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的地域建筑文化探索

2015-08-15 00:52
城市地理 2015年20期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建筑

张 蒙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000)

前言

地域建筑文化作为我国整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真正好的建筑作品往往能够恰如其分的反映出当地地域与时代的某些特征。在全球化语境的作用下,世界各国的地域建筑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推广,并对各个地域的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于全球化语境,对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对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进行探讨已成为当代地域建筑文化发展与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全球化语境的相关概述

全球化语境是目前文化艺术界最常用的名词术语之一。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新月异的推动作用下,全球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作,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也随之而不断加强。自进入20 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实现,使得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全球化现象由此而生。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球化实现及其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传播、交流与融合的快速推进,形成了当今时代的强势语境即全球化。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在各个国家、各个领域内的不断渗透与蔓延,促使学术界对全球化问题引起了越来越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并导致全球化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核心[1]。

在科技、经济和通讯的发展给人类生存方式所带来的根本性转变及其引发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的作用下,全球化现象由此产生。自全球化现象产生以后,“全球化”一词便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流行的用语。全球化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迄今为止其含义还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界定,所以人们在探讨全球化概念时,应该以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态度从多个角度对全球化的概念、发展方向及其预示的世界秩序等进行全面、透彻的认识和理解。

全球化既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它对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有着巨大的影响,自然也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全球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不仅是经济实现了全球化,还包括政治、文化等也都实现了全球化,达到了与国际接轨的目的。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是从语言学中提出来的,它既有文章的前后关系和上下文的意思,而且还具有角度、网络、环境、背景等意思。根据语言哲学的角度分析,语境的含义表现出日益泛化的发展趋向。而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语境的基本含义则是指语言的环境及上下文关系。“语境”一词发展至今,其内容已不再局限于语句和语言的上下文关系等这些内在的结构关系上,而是更多的强调了语言运用的历史环境。

在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大环境之下,全球化语境应运而生[2]。

二、地域建筑文化受全球化语境的影响分析

(一)地域建筑文化受全球化影响

地域建筑文化受全球化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使得世界各地之间的建筑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与对话,促进了各国之间建筑文化的发展、建设与更新,同时实现了国际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对全球范围内的新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和建筑理论等的共享,使得国际上各个建筑流派和各种建筑理论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泛的传播,达到彼此的相互促进和共同进步的目的。

另一方面受全球化语境的影响,不同地域的建筑文化各自所具有的“地方性”逐渐被“国际性”所代替。从文化互动的角度分析,面对全球化,地域建筑文化通常有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反对并抵制全球化进程,强调地域民族和自身的文化价值;第二种选择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地域文化,根据人们不同的认同态度,对西方的物质文明和价值观念以明确或含蓄的方式进行接受;最后一种选择是在面对全球化的现实语境下,以积极的态度致力于将传统文化观念和美学精神向现代的转型进行融合。

中国地域建筑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切实的反映了这三种选择的共存与消长,是对全球化语境对地域建筑文化影响结果的直观体现。自全球化出现至今的这二十多年来,我国地域建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然而在创作实践当中,“民族性”和“现代性”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建筑师。受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建筑的“民族性”和“现代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压制,并逐渐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3]。

(二)地域建筑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语境的影响下,中国地域建筑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仅体现在建筑创作观念的不断更新上,更是体现在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建筑等诸多领域全球化的实现,以及各个领域与国际的逐步接轨,促使我国各个领域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在地域建筑方面,由于近几年我国人民受西方文化习俗影响严重,导致他们在建筑欣赏水平和心理需求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这一改变正是全球化语境作用的结果。人们对建筑欣赏水平的改变,促使我国地域建筑开始朝着国际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并体现出高端、美观、舒适和具有异域风情等特点。

三、国内外关于地域建筑文化的探索

(一)国外地域建筑创作探索

国外地域建筑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和设计思想,通过对国外地域建筑的创作进行探索,可以帮助我国对国外成功的建筑经验进行更好的借鉴和学习。国外地域建筑创作近年来呈现出一种回归自然的发展态势。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域建筑文化的表达,同时也会对地域建筑的设计、规划、布局与外观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回归自然是国外地域建筑当前创作所主要遵循的思想,建筑大师赖特是这一创作思想的主要代表[4]。

在进行地域建筑创作时,赖特倡导任何一个地域建筑的创作都应该以各自独有的客观条件为基础,将这些客观条件形成一种创作理念的同时,将其由内到外的贯穿到地域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位当中,这样不仅可以使地域建筑的各个部位成为建筑整体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可以使这些部分之间具有紧密的相互关联性。所以特定的地点、特点的自然条件和特定的创作目的是地域建筑创作的基础条件。

赖特提出的有机建筑,在环境方面强调建筑的创作应与大自然保持和谐,与所处环境相融,并力图将自然景观引入室内。这些思想在其大部分建筑当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流水建筑就是其设计的一座独具匠心、构思巧妙的地域建筑作品。

另外,地域的气候、色彩、文脉等也都是国外地域建筑创作探索的重点内容。

(二)国内地域建筑创作实践

1.中西合璧

20 世纪初期是中国民族主义思想高涨的时期,此时期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对本国的建筑形式进行大力的倡导,由此掀起了我国建筑创作实践的热潮。伴随大批留学生回国的还有那些国外各种学院派建筑教育及折中主义思潮,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中国建筑师积极致力于探索中国的建筑民族形式。在中国近代建筑史发展的后期阶段,中国建筑师在接受西方国家近代建筑技术的同时,还积极的对本国的建筑艺术优良传统进行继承与发扬,并努力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作品。例如中山陵的建设,该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不仅体现出了中国群体建筑空间序列的精髓,而且使建筑本身与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谐的融为一体。另外,在单体建筑的设计上,以西方建筑体量组合为基础,传递出浓郁的中国建筑风韵[5]。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西方各国建筑技术、建筑风格和建筑理论等不断的涌入我国,与我国建筑交织融汇在一起,对我国地域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的中国建筑。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建筑创作的高潮,不仅在创作观念上有了较大的创新,且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民族性”和“现代性”是这一时期中国地域建筑所具有的显著特征。到了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域建筑逐渐显露出“商品化”和“国际化”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需要所致。

迈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果,促使中国城市进入迅速膨胀的建设进程。仅短短的3年内就有将近60 亿平方米的建筑拔地而起,如此广阔的建筑市场吸引了诸多世界顶尖级建筑设计师,使得世界各地的建筑思想源源不断的涌入我国境内,导致我国成为了世界建筑师的试验场。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建筑的发展,但同时也使得我国建筑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今天,面对全球化语境,中国地域建筑呈现出一种现实的、后现代主义反应。

四、地域建筑在全球化语境下发展的新思路

(一)从建筑整体构造角度

世界上任何一所地域建筑无一不是对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和地域文明在一定区域内空间文化形态的一种展现。不同的建筑语言,可以创作出蕴含有不同文化特色的地域建筑作品。例如宁静致远的中国江南园林等,都是以不同的建筑语言,通过运用一定的建筑技术而矗立于大地的空间存在。在时间的流逝中,这些地域建筑以不同的空间语言形式,诉说着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自然、历史与文化。

根据我国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将我国划分为几个地域建筑文化研究与发展的重点区域。研究与创作我国地域建筑空间的特色,需要从特定的建筑空间结构出发,这样才能创作出既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又蕴含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的、新的建筑空间形态。在全球化语境的环境下,我国地域建筑在整体构造上主要有平面布局和整体造型两方面的新发展思路,其中整体造型又细致的划分为环境尺度、细部比例和建筑造型。

(二)从建筑发展自然与历史环境角度

只有尊重地域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深化对地域建筑环境深层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才能达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相互融合和有机统一。因此,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合理规划、利用自然资源、适应当地的气候,将自然环境引入到地域建筑的设计当中,实现地域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效融合,以及对历史环境中的城市肌理和原有的文脉构造进行仔细的分析,并与历史环境进行对比,以此来进行地域建筑的创作,是全球化语境下地域建筑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地域建筑设计发展的新思路。

(三)从建筑语言的发展角度

对建筑语言进行更新是全球化语境下,地域建筑发展的全新方向。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的语言,其材质表现是建筑师基本的语汇。建筑材料是以特定方式完成与外界环境的交流,它承载着历史的讯息,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回忆。建筑材料分为自然材质和现代材质两类。

自然材质不仅是传统地域建筑所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而且在今天的建筑设计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些自然材料经过人类长期的选择与使用,已使人们对这些自然材料在心理上积淀了浓厚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的一个重要成员,对其进行不断的更新是今天全球化下地域建筑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

生态建筑是我国近几年来大力发展与支持的建筑,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建筑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为基础,采用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对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组织,使其与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

地域建筑重视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相互融合和相互统一,这其实就是一种生态建筑。建筑师通过将各种生态建筑方法、手段、材料和技术等进行提炼与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地域建筑形式,而生态、自然则是这种地域建筑所具有的显著特征。生态建筑,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其实就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地域建筑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

总结

在全球化的作用下,我国建筑师应牢牢抓住地域建筑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共存和统一的机遇,积极与国际建筑领域进行交流与沟通,丰富自身的创作经验,拓展自己的建筑视野,强化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此外,中国在借鉴与学习国外现代建筑理论和建筑经验的同时,还应重视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从而使我国地域建筑的设计在保持自身文化的同时又具有国外的优秀文化特点。总之,我国地域建筑文化的建设应本着新的文化、新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

[1]于莉.全球化语境下的地域建筑文化分析[D].郑州大学,2005.

[2]冯涛,宋波.“全球化”语境下的地域建筑文化嫁接[J].城市住宅,2010,09:90-91.

[3]王世礼,胡丹.全球化语境下对内蒙古地域建筑文化保护的反思[J].中国名城,2012,04:61-64.

[4]刘艳.现代建筑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四川建材,2008,04:72-74.

[5]范可.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J].世界民族,2008,02:1-8.

猜你喜欢
全球化语境建筑
全球化时代的数字纪念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新旧全球化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跟踪导练(三)2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