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索

2015-08-15 00:52:10曾国剑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班级班主任

□ 曾国剑

多元智能理论是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该理论对传统的以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理论提出挑战,认为智力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制造出在一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智能不是指解答问题的能力,而是指解决问题和生产产品的能力,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既可以是某种独特的能力,也可以是能力的组合。他提出智能结构包括:1.言语-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视觉-空间关系智能;4.音乐-节奏智能;5.身体-运动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自我反省智能;8.自然智能;等等。每个人都拥有不止一种智能,多数人拥有一般智能,少数人拥有超常智能。智能是一种功能外显形式,是多元的、发展的,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智能领域和优势智能。人人都可能通过教育来发展自己的智能,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可以提升自己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诞生30多年来,对心理学、教育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心理科学在教育科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对教学观念、教学理论、教学改革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理论对班级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提供了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师生关系,学生差异,情感、态度与学习,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新的视角和思路。

作为班主任,如何面对几十位才能和学习成绩、兴趣等不同的学生,怎样科学而有效地管理班级,做到人尽其才,都为我用?笔者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提出自己的管理思路。

一、正确认识和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差异,把学生当作资源来开发

一个班级几十个人,由于先天及后天诸要素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特征,有的表现为能言善辩、理论滔滔;有的善于计算、推理;有的活泼好动,擅长体育、艺术;有的工于心计,沉默寡言。真可谓人丁上百,武艺皆全。性格不同、智能水平参差不齐,这给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但这是客观存在的,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去解决。正视这一事实的存在,想方设法去解决,最好的途径是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教育资源来开发,细心观察、耐心分析、专心研究,同时认真记录,做好归类、归档工作。因材施教,分类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让班级形成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风。2011年,笔者做班主任时有个择校生李宇华,性格内向,平时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等,曾被学校处以警告处分,在班级中确实是个“麻烦制造者”。但笔者也注意到其实他智力不错,反应机智,故有意识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去帮助他改掉陋习、毛病,就是围绕他的学习问题来展开。在逐渐改掉陋习的同时,逐步把他的时间精力转到高考备考中来。虽然过程艰难,但他还是最终考上二本。

不同的管理理念、措施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教育工作不能本位主义、经验主义,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用有效的方法开展工作。只有创新管理工作,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长,构建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一个班级有没有凝聚力、战斗力,不能光靠班主任一个人来糅合。如果这样,班主任即使忙得团团转也难以管好班级。我们不要抱怨自己班没人才,而要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人才,科学培养人才,人才都是在历练中成才起来的。我们应该发挥那些组织能力强、人缘好、善交际的学生担任班、团干部,团结同学,齐心协力去干好班级工作;爱好文艺的可以选为文娱委员;爱好体育的可以选为体育委员;依次类推,把班、团干部班子设置好,把班级工作分解,通过细化,减轻工作压力。早些年,我就把班团干部进行按月轮换,给学生创设表现或锻炼的舞台,让有能力的学生去展示才华,而且要求他们上任前用班会课向全班同学作简短演讲,增强约束力,避免“轮流坐庄”式。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另一方面又使班主任挤出时间来观察、分析学生,以求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可靠。

班主任紧紧依靠班团干部把学生团结、组织起来,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善教者必先善用人。相反,有些教师不懂用人之道,不会发现学生的特长,不善于察言观行,不了解自己的学生,总是埋怨班中无人,班主任工作变成一桩苦差事。

三、依照智能的多元性、发展性,学会评价的多元性,发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不相同的,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或不足。班主任应善用人之长,避人之所短,一个学生可能在其他方面很优秀,学业成绩与以后的成就并无直接的对应关系。一些学生成绩不好,但他们往往善于想象,点子多多,充满奇思妙想,创新能力强,只是我们的教育方式、环境不适合他们,满足不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我们脑海中已根深蒂固,高考模式也难有新突破。我们应该多用几把尺子衡量学生,改革我们的教学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的环境,培养多层次的学生,毕竟社会的发展需要多种层次和不同类型的人才,大学也并非是惟一的成材之地,鼓励学生只要学有所长,必有用武之地。2006年担任班主任时有个学生徐伟超,学习成绩差,表现也不尽如人意,经常弄得一些弱小同学到处投诉。但他向笔者讲过他家庭实际,父母很难约束他。身处农村,条件艰苦,感到难有出路。笔者鼓励他去当兵。以此为契机,教育他尽可能在校多学些东西,将来当了兵照样能发挥自己的才华,以后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大好处,许多人因为当兵成就了辉煌人生。高三毕业时他被招兵到海南,现在在珠海警备司令部当了士官。我们要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欣赏自己的学生,积极帮助学生丢掉自卑,勤奋学习,发掘潜能,提升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四、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一切为了学生,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以人为本,要求教师要有服务意识,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既传道授业解惑又启智陶情健体。教师应该讲民主,与学生平等相待,注重人文关怀,以爱心唤起学生的真情,尊重其人格,听取其意见,接纳其建议,以指导其做人,我们要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班主任应时时处处为班级着想,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教育成材,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教育不能没有爱,有了爱才会尊重学生,关心其生活,指导其学习,从而建构友爱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有机会施展才华,开展公平竞争,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勤学习、勤思考、爱创新的学习习惯,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建构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信心,体验学习的成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习惯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当前的学生普遍学习被动,不肯动脑,不重探索,不爱劳动,导致学习能力差,品德修养低。我认为过分强调纪律必然会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存在,限制了其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其个性,不能要求学生千人一面,应该有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当前实施新课改倡导的“平等、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是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我们正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实践班级管理的新途径、新形式。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报告中说过:“人才和创新需要的不是严格管理,而是充分尊重。”

班级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各有千秋,不可能有一个固定模式,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实践证明,承认了学生的多元性、发展性,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一定会有利于班级建设,形成良好班风。

[1]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班华,陈家麟主编.中学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指南[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夸夸我的班主任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41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