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王芳的原型
——解秀梅

2015-08-12 08:55杨纪
大江南北 2015年6期
关键词:永华伤员战士

□ 杨纪

《英雄儿女》王芳的原型
——解秀梅

□杨纪

19 32年,解秀梅出生在河北高阳县于提村一个贫苦农家。9岁那年,她就成了当地抗日游击队的一名小通信员。站岗、放哨、送信,次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她还曾机智地把一个汉奸引入游击队设好的口袋,这个汉奸乖乖地当了俘虏。抗战胜利后,解秀梅又组织妇女支前拥军,是当地有名的积极分子。

家乡解放后,解秀梅积极参加本村的业余剧团。在演出、读报中,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她。她决心像刘胡兰那样报效祖国。1950年2月,不满18岁的解秀梅正式被批准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了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队员,终于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

1951年,解秀梅所在的68军奉命入朝作战,在连续18天的艰苦行军中,解秀梅和男同志一样,身负30多公斤的东西跋山涉水,不仅没有掉队,还始终把身体弱的战友王喜斌的挎包和三四公斤重的米袋子放在自己的肩上。

文工队员除了行军打仗外,还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有时还要到前沿阵地慰问演出。

有一次,她们刚要演出,就遭到敌机的轰炸,把乐器都炸坏了,幸好没有伤着战士。飞机刚一过去,她们就拿碗筷、脸盆当乐器,边敲边唱。她们把在粉碎敌人秋季攻势中的战迹和英模事迹编成文艺节目,在前沿阵地广泛宣传。特别是解秀梅自编自演的《小快板》,更受到战士们的喜爱:“路程70里,小伙咱们比一比。背的东西不算重,50斤重称得起,走起路来快如风。叫同志,你来听,号角响起炮声隆。叫同志,你莫停,到战场上要立功,消灭鬼子援朝鲜,留取丹心照汗青,照汗青!”《小快板》消除了战士的疲劳,振奋了战士的精神,鼓舞了战士杀敌立功的斗志。

在炮火纷飞的阵地上,文工队员除了做好战地宣传外,还经常到前线包扎所去抢救和护理伤病员。她曾经冒着敌人的炮火从阵地上背回一个又一个的伤员,她还不顾个人安危到山上去挖野菜,背柴火。

1951年11月下旬,朝鲜半岛冰天雪地,奇寒无比。当时,上级派她和文工队的几位同志代表师首长到前线慰问和护理伤员。解秀梅发现伤员换药还要排队,所里人手少,忙不过来。她就向政治部提出申请,要求暂留在手术所里帮助工作,获得了批准。在手术所的日日夜夜里,她把身心全部倾注在对伤员的护理上。

手术所位于赤水里附近一个山脚下,十余间破旧的茅草房就是临时手术室和病房。每当伤员抬进所里,她就急忙把伤员的鞋子、袜子脱下来,然后,用双手紧捂着伤员冰冷的脚,或把伤员的脚放在自己的袖筒里取暖。

这天,解秀梅正忙上忙下、体贴入微地护理伤员。突然,房门开了,抬进来一位二十五六岁的男性重伤员,两条腿已经冻得僵直,脚冻得像冰溜子与鞋都冻在了一起,人也昏了过去。她毫不犹豫地解开自己的棉衣,将伤员冰冷的双脚放在自己的怀里。此刻,全屋的同志都为她的精神感动了,有的暗自流泪,有的竟哭出了声。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伤员渐渐苏醒过来了。“啊”地一声,他全明白了,马上本能地缩回双脚,感动得流出了热泪,并挣扎着要坐起来。解秀梅立刻上前止住说:“别动,躺下!”接着她将伤员的鞋袜脱下来,用温水给他洗脚后,又在冻伤处包上药棉,这位战士双脚保住了。

情到最真已无言,解秀梅的举动使在场的伤员们既惊讶又感动,纷纷和她握手,表达杀敌决心。

不久,敌人发现了我军的后方阵地,经常派飞机来轰炸。11 月30日下午1时许,解秀梅刚从山上打柴回来,忽然来了6架敌机,疯狂地向手术所所在的村庄轰炸和扫射。她扔下柴火,急忙冲进屋帮助伤员们隐蔽。

敌机仍在接二连三地低空俯冲。此时,紧挨着手术所的房子被炸弹击中,燃起熊熊大火。解秀梅猛然想起排长李永华伤势严重,动弹不了,很可能来不及转移。她毫不犹豫地再次冲进手术所找到他,不容分说,把李永华背了出来。

毛主席给解秀梅签字

刚背出门外不远,两发汽油弹落在屋顶上,草房子顿时被大火吞没了,燃烧剂溅了他们一身,瞬间,她和李永华都变成一团火,解秀梅放下李永华就地一滚,脱下棉衣捂灭李永华身上的火,又背起李永华向防空洞跑。她两脚发软,眼睛发黑。敌机疯狂地向他们俯冲扫射,子弹“嗖嗖”打在他们周围的石头上,直冒火星。李永华急忙说:“放下我,你快跑,不然我们俩就都没命了!”解秀梅坚定地说:“不!我的任务就是保护你。”当他们走出50多米时,突然,一枚炸弹从他们头顶呼啸着落下来。千钧一发之际,解秀梅在放下李永华的同时,一骨碌又转身扑在他的身上。炸弹在他们身边爆炸了。弹片、石头、沙土满天飞扬。解秀梅的棉袄被弹片打破多处,石头把她身上崩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胳膊也被打得鲜血直流。她爬起来,一看李永华一点儿也没伤着,立即背起他继续往山上跑,终于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一场灾难过去了,李永华望着满身都是血迹的解秀梅,感动得泣不成声。

解秀梅勇救伤员的故事很快传遍了前线的每个角落。指战员们无不敬佩她的献身精神。战后,解秀梅荣立一等功,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成为抗美援朝志愿军154名一等功臣中唯一的女战士。

1952年1月,解秀梅被选派参加志愿军第二次归国代表团。彭德怀同志走到解秀梅身边,握着她的手笑着说:“小鬼,不简单呀,有点花木兰的味儿。”l月18日,代表团到达北京,之后她随代表团到祖国各地作报告,激发了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情。5月2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归国观光团和朝鲜人民军访华团,在中南海接受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接见安排在中南海怀仁堂后面的大草坪上。

在代表们向国家领导人献花时,一名年轻的女文工团员代表观光团到毛主席跟前献花。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位年轻的女文工团员为毛主席献了花后,突然情不自禁地扑到毛主席的怀里,紧紧拥抱着毛主席,并且激动得泪流满面。

摄影师吕厚民立即按动快门,拍下了这张极富人情味的稀世照片——《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拥抱毛泽东》。这个女文工团员就是解秀梅。

代表团返回朝鲜后,金日成元帅在平壤接见了解秀梅。授予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三级国旗勋章。

解秀梅的父亲解铁,曾参加祖国派出的慰问团赴朝慰问志愿军。他在68军的阵地上意外地见到了女儿解秀梅,一时间,父女俩相逢在朝鲜战场这一幕,传为佳话。解秀梅的事迹曾多次在各大报刊广为宣传报道,还被编成了歌剧《解秀梅》。当时在朝鲜战场深入生活的著名作家巴金以此为素材,并结合在朝鲜所见所闻的英雄事迹,创作了小说《团圆》,以后又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为和平。”每当我们听到这首歌时,就很自然地想到《英雄儿女》以解秀梅为主要原型而创造的主人公王芳的英雄形象,她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解秀梅1996年1月30日与世长辞。

(编辑 郑贺)

猜你喜欢
永华伤员战士
How To Get Along With Your Friends Better
抓落实要“心无旁骛”——要当战士,不要当“绅士”
Club Recruitment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军医教你战场上如何自救互救
国际主义战士
蓝色生命线
蓝色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