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褡膊”穿关研究

2015-08-12 01:45杨秋蓉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

杨秋蓉

摘要:通过对《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穿关的研究,总结出绿林好汉、军中将领、卒子、民间擅武人士以及皂隶、从人都有褡膊,说明褡膊在戏曲中一方面是对武艺的象征,一方面是身份等级的象征。

关键词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穿关;褡膊

在脉望馆本中大量的褡膊的穿关。何为褡膊,冯沅君先生在《古剧说汇·孤本元明杂剧抄本题记》中指出“褡膊的用途极广,下而仆役,上而诸侯,中则将官都用到它。”至于褡膊的具体形制在《中国名物大典》中提及“‘褡? 亦作‘褡膊。一种长方形布袋,中间开口,两端盛钱物,一般系作腰巾,亦可肩负或手提。”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作为盛放物品、缠在腰间的褡膊,运用到戏曲中又会出现怎么的变化呢?

一、褡膊的人物类型

(一)褡膊与绿林好汉

在元明杂剧中,包含绿林好汉的戏曲主要是以梁山好汉为原型的水浒戏, 穿关中含有褡膊的有:宋江、关胜、呼延灼、王矮虎、武松、李达、张青、华荣、张顺、燕青、徐宁、李应、韩伯龙、鲁智深、武松、刘唐、阮小五、萧让、林冲、张顺、燕青、李逵、张横、卢俊义。

从上面的穿关来看绿林好汉中大部分好汉的服饰都包括褡膊,也有属于绿林好汉无褡膊的情况。在《王矮虎大闹东平府》中第一折中的吴学究无褡膊,《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第一折中吴学究、公孙胜无褡膊,从吴学究和公孙胜二人不是擅武之人,更多的是因为智谋而进入梁山好汉圈,而褡膊正好是绿林好汉中文职和武职的区别点所在,可以看出作为绿林戏中的褡膊,具有标识武力的作用。

(二)褡膊与军中将领、兵卒

在脉望馆钞校本中涉及到军中将领、兵卒,并且附带有穿关的杂剧其中有褡膊的人物是:

《十八国临潼斗宝》秦穆公、展雄、伍子胥、晋襄公、蔡庄公、曹简公、陈共公、杞武公、韩康公、梁孝公。

《三战吕布》袁绍、公孙瓒、吕布、杨奉、侯成、高顺、李肃、李儒、何蒙、韩先、刘备、关羽、孙坚。

从上面的穿关中可以看出将领一般都有褡膊。但是也有特殊情况,例如在《小尉迟将鞭认父》中第一折中刘季真、番卒子;《飞虎峪存孝打虎》李克用、番卒子、李嗣源、石敬瑭、孟知祥、李思昭、刘知远、李存信,是否番将、番卒子就不带褡膊?

以《小尉迟将鞭认父》为例,在开场刘无敌是作为一个番将出场的,在其穿关中表现出来狐帽、膝襕曳撒、毛袄、闹妆茄袋、带刀、猛髯;在第三折中刘无敌与其父亲尉迟恭在沙场上相认时,其打扮就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刘无敌:铁幞头、膝襕曳撒、皂袍、项帕、直缠、褡膊、猛髯、竹节鞭。从其穿关的对应关系来看,刘无敌的穿关由番将变为了汉将,褡膊代替了闹妆茄袋。

何为闹妆茄袋、皮条茄袋?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二十一:“闹妆带,余游燕日,尝见于东市中,合众宝杂缀而成,故曰闹装。”可知“闹妆”是北方地区对腰带的别称。至于茄袋,“即荷包,多悬于腰带。”从这条资料中可以得出其在实际中的形制和用途都一样,可以说这二者是褡膊的番族用法或者是变样的褡膊。所以褡膊或者是闹妆茄袋、皮条茄袋是武将身份的一个标识。

(三)褡膊与擅武之平民

在脉望馆钞校本中甚少以单独的杂剧来介绍擅武的百姓,此类人一般散见于各个杂剧中,例如《王矮虎大闹东平府》中的吕彦彪,《五虎大劫牢》中的韩伯龙,宋江对韩伯龙的介绍是“此人其家巨富,文武兼济,使一条铁棒打天下无对”,二者的穿关中都含有褡膊。

关于平民擅武人士,并附有穿关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刘千病打独角牛》,剧中刘千、折拆驴、快吃饭、世不饱、独角牛、出山虎都统一具有武艺,穿关中都有褡膊。而在第二折中刘千的穿关就有所变化,刘千没有了褡膊。在第一折中,刘千是以一个武艺之人的身份出现的,从其和禾俫的对话中“说着他这种田呵,我三衙家抹丢;道着他这放牛呵,我十分的便抖擞;提着道是拽拳呵,美也我精神儿便有。我可便打熬成,我敢则是温习就,凭着我这武艺滑熟。”可知此时的刘千是具备武艺的,而在第二折中通过旦儿对刘千的介绍“(旦儿上,云)只为儿夫身染病,发愿街头舍义浆。妾身不是别人,乃刘千的浑家是也”,可知刘千在第二折处于生病的状态,这样刘千在本折的身份就转变为一个普通人,穿关也就变成了普通人,不具备武艺。

(四)褡膊与皂隶、从人之流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人在穿关中有褡膊:《五虎大劫牢》兴儿,《陶渊明东篱赏菊》家童、琴童,《立功勋庆赏端阳》家童,《王矮虎大闹东平府》社头、里长、从人,《黑旋风仗义疏财》张千,《燕青博鱼》祗候都有褡膊。《五虎大劫牢》据韩伯龙开场白“这个小的是俺家生孩儿,唤作兴儿。”家生孩儿即童仆,就与《陶渊明东篱赏菊》中的家童、琴童身份一样。而《王矮虎大闹东平府》社头、里长,都是当时勾栏瓦舍中某一个戏班的人员。从上面种种看出,此时穿戴“褡膊”的都是当时社会地位比较低的仆役、行院、皂隶之类的人物。

二、穿关“褡膊”的意义

(一)武艺之用

褡膊大量出现在水浒戏中《鲁智深喜赏黄花峪》“(宋江云)看你那茜红巾、红纳袄、干红搭膊、服绷护膝、八答鞋”,虽然在脉望馆中没有《喜赏黄花峪》的穿关,但可以借助《王矮虎大闹东平府》中王矮虎的穿关的变化推出鲁智深的大致打扮,剧中王矮虎被宋江派往东平府买灯笼,在第二折中“本是个山寨上打截人,扮做个村庄买办叟”,穿关中有褡膊,说明褡膊只是单纯武艺人的象征,而不一定就代指绿林好汉,至于在绿林好汉剧中褡膊的具体用法,需要看如下一段资料。

《黑旋风仗义疏财》第二折中李逵自言到:“这些时闭坐在山营,忽听的唤山儿,急忙答应,我将这夹钢斧磨的来耀日争明者,莫差我去探官军劫牢狱救人之命,我怎肯消停,我将这白褡膊紧紧的栓定。”在这则材料中李逵将磨刀与栓紧褡膊并提,可知都是利于取胜的行为,初步推测褡膊在戏曲中有作为武艺之功能的用途。

(二)地位的象征

在《梁山泊李逵负荆》中宋刚假扮宋江,要强占王林的女儿满堂娇为压寨夫人,而这个事情正好本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李逵看见,当李逵让王林拿出证据证明其人是宋江时,“(正末云)有甚么见证?(王林云)有红绢褡膊便是见证。(正末云)我待不信来,那个士大夫有这东西。”说明这个是做官的,不曾有的东西,在脉望馆的穿关中这一点是比较明显的,主要是表现在皂隶、从人的褡膊穿关上面。明·俞汝楫《礼部志稿》卷十八《士庶巾服》:“(洪武)四年定,皂隶公使人穿皂盘领衫,戴平顶巾,系白褡膊,带牌。”脉望馆本中一般是皂吏、从人、艺人等才会用到,这种穿关用于虚拟的戏曲中,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三)装饰之用

作为将领、兵卒穿关的褡膊,更多的是作为装饰而用,主要是從绿林好汉的穿关“曳撒”中推论而出,何为曳撒?《元明事类钞》卷二十四:“曳撒,《觚不觚錄》,袴褶,戎服也。其?短或無?,而衣中断其下有横折,而下复竖折之,若?长则为曳撒”可知曳撒本身是戎服,而且在剧本中几乎没有提及褡膊之用,只是在《阀阅舞射柳蕤丸记》提到过闹妆,剧中延寿马“呀,你可便看我结束头巾砌珍珠,绣袄子绒铺,闹妆带兔鹘。”前面提及过闹妆茄袋与褡膊同义,此地更多是写出延寿马穿杨射柳时“上雕鞍骤马当先去”的装扮和气势,更多是装饰之用。

作为在实际生活中盛放物品之用的褡膊,被引入戏曲穿关之中,一是作为武艺之人的标志之一,另一方面也将褡膊在现实生活中象征身份等级的意思纳入其中,褡膊不仅有其戏曲身份象征意义,还有其现实的映照。

参考文献:

[1]顾学颉,王学泰.元曲释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冯沅君.古剧说汇[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

[3]宋俊华.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宋俊华.蟒衣考源兼谈宫廷演剧的武将装扮[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