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明 张褔平
(宾县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宾县 150400)
上世纪的40年代,在中国的东北部有一座小城,曾经燃起了中国革命的火种,短短半年的时光,星星之火迅速蔓延,遂成燎原之势,革命浪潮波及北满及东北。一个历史人物在这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迹;其创建的根据地一时间被传称为“东北的小延安”,成为北满地区建党、建政、建军及土地改革的指挥中心。而这一切均始于“走群众路线”。这个人就是陈云,这个小城就是宾县城(宾州)。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1945年11月,陈云同志出任中共北满分局书记。初到北满分局所在地宾县,陈云思考最多、最深入的问题,就是如何发动群众。在他看来,群众能否迅速发动起来,将是党在东北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他曾形象地指出:“我们现在是‘租房’,尚未造屋。群众不起来,干部恐怕要当‘华侨’,十万主力也要打完的。”由于东北长期处于沦陷状态,同时,东北局成立后的最初三个月,由于力量不足主要在大城市开展工作,并未深入到农村去发动群众,因此陈云认为,如何发动包括农村在内的广大群众是当时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那么,应该怎样发动群众呢?
剿灭土匪是发动群众的“当前急务”和“决胜条件”。要想将群众发动起来,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是不行的。当时,北满地区三分之二的县城被土匪占领或经常受到土匪骚扰。不剿灭土匪,群众就会心存疑惧,不可能被发动起来,也就不可能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陈云认为,剿灭土匪就成了发动群众的“当前急务”和“决胜条件”。因此,部队应该一面剿匪,一面做群众工作。在正规部队尚未到达北满之前,陈云即领导地方部队开展剿匪斗争。从1945年12月到1946年1月,北满分局所属的松江、合江等五个省军区主动出击,沉重打击了土匪势力,迅速扭转了当时匪患猖獗的局面。与此同时,根据陈云的意见,东北局还派三五九旅和渤海军区第七师等精锐部队赴北满剿匪。截至1946年4月,北满65 个县,我党已控制58 个,到5月中旬,击溃土匪4 万余人。剿匪作战的重大胜利,稳定和收获了人心,为进一步发动群众提供了基础。
树立典型,亲自指导发动群众工作。陈云选择在北满分局所在地宾县蹲点,亲自指导宾县县委发动群众的工作。起初,宾县工作也曾机械地照搬某些解放区的经验,效果并不好。后遵照北满分局指示,确定县委即是民委、民委即是农委的方针政策后,才克服了这个偏向。经过调查研究,宾县县委在了解了农民要求减租、惩办汉奸、盼我驻军等愿望后,即派干部迅速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农村基层政权,发动积极分子应对反动分子的破坏,引导农民进行群众斗争,组织农民成立自卫队保卫胜利果实,这样发动群众的工作在宾县就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陈云及时将宾县发动群众的主要经验进行概括和归纳,并迅速向北满其他地区作了推广。1946年5月底和6月初,《东北日报》连续发表了介绍宾县群众工作经验的系列文章,对北满各省迅速打开发动群众工作的新局面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在指导发动群众工作过程中,陈云发现宾县县委书记马斌做群众工作很有一套,并且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比如,马斌通过调查,发现宾县的雇工人数很多,占农民总人口的60%,这一情况实际上反映了东北农村生产关系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将决定我们党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陈云及时总结马斌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在《东北日报》上发表了《发扬马斌式的群众工作》一文,总结出马斌做群众工作的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出外工作,总是到最贫苦的群众家里去了解困难;二是领导群众斗争的办法是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群众要求清算即清算,群众要求减租即减租;三是发动群众斗争的办法是一切推动群众自己起来干,又斗又争;四是有接近下层群众的习惯,善于向群众学习,能摸到群众的心理。陈云号召:“每个县委书记向马斌看齐,每个县要出一个马斌,每个工作队员向马斌看齐,每个工作队里要出一个马斌,我们要求到处有马斌,马斌到处有。”
概括、推广“经济—武装—再经济”的斗争规律。凡事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那么北满地区发动群众的斗争规律又在哪里呢?陈云从马斌做群众工作的经验中找寻到了答案,即“经济—武装—再经济”。北满分局成立后,首先进行的是清算运动,就是从政治上打垮旧的政治势力。但陈云认为,清算运动只能是发动群众的桥梁,要想使农民在经济上翻身,最终还是要依靠经济斗争。当时,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分配过去被日伪占有的开拓地和满拓地,向地主租地,实行减税,以及请政府帮助调剂农具和耕牛。陈云感到,如果不能满足农民的这些正当要求,我们党就不可能得到他们的拥护,群众依然不能发动起来。1946年1月17日,陈云致电北满各省工委,指示将开拓地、满拓地“原则上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同时指出这只是分配敌产,并非内战时期的土地革命,对地主的现有土地一律不动,只进行减租减息。这个政策一出台,北满各地迅速掀起一场分配敌伪土地的热潮。到1946年6月,北满地区的开拓地、满拓地基本分配完毕。1946年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五四指示”发出后,减租减息随即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土地改革运动在北满地区迅速开展了起来。经过经济斗争,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为保卫胜利果实,纷纷要求武装自卫。陈云及时抓住农民的这一要求,主张迅速搜缴地主土匪武器,分配给农民组织自卫队,使农民投入到了更深入的反奸清算斗争和再经济斗争中去。“经济—武装—再经济”这条斗争规律,经过陈云的概括和推广,对北满地区发动群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干部要丢掉汽车,脱下皮鞋,到农村中去。1946年2月,陈云在给北满干部作动员时说:“最近几月将是千载一时、十分紧急的时机。民主区的全部工作是农民工作,一切人力到农民中去,大官作小事。”他强调干部要走出城市,丢掉汽车,脱下皮鞋,换上农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统统到农村中去。他还提出,能否深入农民群众,要作为考察共产党员品格的一个重要尺度。在陈云的主持下,北满分局采取了特定时间、地点内集中使用干部、发动群众的办法。譬如,1946年3月,北满分局将东北局派到北满的240 名地方干部集中使用,分成三个工作团到木兰、通河、方正三县开展群众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三县发动群众工作成果辉煌,群众和农村面貌为之一变。一月之内,240 名干部在当地培养出了250 名新干部,当地干部和群众形象地把这种方法比喻为“老蝗虫”培养出了“新蝗虫”,并戏称之为“蝗虫政策”。
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北满根据地逐步建立并巩固起来,我们党在东北极端复杂的情况下站稳了脚跟。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陈云同志为充分发动群众所作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陈云同志在领导创建北满根据地过程中关于发动群众的思考和实践,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个深刻道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始终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取得各种胜利的坚实基础和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