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勇 戴翠贤
(三门峡气象局,河南 三门峡 47200072000)
三门峡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烟区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烟叶生产基础,是河南省的烟叶主产区和全国的烟叶重点产区。目前,三门峡烟区的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收购量50万担上下,产值达5亿元。烟叶生产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烟叶生产已成为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全国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三门峡市气候正在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对烟叶种植生长产生了一系列的深远影响。
本文采用三门峡市气象局资料室现存的1960~2009年的大气探测资料,平均气温、极端气温、降水量、暴雨日数等气象资料。
假设
公式(1)可以看作气象要素最简单的线性回归形式,a为回归常数,b为回归系数,a和b可以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10b定义为各气象要素10a的倾向率,倾向率的大小表明各气象要素变化幅度的大小。
2.1.1 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由方法分析三门峡1960-2009年的气象资料,图1为三门峡市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变化,三门峡市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14.0℃。从图中可以看出,三门峡50年平均气温呈波动缓慢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平均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15℃/10年,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0.1℃/10年)[1],与全球气温变化一致[2]。
图1 三门峡市1960-2009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2.1.2 极端气温年变化特征
从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可以看出:年极端最高气温呈下降的趋势,极端最高气温倾向率为-0.04℃/10年;而极端最低气温则呈波动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倾向率为0.16℃/10年。
2.2.1 年降水量变化特征
为了分析三门峡1960-2009年年降水量变化趋势,采用拟合趋势分析。图1为近50年来三门峡市降雨量随时间序列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变暖的同时三门峡年降水量并没有相应的增加而呈逐年减少的趋势,降水倾向率为-10.37mm/10年。
图2 三门峡年1960-2009年年降水量变化曲线
2.2.2 暴雨日数变化特征
近50年来,三门峡共出现暴雨40次,年际间分布不均匀。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三门峡暴雨日数在波动中增加,90年代以来,暴雨日数和强度急剧减少。
表1 三门峡市暴雨出现次数的年代际变化
对烟叶的产质量造成负面影响的气象事件3月中旬的春寒及倒春寒,主要造成烟苗生长缓慢,影响烟苗的移栽及后期生长;重度低温连阴雨与5月低温同时出现,造成烟叶生长缓慢,叶数减少,植株矮小,对烟叶产质量造成严重影响;7、8月热量不足,主要表现为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包括日最高气温≥35℃连续日数不足;后期降水偏多,8、9月如果降水偏多或者8月未出现干旱也可能对烟叶的产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对烟叶产质量有正面影响的主要气候事件有7、8月的高温过程;在前期降水较充足的条件下8月份的干旱过程;7月连阴雨,但后期出现高温期都有利于烟叶的光合作用,对烟叶的产量和品质起很大作用。
在五十多年的长期变化中全区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但是降水局地性强且集中,经常出现大旱大涝或者旱涝并存的现象。降水强度增加时,极端强降水事件增加。降水少时,旱灾成灾率为55%左右,旱灾将会造成烟叶枯死,烟叶产量减产。但是强降水和暴雨的频繁发生,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引发特大山洪,也不利于烟叶生产。2007年7月底,因连降暴雨,引发特大山洪,烟叶生产损失惨重。
①近50年来,三门峡平均气温在波动中呈现上升的趋势,极端气候频发,异常增温或强冷空气都不利于烟叶的生长,从而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②50年降水量呈缓慢减少趋势,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少时,旱灾成灾率为55%左右,旱灾将会造成烟叶的减产幅度加大;降水多时,又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引发特大山洪,烟叶生产导致一定的减产。
[1]陈莉平.基于协同效应提升企业的竞争力[J].技术经济,2005(3):25~27.
[2]费振国,侯军岐.项目管理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6):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