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音响写稿

2015-08-11 19:56刘丽丽
记者摇篮 2015年9期
关键词:现场感护林感染力

刘丽丽

众所周知,由于广播相对于电视、报纸的不可视性,录音报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广播参与媒体竞争、凸显自身特色的一种特种武器。广播人除了要有自己的创新思路之外,还应充分应用好自己手中的话筒,充分发挥广播特长,确立音响思维,学会用音响写稿,下面就是我结合多年的业务实践,对广播新闻音响采集和运用上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用音响体现新闻的真实性

纵观近几年来中国广播电视奖获奖作品,无论各种体裁的作品几乎都是带“响”的,可以说,广播报道的先“声”夺人,已经成为广播新闻区别于电视新闻以及其他报道的显著特征,其最明显的特点莫过于它的真实感、现场感。如获中国广播奖的《高晓松成为醉驾入刑以来最高量刑第一人》《自治区接回在内地的新疆籍流浪儿童》等,均较好地截取了现场环境的音响,从而也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能体现新闻的可信性,激起听众感情上的共鸣。

二、用音响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听广播,听的是声音。近年来听中央台的新闻,我们不难感觉到中央台的一线记者源源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各色鲜活的新闻音响,充实到节目,丰富了节目的色彩,充实了报道的内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声音比文字在表现力和感染力上更胜一筹,更能打动人,如何使声音的表现力达到极致,应该说是我们广播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录音新闻能否感染听众,人物语言的录音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人物的语言能最直接、最真实地反映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情感,引领听众走进被访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内心情感和心理活动,因而最能抓住听众,打动听众。2010年,在采访辽阳县企业家《百企助百学 共圆大学梦》一文中,为了使作品更具感染力,我精心截取了企业家王绍勇与寒门学子李彤间的对话,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烘托了气氛,以声传情,以情达意,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为听众营造了一个感人的思维空间。

三、用音响营造新闻的现场感

2005年在我们台组织的山区行报道中记者在《蝴蝶谷中护林人》这篇新闻中,讲述了民间护林人李阜20多年如一日看护山林的故事,其中就运用了大量的人物现场对话来叙述事实,通过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生动、真实地刻画出人物的思想、心态和个性。同时除了人物语言外,记者也巧妙穿插了山林间潺潺的流水声、婉转的鸟鸣声,还有风吹过护林人简陋小屋窗棂的声音,这些音响的运用,营造了浓郁的现场感,把听众带到规定的情境中,仿佛置身其中。

广播以声音见长,对音响报道的驾驭程度直接反映广播记者对广播特点的认知程度。广播记者进行实地采访,不但要勤于采录音响,更要善于捕捉音响。在新闻现场要始终做到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充分调动“新闻鼻”,随时掌控采访机的开关。善于沙里淘金、量体裁衣,精心选择能够充分表现主题、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音响,努力做到连贯流畅、简明精悍、张弛有度,充分体现鲜明的节奏感。总之,作为广播人我认为要确立音响思维,要把强化音响思维、研究音响艺术、努力丰富和完善音响报道,作为广播记者永恒的目标。

(作者单位:辽阳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现场感护林感染力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Pygmalion
逆行而上 护林为民——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护航平安二三事
强化新闻记者的现场感 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电视新闻现场感初探
如何提高电视播音的感染力
现场感:电视新闻报道的独特魅力
护林使者杨明松
护林路路堑边坡防护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