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丽娟
进入21世纪,国内突然掀起一股红色旋风,看红色影视剧,唱红色歌曲,游红色之地,读红色经典,体验红色文化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要想发展红色旅游市场,就离不开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与开发。总体上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步阶段,是一种粗放的开发利用模式,缺乏对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开发。
衡阳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南岳宗教文化、常宁少数民族文化、石鼓书院的书院文化等等不胜枚举。如何更好地挖掘衡阳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动衡阳地区红色文化的开发与传承,已成为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红色历来是中国人喜欢的颜色,也常常被视为国人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喜庆、吉祥、热闹等等。进入近代,红色又与革命、中国共产党相联系,带有一定政治含义。目前,国内学界对红色文化的定义还存在分歧,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
红色文化一词最早可见于1953年傅厉时的一篇文章,但彼时有关红色文化的研究几乎没有。真正地说,红色文化一词的兴起是与红色旅游息息相关。据《2004年-2010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红色旅游的定义,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创造的先进文化,是跟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红色政权密切联系的积极进步的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先进文化,是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主义精神和奋斗进取精神的反映。从时间上看,红色文化不仅包括革命战争年代的所遗留的文化资源,也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文化资源。从形式上看,红色文化又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种文化形式。
衡阳这片土地培养了无数的革命英烈,如:夏明翰、罗荣桓、毛泽建 ……也诞生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近代衡阳动荡不安的历史给衡阳人民带来灾难,也给后人留下来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根据文化的形式,本文将衡阳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分为两种:物质文化方面和精神文化方面。
主要是指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革命遗址、遗迹、遗物、革命英烈故里等等。就衡阳地区而言,主要包括一些革命英烈故居、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以及一些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遗址、遗物等。如:罗荣桓故居、夏明翰纪念馆、湘南学联旧址、陆家新屋等。
(1)名人故居类。这一片红色土地在近代历经劫难,却也走出了一大批为实现救国救民理想而奋斗终生的革命家,罗荣桓、毛泽建、夏明翰、蒋先云、邓立群……不少英烈们的故居得以保留,其中保存比较好的如开国元勋罗荣桓的故居、夏明翰的故居等。①罗荣桓故居位于衡东县荣恒镇南湾村,是一座典型清代晚期建筑,是其父罗国理为纪念先祖而倡建的族祠。2002年,为纪念罗荣桓诞辰100周年,县政府对故居进行维修,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顿,现已形成环绕故居的文化景区。2004年,故居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衡阳红色旅游的代表性景点。②夏明翰故居位于衡阳县洪水镇礼梓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系夏氏宅院的一部分。1900年,夏明翰在这里出生并度过自己的少年时光。读书期间,年轻的夏明翰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衡阳地区最早的党员。1928年,年仅28岁的夏明翰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英勇就义。1998年,为纪念夏明翰同志,其故居得到维修并对外开放。2002年,故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衡阳是湖南最早成立共产组织的地区之一,也是抗战时期的军事重镇,因而保留了大量革命旧址,如湘南学联旧址、省第三师范学院旧址、康王庙、岳北农工会旧址等。从时间上看,这些遗址主要集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如湘南学联旧址。湘南学联又称浮桥公所,原为管理湘江浮桥所建一清末民间建筑。1919年,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湖南省第三师范的学生夏明翰、蒋先云等人于浮桥公所成立湘南学生联合会,推动湘南地区学生运动的发展。1921年,毛泽东来衡阳开展党建工作也得到湘南学联学生的极大支持,并暂住于浮桥公所。1944年,旧址在日军战火中被摧毁。现存旧址为1967年在原址重建的,基本保留原貌。此外,衡阳境内还有诸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遗址,如康王庙、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旧址等。
(3)抗战时期的,如南岳忠烈祠、陆家新屋衡阳保卫战陈列馆、衡阳抗战纪念碑、南岳“游干班”旧址等。1944年,为打通大陆交通线,日本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在长沙沦陷后,衡阳成为日军围攻的目标。衡阳军民在方先觉得率领下,以不足2万的兵力抵御日军10万以上兵力的进攻,坚守47天。这次战役是抗战后期战况最惨烈、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被人们称之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战后,为纪念抗战中牺牲的将士们,国民政府将衡阳列为全国唯一的抗战名城,并于当时战况最激烈的岳屏山修建抗战纪念碑。
主要是指创造物质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意识形态成果,包括革命文学、理论作品、革命精神、奋斗精神等。衡阳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衡阳人也给后人留下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如1921年,毛泽东同志考察衡阳地区的革命形势后于衡阳写下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夏明翰烈士在牺牲前留下了“砍头不要紧、主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体现了革命烈士的无畏情怀和奉献精神。
衡阳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地域广阔,山清水秀,境内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衡阳位处国内红色旅游的“黄金通道”,周边红色景区林立,井冈山、韶山、长沙等著名红色旅游胜地环绕四周。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是衡阳地区发展红色旅游,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的优势。但在旅游文化资源方面缺乏整体开发利用,尤其是境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因此,在积极发展南岳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积极推动衡阳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将境内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生态文化、书院文化、美食文化等联合起来,并积极推动与周边红色旅游景区的合作,增强衡阳地区红色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目前,衡阳地区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主要局限于红色旅游,在开发利用方面受传统思维影响,缺乏对红色文化开发利用方式的深入挖掘和整体把握。此外,在红色旅游市场开发利用的方式上,我们也存在着诸如思维守旧,方式单一等等问题,使得衡阳红色文化缺乏活力和吸引力。以陆家新屋为例,陆家新屋又称衡阳保卫战纪念馆,地处衡阳市高新区,是衡阳近年来的重点文化基地,陆家新屋在展馆建设方面仍然是传统的陈列式展览,仅在展厅内陈列一些相关文字、图片和遗物等。参观者与展出对象在参观过程中缺乏互动,难以留下深刻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陈旧的展览方式已经很难吸引游客,尤其是当今的年轻人。因此,目前我们迫切需要转变开发思路,突破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局限性,激发衡阳红色文化的活力,增强红色文化吸引力。譬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通过影视、演艺、摄影等多种文化方式积极推广衡阳红色文化;在展馆建设方面,改变传统的陈列式展出方式,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多开发一些能让游客参与其中的“体验式”旅游展览方式。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代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祖国的万里河山到处留下了先烈们的足迹,也留给我们众多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在这些红色景区突出重围?关键在于立足本土,突出地方特色。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凸显地方特色才有可能成为全国的。延安革命老区在发展红色旅游,开发红色文化方面就十分注重凸显地方特色,推出一些极具陕北特色的活动,譬如住窑洞、手摇纺车、唱信天游等等。参观者在参观游览红色景点过程中也切身感受了陕北的地域文化,令人印象深刻。衡阳地处湘南,深受湖湘文化影响,境内文化资源丰富又独具特色。因此,在开发衡阳红色文化的同时应当注重从本土出发,推出一些具有衡阳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模式,增强衡阳红色文化吸引力。
红色文化是与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息息相关的文化体系,是一代代中国人民为了建立独立自主富强的新中国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体现。它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体系。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国家软实力。因此,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不能只着眼于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开发红色文化来传承红色文化价值体系,弘扬红色精神。
1、加大保护力度
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旅游的基础,是传承红色文化,传递红色精神的载体。传承红色文化,开发红色文化都离不开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保存较好的如湘南学联旧址、康王庙旧址等虽得到一定维护,但由于种种因素,参观者寥寥无几,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其余多数旧址由于缺乏保护,年久失修。如三甲种工业学校不仅是革命摇篮,也是近代湘南地区最早的工业学校。其旧址不仅有着重要的革命意义,也展示了近代湘南地区工业发展的历程,但目前已经不可寻。旧址的消失不仅仅是文化资源的消失,更是那个年代精神的丧失。因此,政府应当在这方面加大保护力度,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留给后人。
2、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
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思想决定未来世界的走向。当今年轻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红色文化缺乏认识。如省第三师范旧址内竟找不到相关纪念馆或场地,本校学生对省第三师范的历史也缺乏了解,更谈不上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衡阳地区红色文化教育匮乏,不利于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更不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我们更应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学生,让红色文化走进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
[1]周振国.红色旅游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林映梅.衡阳抗战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3).
[3]中共衡阳市委党史办编.中共衡阳地方党史概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中共衡阳市委党史办印,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