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学生习作修改的自主空间

2015-08-13 00:46王玲
读与写·下旬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通顺符号习作

王玲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045-01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三分写,七分改"这都足以说明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然而在平时习作教学中,学生作文的修改这一环节教师常常包揽于自己,实行包办,这样改出来的文章,老师们读起来也许有滋有味,但学生却很茫然,他们也许根本不知道这修改的文章好在哪里。这才真叫老师批改作文劳心费力却不讨好。显然,这种修改作文的方式学生收效甚微,还严重牵制了学生思维。在学生习作修改上,怎样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就要改变教师传统的做法,牵着学生鼻子走路的修改方法,我们要让学生真正参与习作修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把作文修改真正落到实处。那怎样进行学生作文修改教学呢?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作法。

1.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作文修改也是如此。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激发学生习作修改的兴趣。(1)名家名篇引领。让孩子们读一些好文章,然后让孩子了解这些好文章的来历。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及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写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作者怎样锤炼语言,让景点写活了、写美了。当代语言大师鲁迅、老舍、叶圣陶等都很重视文章语言的锤炼、修改。这样让学生从大作家身上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从而激发孩子修改习作的兴趣和写好文章的信心。(2)巧用教学机制,激发学生兴趣。如:我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时,针对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中的"绿"字,让学生边读边想边体会,真真切切地感受"绿"字给人带来的色彩美与动态美,再与王安石以前用过的十多个字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习作中用字用词的精妙,激发孩子们习作修改的兴趣。(3)习作修改前后比较,积累修改经验。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习作初稿和修改后的作文对比朗读,从中感受修改后文章的精美之处,这样不但提高了孩子们习作修改的兴趣,同时也积累习作修改的经验。

2.教给方法,自主修改

有了浓厚的兴趣,还要有坚实的修改文章的方法。(1)认识常用修改符号。改正符号、删除符号、增补符号、对调符号等。(2)学会写批注。批注就是对习作的得失提个醒儿。怎样写批注呢?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批注可以写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一段话的旁边,一个词、一句话的旁边也可以。然后知道批注可以写用词用句的好处及感受;也可以写用词用句的不足及修改意见;还可以写写作方法的总结等。教学时应该经常用中等习作来作为范例,给学生具体讲解批注的写法。(3)习作修改总要求。评一篇文章得按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去评,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先从文章立意,文章选材,文章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看,再从语言运用方面,落实到具体句子中进行修改。(4)习作示范修改。教师在每次习作时写好下水作文是完全必要的,教师可以把自己的下水作文初稿打印出来每人一份,在作文修改课上,示范自评自改,针对性地教给本次作文修改的重点和方法。

3.修改形式,灵活多样

新课程提出要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强调了"读"是孩子们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为此,我在习作修改教学中,我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助集体的力量,合作交流,发挥朗读在习作修改中的重要作用。

3.1自改。这是修改习作的第一步。要求孩子们写好习作后,捧起自己的习作大声朗读,通过朗读发现习作中不通顺、啰嗦或用词不当的地方。通过朗读,反复锤炼语句的优美与否。然后,针对自己的朗读发现,修改自己的习作。

3.2互改。这是学生习作修改很重要环节。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发现问题的敏锐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样的事物,每个人有不同的感受,自己改自己的习作大多是从错别字及语句通顺上进行修改,而对于习作的立意、文章结构、选材上就很难发现问题。在自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组或同桌互改是完全必要的,既能发现别人习作的缺点,又能学习别人习作的优点。而我采用的小组合作讨论修改。首先,我让习作的同学在小组上把自己的作文朗读一遍,其余孩子认真听。其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家畅所欲言,共同修改。先看文章立意是否合符要求,是否新颖,文章结构安排是否妥当,最后落实到文章的字词句中去,看有没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哪些地方还可以描写得更加生动具体。最后,习作的同学,收集小组同学的意见,在自己的习作中作好批注,并结合自己的习作思路进行必要的修改。endprint

猜你喜欢
通顺符号习作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读写大闯关
变符号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习作展示
句子雨
英语填词游戏
坐哪种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