,秧苗容易漂移。
2)除草。机插秧是小苗移栽,秧龄短,抗性较弱,要选择适合的除草剂,除草剂使用不当会造成僵苗,甚至出现死苗现象。
3)施肥。机插前亩施磷肥50kg作底肥;栽插后10~12d,每亩追尿素8~10kg、钾肥5kg。幼穗分化期(即3.5叶),每亩追尿素8~10kg作促花肥。
4)适时控水。分蘖期为促进秧苗早分蘖,宜进行浅水管理,在分蘖达到够苗期(机插后25~30d)后,需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抽穗扬花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较多的时期,应采用水层灌溉,但不宜过深。灌浆结实期采用间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后期断水不宜过早,否则影响产量。另外,要注意病虫害防治,机插水稻分蘖发蓬猛,苗嫩更易染上病虫害,应加强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