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君
说起衡水的人文,人们自然而然想到“衡水三绝”。它是今天衡水的名片,驰名全国,享誉海内外。
“三绝”,是指冀派内画、候店毛笔、宫廷金鱼。冀派内画巧夺天工、候店毛笔制作精良、宫廷金鱼流光溢彩、优美飘逸,堪称天上尤物。这三者的发展历史,有长有短,但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衡水(今桃城区)声名鹊起、各领风骚,“衡水三绝”这块“名牌”,至今盛誉不衰。
“衡水三绝”档案
上世纪九十年代,正“衡水三绝”兴盛之时,衡水市(原衡水地区)档案馆专门派人收集整理了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专题档案,共21卷,内容有来往信件、早期作品照片、各类媒体宣传文章等等,这些档案,在日后编纂有关“冀派内画”的各种宣传作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在省市档案部门大力支持下,“金鱼徐”第十代传人徐立才档案被列入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项目。2012年4月,徐立才先生的个人珍贵档案被接收至衡水市档案馆进行保护性整理,其内容包括:文书档案2930页,书画、题词、题字85幅,报刊85份,杂志35本,照片2837张,底片409张,各类证书66份,留言88条,磁带19盘,光盘14张。包括关于“宫廷金鱼”养殖、培育、观赏的文字、音像资料以及大量珍稀金鱼品种的照片等。2013年11月,衡水市档案馆以这批珍贵档案为题材,编辑出版了精美画册《衡水一绝——宫廷金鱼》,为开发“金鱼徐”档案,让不为人熟悉的“宫廷金鱼”档案“走”出馆库,“走”向大众此书由衡水市委宣传部长王金刚作序,并得到市委书记李谦接的肯定。现在,衡水市档案馆正在着手抢救整理“候店毛笔”珍贵档案,让“衡水三绝”的光辉岁月在档案中永存。
“衡水三绝”的由来
先说冀派内画。冀派内画,源于京派,创始人王习三,原名王瑞成,祖籍河北省阜城县,1958年师承清末民初内画四大名家之一叶仲三的两位儿子叶晓峰和叶奉祺,是叶家第一个外姓弟子,因感于朱德同志谆谆教导“要戒骄戒躁,学习、学习、再学习,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又立志继承叶氏内画,遂取艺名为“王习三”。他在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时,就潜心学习,将“撕毛法”引入内画,创作出了《猫蝶图》等一系列以猫为题材的内画壶,令收藏界爱不释手。1962年,又跟两位师傅学习了“古月轩”绘制和烧制技术。1966年8月,受“文革”影响,王习三一家被遣返阜城县老家,由此,开始了冀派内画的艰难创业之举。
从1968年到2005年,王习三陆续带出了王百川、王冠宇、张汝财、董雪、刘艺子、王自勇(王习三之子)等一大批优秀弟子。尤其是冀派内画打破了家族传艺、师徒口传心授的传统模式,从艺人员开工厂、办学校、办培训班、编写教材,使内画技艺得到快速传播,据衡水市内画协会初步统计,到2006年,冀派内画从业人员已达到4万多人,以衡水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各县,年产值十个亿,产生了三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四十多位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另外,“衡水习三工艺美术中专”、“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衡水市冀派内画协会”、“衡水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的陆续创建,为冀派内画蓬勃且稳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王习三先生在内画理念、技法、题材、工具、载体、材质创新以及内画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他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评为中国首批“亚太手工艺大师”,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被文化部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衡水内画”的传承人。“习三”内画工艺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
再说宫廷金鱼。宫廷金鱼的养殖,大约起自清朝乾隆年间,距今也有三百多年历史。相传,“徐家”是济南府养鱼第一好手,应乾隆皇帝宣召进宫,把金鱼养得条条肥美体大,艳丽多姿,乾隆皇帝龙心大悦,挥笔题字“金鱼徐”。从此,京城里有了“金鱼徐”这一御赐称号。这也就是“宫廷金鱼”的由来。其在衡水发扬光大,始自“金鱼徐”第十代传人徐立才在“文革”期间被下放到衡水农村。徐立才,1946年生于北京市崇文区,早年在北京跟随父辈学习“宫廷金鱼”养殖技术,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被下放到衡水(今桃城区)农村。1982年,他受聘于衡水市园林管理处,开办了“来顺金鱼养殖场”。徐立才在继承祖传技艺基础上,大胆创新,使失传多年的“十二红龙睛”、“喜鹊花龙睛球”重现于世。他培育的“墨袍赤球”、“红头龙睛球”及“朱砂眼赤尾球”被金鱼界称为稀世品种。自1997年开始,徐立才培育的金鱼,在第四、五、六、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暨中国花卉交易会上获得了多项殊荣,并曾在首届河北省农业博览会上独得十一个奖项,被河北省政府批准为“河北省农业名优产品”。1999年,衡水“宫廷金鱼”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参展。
衡水“宫廷金鱼”源源不断销往印度尼西亚、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各国友人和金鱼爱好者青睐。“来顺金鱼养殖场”接待了大量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人士来访、参观。李先念、王任重、刘澜涛、费孝通、芮杏文、林丽韫等国家领导人及社会知名人士都曾到金鱼场参观、视察,给予了高度赞誉。
再说侯店毛笔。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21至公元前207年,秦朝大将军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固守北部边疆,路经侯店,时值三月三日,始(试)以兔毫竹管为笔写成家书一封,随后将毛笔赠送给侯店人。侯店人便仿制出“蒙恬精笔”。后来,每逢三月三,侯店一带制笔艺人都放鞭炮、摆宴席,纪念毛笔创始人蒙恬。当地制笔之业盛起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光绪年间,因制作技艺精湛,亦被奉为御用,称为“御笔”。民国初年,候店毛笔在巴拿马赛会上曾获有奖章,故衡水侯店村因此被称为“毛笔圣地”、“北国笔乡”。侯店毛笔,所选材料有黄狼尾、香狸尾、石獾毛、南山羊毛、牛耳毛、狗脊毛、老鼠胡子等40多种动物的尾毛、毫毛,弹、韧性强。笔杆材质有“湘妃竹”、“凤眼竹”、“红木”、“象牙”、“毛竹”等近十种。笔杆的装口和封顶也用竹、牙、骨、角、硬木雕等17种原料,采用嵌、镶工艺装配。既是书法用具,又是艺术珍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侯店毛笔在北京琉璃厂是一个金字招牌,其辉煌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90年代。原先在侯店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是靠做毛笔为生。1952年村里成立了侯店毛笔厂,由以前的家庭作坊式,变成工业化生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毛笔厂有工人300多名,每年来自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海外订单络绎不绝,每年的销售额都在几百万元。
由以上看出,衡水这三种独特的民间技艺,都在各自的领域光华夺目、熠熠生辉。但是,“衡水三绝”这个“名牌”,它是怎样叫响的呢?
“衡水三绝”的叫响
作为“衡水三绝”这个词的创意者,衡水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翟吉昌,是这样讲述的:
1998年夏天,我的老朋友、内画大师王习三先生曾送我手书的王昌龄诗一首,因题有“书呈老友吉昌同志以誌衡水三绝创立十周年”一语,在去他家取书作时,我们就聊起了“衡水三绝”的提起和叫响等往事,都觉得有必要将其回忆整理出来,以晓世人。
我自1983年11月担任衡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以后,一直比较重视冀派内画、宫廷金鱼和侯店毛笔的宣传,也常陪人去参观。接触得多了,又看了些资料,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认识:内画艺术的京、冀、鲁、粤四大流派中,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习三创建的冀派内画虽源于京派,但出于蓝而胜于蓝,其艺术创新水准之高、队伍之大,远非其他三派可比肩;“金鱼徐”自乾隆年始至今十一代,可谓独步200多年,无人能望其项背;侯店毛笔历经500余年而不衰,独以狼毫见长,为众书画大家称道,被誉为“文房瑰宝”,确有独到之处。这三者在各自领域都有他人无法攀比的奇特之处,完全可以称之为“绝”。我是大学学哲学出身的,平时喜欢思考问题。我想搞好宣传工作,让大家记住衡水,必须也有叫绝的地方。在“绝”字上做文章,应该成为我们对外宣传的着力点。
事实上,冀派内画、宫廷金鱼和侯店毛笔已经在当时引起了中央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1988年4月,由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根据著名作家邓友梅获奖小说《烟壶》改变的电影《八旗子弟》在海内外播映。(邓友梅写小说《烟壶》,是因采访王习三大师所得感触而成。)邓友梅在担任该电影的编剧时,偶然机会引荐王习三大师饰演了电影主角之一——古月轩鼻烟儿壶制造名家聂小轩。伴随着电影上映,冀派内画在海内外一时成为谈论热点。1988年5月,王任重同志到家乡视察后,曾分别为特种工艺厂、金鱼养殖场和侯店毛笔厂题写了“中国一绝,无价之宝”、“推陈出新”和“墨海蛟龙”,给予高度赞扬和鼓励。同年6月,李鹏同志来衡水视察时,仔细观看了特艺厂的产品,并听取了王习三大师关于冀派内画发展的介绍。6月下旬,为进一步宣传侯店毛笔,我们在北京举办了“宫廷御笔书画会”。出席的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同志,建议我以“侯笔”的名义向外打,以扩大影响,形成“南(湖)北(侯)笔”之势。
就在“宫廷御笔书画会”结束后不久,省电视台台长王根旺一行来衡水。在陪客人参观的汽车上,我对王台长说:“衡水有三绝,你一定重点看看!”参观结束后,我问王台长印象如何,他兴奋地说:“堪称三绝!咱们就以你这句话为题目拍个国际交流专题片吧!”他回去后,过了一段时间,即正式派出以省电视台国际部源淼女士为首的摄制组来衡水拍片。而在此之前,市委宣传部以副部长杨淑强为首成立了专题小组。其成员王占山写出了5000余字的电视脚本,支学刚做了大量的拍摄前准备工作。1988年8月14日,源淼带领摄制小组到位时,电视脚本已经经过了逐字推敲修改。拍摄过程,双方配合默契,工作进展很快。8月25日中秋节后,摄制组回去后期制作,以河北电视台国际部、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名义联合制作的《衡水三绝》电视片最后完成。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即传遍全国,并传播到世界。1989年,《衡水三绝》在全国对外宣传作品评比中,荣获了全国一等奖。
“衡水三绝”叫起来后,引起了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和一些老同志及著名书画家多次视察、参观并题词。1989年,李先念同志视察了金鱼养殖场和侯店毛笔厂,并为笔厂题词“笔乡”;1991年,宋任穷同志视察特种工艺厂题词“华夏绝技”;1998年费孝通同志视察特种工艺厂和金鱼养殖厂并分别题词“传统绝艺,无与伦比”、“国宝谨珍育,传世赖后人。”此外,李铁映、宋平等领导同志也曾视察并题赠。1994年,衡水市被文化部命名为“内画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