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2001年,24岁的柴静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去了央视。
一天中午,心情不好的她和领导争吵起来,领导说:“你凶什么?能将这火星变成工作的光亮,才算有本事!”领导的话把她呛住了,她一赌气摔了电话,到食堂打了一份饭,找了一个僻静处,端着饭碗失神地发愣。
这时,一位高大斯文的男子端着餐盘坐在了她面前,笑呵呵地说:“你是柴静吧?怎么看起来像个气鼓鼓的青蛙?”她没好气地说:“干吗要告诉你,请问我认识你吗?”男子依然笑着,“我可认识你啊!世上可没有这样的事,一定要两个人认识才能在一起说说话,要是这样,世界上就没有相互认识的人了。”她被他的好脾气以及诙谐的话语打动了。
这个年轻儒雅的男子名叫赵嘉,大柴静8岁,在央视下属的一家公司担任经理。在得知他写过专栏,出过书,对摄影也有研究时,柴静顿时来劲了。
她爱有故事的人,可追求人生有故事的她,文章开头并没有写好。那段时间,柴静不仅工作没亮色,而且正陷入情事的黑洞中。进入央视前,柴静曾与某体育报的记者、篮球评论员苏某相恋。到了央视后,才发现苏某已有家有室。虽说对方随后净身离婚以表诚意,但先前的隐瞒和欺骗将她的心刺得遍体鳞伤。
从此,柴静把事业当做疗伤的药剂。因为工作上太投入,每次吃饭她都是应付了事,常常饥一餐饱一餐的。每个深夜,她回到央视附近租住的小窝,常常是懒得洗漱,倒在床上便昏昏睡去。
有一个人看到她这样,非常心疼,这个人就是赵嘉。他想在她心中升起一团温暖的火,于是用刚刚到手的稿费为她添置了微波炉、电蒸锅,还有冰箱。冰箱里总会塞满时令蔬菜,所有蔬菜皆清洗搭配好,并用保鲜薄膜细心包好。冰箱中还有各种新鲜水果。这种细心周到,让柴静的小窝升腾起了一团暖暖的火,也把包裹在她心灵上的冰霜融化掉。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就这样他们相恋了。
此时的柴静在工作上已开始发出了自己的亮光,她要乘势而上,经常加班加点,这样也就让赵嘉有了冷落感,两人的恋爱只维持了一年多,在一次争吵后,他们黯然分手。已是34岁的赵嘉觉得在情感上已无太多的时日可以蹉跎了,这时一家时尚杂志的主编丁女士向他示好,两人很快结婚。
柴静再次把自己的情感大门关闭起来,一门心思拼命工作。几年过去,柴静的事业风生水起,在全国已有较大影响。
2012年新年夜的钟声响起时,柴静接到了一个电话,听到那个声音时,她的心不禁如同新年钟声一般,发出了强烈的震撼。电话是赵嘉打来的。
一年前,赵嘉因和丁女士性格与人生观相异,婚姻走到了尽头,5岁的儿子跟了丁女士。冥冥中,柴静认为这个电话总有一天会打来,也似乎一直在等待着这个电话,当她握住电话时,仿佛握住了未来的全部幸福。
春节过后,两人相约到西藏摄影。在回到北京后,一张从西藏寄出的明信片飞到她的手中,其中一张上,赵嘉深情地写道:“世界那么大,让我遇见你。10年那么长,从未遇见你。让我用后半生来呵护你的后半生,让火柴的光亮驱散你我的孤独和寂寞!”
当她打电话告诉赵嘉已收到他的明信片时,哽咽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赵嘉说:“小火柴,嫁给我吧!”这年赵嘉43岁,柴静35岁。
2013年10月,柴静产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爱似静静的火柴,也许这牵手来得迟了些,只要有真爱,再晚也能擦出爱的火花。
(梅源摘自《现代妇女》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