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缪振华 孟林楼 赵廷政
同仇敌忾 共御外侮
——阜宁北沙人民的抗日斗争永载史册
□缪振华孟林楼赵廷政
北沙人民抗日纪念碑
江苏阜宁的北沙古称北裕关,位于阜宁、涟水、滨海、响水四县交界,地处苏北腹地,黄河古道东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集镇。
上世纪30年代的北沙,历史古迹随处可见。西街黄堤脚下,耸立着一座建于唐代、坐北朝南、四合院式的古刹——兜率院。在兜率院南300米处的西街大堤上,是宋代建造的龙王庙。街北还有八步三庵、泰山庙等。
然而在1938年5月初,日寇侵占北沙东南的阜宁城、唐城(现郭墅镇唐城村)等地。北沙一带群众眼见自己的家乡将遭到日寇蹂躏,周围各乡纷纷自发组织起来,成立自卫队,地方士绅孟志才自任队长,做好抗击日寇的准备,誓死保卫家园。
1938年6月1日凌晨,侵占阜宁城和唐城的日军出动70多人的一个中队,在汉奸的带领下,向西进犯,企图占据阜宁县的北沙和涟水县的佃湖。
各乡自卫队迅速集结起来,在孟志才的指挥下,于北沙镇南布好伏击阵地。通黄乡自卫队长汤竞生下令将全乡36支枪集中起来。队伍开到大西庄后,被分派等第一批日军通过后扼守川里河,阻击敌人援兵。北沙乡董李茂堂率40多名自卫队员守住北线。北沙、流泉、大西、马工、大关、吉冈等地农民,敲起大锣、吹起牛角号,自动集合数百人,拿起鸟枪、土炮、铁叉、大刀、长矛等武器参战,奋起保卫家园。天亮后,日军行进到北沙南侧一个乱坟场,进入伏击阵地。孟志才命令自卫队步枪、土铳一齐开火,顿时号角齐鸣,铜锣叮当,枪炮声四起,打得小鬼子抬不起头来。日军见遭到火力阻击,迅速占据大大小小的坟堆,凭借精良武器,拼命抵抗。自卫队武器虽低劣,但人多势众,把数十名日军围困在乱坟坑里,使其无法脱身,战斗一时形成胶着状态。阜宁城日军得悉出城的部队遭袭击后,又出动一批赶来增援。
大西庄西侧的小秦庄一秦姓群众为负责打援的通黄乡自卫队员煮一锅饭,又烧了一锅猪肉送到阵地。自卫队员们分两批轮换吃,第一批吃完,第二批刚端起碗就发现一队身着黄制服的日军沿着川里河逶迤前进,估计他们是向北沙增援。队长汤竞生随即命令自卫队做好伏击准备,并要大家沉住气,等敌人进入伏击阵地再打。谁知自卫队员们都是初上战场,歼敌心切,见敌人接近伏击阵地,就开起了枪。敌军的3挺机枪、几十支步枪立刻泼水似的扫射过来。六名日军骑着自行车,在机枪掩护下飞驰而至,企图突进自卫队阵地。当六名日军骑车至自卫队阵地约200米处时,葛太和、高长德和汤竞生三人屏住气瞄准,“叭!叭!叭!”一阵枪声过后,只见一名日军从车上栽倒下来,其余5名日军慌忙下车,躲到圩沟里。后面日军也纷纷隐蔽起来,用机枪远远地扫射,压制自卫队火力。葛太和跃出堆沟,向日军阵地冲去,大家随即也跟着冲了上去。冲到离敌人不足200米的地方趴下来,朝敌人射击。日军见状,将机枪架到农家的屋脊上,居高临下向自卫队扫射。汤竞生和高长德、葛太和三人平时常打鸟练枪法,有一手过硬的功夫,他们对准屋脊上的日军,只一排枪,日军就“骨碌碌”地从屋顶滚下。
自卫队员和日军相持了两个多小时,日军无法前进一步。此时,废黄河堆上各乡的民众自卫队陆续开来,日军也不知自卫队是什么队伍,有多少人,吓得蜷伏在沟里。自卫队员们越打胆子越大,到下午3点钟左右,日军伤亡较大,只好拖着尸体往回撤。这时,浦鸠乡自卫队也赶到川里河边,两乡自卫队沿敌人撤退路线追击,发现敌尸9具,缴获三八式步枪一支,20多排子弹。
增援的日军被打退了,在川里河边负责打援的自卫队员们撤了回来。原先的70多个日军仍被自卫队团团围在北沙南沿的乱坟坑里,战斗仍在继续,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天亮,整整打了一天一夜。
6月2日一大早,孟志才将各乡自卫队负责人召集起来,说:“敌人从阜宁、东坎等地调来大批援兵,有500多人,还有骑兵,我们不能硬拼,先撤到废黄河老堆上,待机而动。”自卫队撤到老堆上,只见日军三路并进,增援而来,扑向北沙,单骑兵就有一个连。10多名队员,守在马工的一条老堆上,汤竞生挑选了两名好枪手,瞄准齐射,打中一个骑兵,其余骑兵慌忙滚鞍下马,隐蔽前进。就在这个时候,羊寨(北沙南20华里)公安局50多个公安兵也赶来增援。他们一起到越堆(废黄河形成的土丘)上去,等靠近敌人再打。刚到越堆,埋伏在乱坟场里的敌人,突然开枪袭击,子弹像雨点一样向自卫队和公安兵泼来。中午,公安兵撤到五里墩(北沙南5华里)去吃饭,自卫队10多人仍守在马工堆上。下午1点多,羊寨、单港自卫队和羊寨公安兵,计200多人,从五里墩开来。此时,大批日军已经占据北沙,用猛烈的火力扫射,自卫队和公安兵渐渐抵挡不住,遂撤出阵地。日军趁势冲入北沙镇,开始灭绝人性的烧杀,镇区顿成一片火海。
汤竞生回到孟滩家里时,老母亲坐在地上痛哭,见他活着回来,方转悲为喜。他正和母亲说话的时候,听到庄上人高喊:“土匪来了!”大家听说土匪,有些惊慌。这时,宋码村的士绅宋慕章挥着手喊道:“不要紧,是裴锡礼的队伍,他们是来抗日的,有问题我担保,快派人去迎接。”
当日晚,占据北沙的日军,派出流动哨兵,四处巡逻,防范甚严。裴锡礼等武装趁着月黑风高连夜奔袭北沙,但未能奏效。
这一晚,北沙附近的各乡长、士绅、教师,分头发动群众,大家有枪的拿枪,有土炮的拿土炮,更多的拿斧头、镰刀、铁叉、大锹,跟自卫队上阵,不能去的在家里做饭,送到前线。大家不分你我,只要是打鬼子的都是自家人。在通黄乡经众聚议,大家推派高福涛和汤竞生到驻附近的东北军的一个团部,请求该团王团长出兵。王团长说:“没有上级命令,不能出兵。”经再三苦求,并晓以民族大义,王团长方决定第二天派一个连兵力,带大炮一门,机枪数挺,参与战斗。外口高庵上有三根“大土喷子”(防匪用的土炮),多年不用,自卫队连夜修炮架、擦铁锈,准备炮弹,并筹集30多斤枪药,选了十几名年轻力壮、精明强悍的炮手。
6月3日凌晨,四乡八镇的群众纷至沓来,挥戈上阵。自卫队在前,推土炮的随后,扛刀、叉和棍棒的紧紧跟上,男男女女,约3000多人,浩浩荡荡向北沙挺进。周门裴锡礼,涟水沙登华、王焕文也各率所部,赶来参加攻克北沙镇区战斗。在北沙镇东,孟志才指挥大家选择有利地形,架好土大炮。此时,佃湖、大小关自卫队在北沙镇西也准备就绪。三门大炮架在三座大坟头上,炮手张朝栋、张朝苏、张朝余兄弟三人轮流开炮,两边土大炮齐向敌人阵地轰击,日军小队长多山被击毙。敌人不知是什么武器,吓得惊魂丧胆,鬼哭狼嚎。驻军的大炮、机枪也开火了。裴锡礼的大徒弟开富枪法好,人称神枪手,伏在阵地边沿,一枪一个,连续击毙3名日军。有个姓孔的人摸到敌人的阵地附近,投掷手榴弹。裴锡礼手下的人随着枪炮声向敌人发起冲锋。一个叫李学义的(东沙岗人)首先冲上去,不幸中弹倒下。这时有人大声喊:“李学义抿嘴了(即死了)!”裴锡礼为了稳住众人情绪,说:“不要紧,让他休息,我们向前冲啊!”于是大家继续直往前冲。与此同时,各自卫队亦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展开猛烈的冲击。顿时,人流滚滚,大家胸中燃起打击侵略者的熊熊烈焰。上午7时多,日军见自卫队人多势众,便烧毁了作为据点的孔家大院,兵分三路逃窜而去。其中一路沿川里河向东窜去,遭到通黄乡自卫队阻击,不得不改道,沿洋河向东逃窜。敌溃逃部队沿途不断遭到抗日群众袭击。
日军逃跑后,各路“大军”开进北沙,只见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据统计,被日军烧毁民房2700余间,民船22只,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大寺庵、龙王庙、八步三庵、泰山庙等化为灰烬,被杀害的无辜群众有20多人,有的房屋还在冒烟。愤怒的群众将日军小队长多山那颗罪恶的头颅悬挂在孟滩一棵大树上示众。
事后得知,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24人,打伤多人。日军在北沙遭迎头痛击后,心有余悸,向汉奸询问,打他们的是什么部队?用的是什么武器?汉奸回答说:“是‘杂牌军’,用的是‘扫帚炮’。”
这次抗日行动,后人称北沙战斗,是一次北沙各界人士同仇敌忾、携手合作、自发性的群众抗日斗争,也是盐阜人民群众打响抗日的第一枪。它显示了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斗争精神。在苏北人民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95年4月,北沙、沙西等村发起,修建北沙人民抗日英雄纪念碑。同年8月,在北沙废黄河堆上建造1座占地面积1公顷、钢筋水泥结构、高21米的纪念碑。碑正面刻着“北沙人民抗日纪念碑”九个大字,碑的背面刻有碑文。纪念碑背枕雄伟的废黄河东堤,面向东方广袤的黄海平原,体现中国人民蔑视倭寇,誓将日本强盗完全彻底赶出中国去的坚强意志。新四军老战士、时任江苏省副省长陈克天为北沙人民抗日纪念碑题写碑名。
北沙人民的英勇事迹永载苏北人民抗日斗争史册!
(编辑 孙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