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桔华
“举办大赛的目的不是为了衡量出谁好,而是为了推动和弘扬这个国家的创新精神。让更多的创业者和早期投资机构受到关注和鼓舞。”
2015年7月19日,盛景全球创新大奖2015中国区总决赛在北京闭幕。本次大赛历时6个月,吸引了来自全国的1000多个创业团队参加,在创投界引起了轰动。主办方盛景网联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盛景母基金创始合伙人彭志强接受了本刊专访。
《中关村》:花这么大的精力来举办规模如此盛大的创业大赛,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
彭志强:其实我们举办这个大赛,发现好项目只是一个附带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能让整个大赛持续办下去的一个不赔钱的制度设计,就是通过大赛发现好项目,然后盛景的母基金投资这些项目,有一定获利后,从而保证每年拿出150万美元或者更多资金来举办这样的大赛,否则年年干亏,是持续不了的。
但是举办创业大赛的目的不是为了衡量出谁好,而是为了衡量这个国家的创新精神,或者说是为了推动和弘扬这个国家的创新精神。大赛不是承载着选出所谓的下一个苹果、下一个BAT的重任。好项目不是选出来的,而是自己长出来的。大赛承载的重任还是弘扬一种社会氛围,就是让更多的创业者受到关注和鼓舞,让更多的早期投资机构受到关注和鼓舞。
《中关村》:您怎么看中国的创投现状?真的没有泡沫吗?
彭志强:中国的风险投资是没有泡沫的,因为一年的规模也不过2000—3000亿,对比之下,中国房地产一年的GDP却有7—8万亿的规模。而在风险投资中,早期天使投资又是远远不足的。在美国硅谷,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的配比大概在1:3,而中国是1:30。这也就意味着,其实供天使投资可投的项目并不多。中国的天使投资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盛景决定发起中国首只天使投资母基金,希望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来推动中国早期创业和早期风险投资的发展。
《中关村》:您认为中国的大公司现在要打造创新生态链,应该具备怎样的视野?盛景自己又是怎么做的?
彭志强:在生态链创新平台打造方面,其实整个中国都是比较欠缺的。比较明显的是,一端缺少早期创业、早期投资;另一端缺少大公司的再创新。
我们认为,大公司的再创新要考虑并购基金,考虑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以后的投资和收购,这其实就变成一条创新链。据我们观察,中国在整个创新链中,在VC、PE阶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发达的,但是在早期投资方面,跟美国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对创新项目的投资和并购,除了BAT这些比较活跃的互联网巨头以外,其实中国很多上市公司在这方面的实力还是比较单薄的。
盛景母基金会在两头都加大投入和引导。我们一直希望建立成BAT的模式,左手投一部分天使和VC所投的早期项目,右手投上市公司和定向增发,再引导右手所投的上市公司和定向增发去收购左手所投的天使和VC所投的早期项目。天使和VC所投的早期项目可能只有10%—20%是能够IPO的,其中的30%—40%是会死掉的,另有40%—50%是一直搁置的。只要把整个链条连接起来,我们就会大大提高投资成功率。
《中关村》:您怎么理解创新的本质?
彭志强: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不同比更好更重要”。中国过去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力求怎样做到更好,到后来发现大家越做越一样。我们鼓励更多的创业者在今天的小市场和新市场布局,未来发展成参天大树,而不是在已有的主流市场跟人PK谁的成本更低、谁的价格更低。创新不是在看得见的成熟市场拼价格、拼成本,而是在今天的小市场、新市场比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