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柱
近十年来,我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进行不断探索,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其既与一般本科院校不同,也与一般高职院校相异。其面向市场办学,以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与普通本科学院有较大的差别。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应用最广、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因此,与之对应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目前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及专业核心课之一。因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但由于目前独立学院大都依赖母体学校教学资源,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本科教学方式、方法与教材,导致同学们普遍出现学不精、学不透的现象。笔者任教的几年中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初步地调查分析,找到了一些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改进。在独立学院发展迅速及目前提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特点为代表,研究新形势下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该类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一条适合独立学院特色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 教学现状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更为主动地培养学生对于数据库系统工作原理的了解,并通过不断地知识积累,较为熟练地驾驭数据库系统的模型设计,以及相应的管理手段和使用方面的技能技巧。从当前一些国内的独立学院和目前我校这一课程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较之社会需求尚有较大距离,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由部分相关文献及教学经验交流可知,目前独立学院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主要有两种现象,一种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学生的数据库系统开发和应用能力不能得到提高;另一种是轻理论重实践,导致学生对数据库系统基本原理掌握不足,知识结构不完整,后继学习能力不足,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和拓展学习空间。这种现象根本原因是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区分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或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侧重点。普通本科院校实质属于“教学研究型大学”或是“研究教学型大学”,该类院校以造就学术研究型、工程设计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对该课程教学强调的是扎实、深入的理论知识讲解。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主。因此强调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讲解以及相应的开发工具的使用。而独立学院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培养的是“横向可以转移,纵向可以提升”的实践型人才,所以三者在人才培养的定位方面存在本质的差别。
解决了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之后,接下来就取决于教学方式了。理论教学方面由于母体本科院校对该课程有长期的理论教学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和方案,问题相对少些。实践教学目前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问题。首先由于部分教师思路上没有转变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思想明显,理论部分讲述比重过大,而实践教学往往放在从属位置,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相违背;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很好地分析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是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不科学、不严谨,不能很好发挥引导、督促、考核的作用。教学完成后造成很多学生学完本课程后,不知道如何应用,综合设计能力差,无法满足就业需要。
二 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教学大纲可知,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和综合课程设计两部分,下面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征分析,分别对这两个实践环节进行教学改革探讨。
1 学生特征分析及实验教学总体思路
虽然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但在高考录取时相比二本录取分数线少50~80分。且由于办学机制是依托母体高校和社会力量合资模式,所以其学费较高,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不会就读,所以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还不错。这种背景下的学生,和一本二本学生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异,有必要进行调查分析,因材施教。根据调查分析,总结出独立学院学生的如下特征,他们的优点是思维活跃,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主观创新意识较强。他们家境较好,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少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则学习非常刻苦,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不足的是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而容易冲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实验教学的总体思路是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及本课程特点因材施教。具体是实验教学中强调基本知识的掌握转为知识、能力双重培养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给学生更大学习空间的实验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加强实验操作演示,扎实做好验证性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再逐步引导学生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迈进。
2 实验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案例教学
实践教学可随时穿插在理论课堂教学中。相关理论尽可能地结合案例讲解,既可让学生容易理解掌握,也可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这一理论,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相关理论时就跃跃欲试想动手应用一下。考虑到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应用的范围很广,所以选用的案例既要有实用性、代表性,还要适应行业范围广。
(2)更新教学手段
目前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各类媒体能很好地展示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和理论讲解的区别,教师对于部分实验操作可将其录制成视频,结合教学课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给学生。这样同学们既可自主重复学习实验操作,也减轻了教师的重复指导工作量。教师还可以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料,包括实验教学视频、项目案例提供给学生参考。这样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学校之间的教学水平差异。课外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指导,将有限的课内实验教学延伸至无限的课外自主学习中。
(3)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实验教学大纲的设计比较合理,将实验分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三类,成阶梯式逐步提高要求。教学中需严格参照这一阶梯式模式组织实验教学。在二本三本教学中可以感受到二本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能自主完成验证性实验比重较大,后续的综合、设计类实验则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而三本学生面对验证性实验有部分同学不知如何动手,当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后,学生则很快能够上手,并且学习兴趣大增,对实验中的问题也能积极主动地向同学或老师询问了。而后续的综合、设计类实验就进行得顺利多了。所以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验教学,相比二本学生需尽可能多演示操作实验内容,让同学们先模仿,基本掌握后再逐步引导进行综合、设计类实验。综合、设计类的实验教学还可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竞赛、数据库技术考证等促进教学,这样既能激励学生学习,还可进一步提高应用能力。
3 课程设计改革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进一步提高数据库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知识,来设计开发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其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数据库技术应用能力。为此建议教学指导在以下几方面调整。
(1)课程设计初期
在前述的教学中,在全程穿插教学管理系统案例讲解的基础上,教师还有必要示范性的讲解一个设计开发案例,让学生心里有点底,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到网上乱找乱抄。选题方面考虑到计算机专业以后面对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所以选题应覆盖的行业广且有代表性,每题尽量不要相似,难度方面不必太大,但需避免网上有现成的可照搬。分组方面,二本学生可以采用一人一组一个课题的方式,但独立学院不适合采用。因为部分同学需要有同学的指导帮助才能完成任务。为此,可将学生以男女组合、优劣组合进行分组搭配,每组一个课题。组内要求分工,全组一起进行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等全局性的设计,但每名同学至少单独负责两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这样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人人都得到了锻炼。
(2)课程设计中期
由于数据库课程设计具有严格的逻辑性,每一设计环节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在中期各环节中可要求各组学生定期开展讨论,让同学们之间互相学习交流。教师则严格按照设计环节检查学生的设计成果,如需分析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功能分析、概念设计的E-R模型、数据库模式的规范化,等等。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而不是在课程设计最后进行检查。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数据系统设计各环节的知识应用,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及知识应用能力。
(3)课程设计后期
此时设计基本完成,同学们对数据库设计有了一定的基础。为更好地与实际应用接轨,可能的话可要求学生走进企业亲身体验,或请企业工程师进行实际项目的示范讲课。这样同学们能很好地意识到自己的设计有哪些需要改进。此时与企业工程师的交流效果也非常好。最后成绩的评定应充分考核设计的全程及最后系统的实际效果,重点考核课程设计报告和同学们上台讲解展示自己设计的效果。
4 教师自身改进
由于大部分教师是共用母体高校的,这样首先要求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母体学校学生和独立学院学生的差异性,及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学方式上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教师经过数年教学从事理论研究多而实践方面显得不足,尤其是数据库技术发展很快,技术更新不断,这样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提高实践能力。这样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能结合实际应用,熟练地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投入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 数据库系统概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金梅,郭媛,等.高校数据库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3(1).
[3]刘双印,徐龙琴.“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
[4]徐家良,陈晓峰.数据库原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科学,2012(8).
[5]李俊山,等.数据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