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城市列宁格勒

2015-08-10 19:41李声权
世界文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列宁格勒小姑娘英雄

李声权

从莫斯科乘火车来到圣彼得堡,一出车站便可看见广场对面的一栋楼房上方有一排硕大的俄文字:英雄城市列宁格勒。虽说苏联解体至今已二十多年了,但此处依然保留着“列宁格勒”这个名称,而没改为“圣彼得堡”。这是对历史的尊重。

1941年8月,德国法西斯疯狂地向列宁格勒发动了空前猛烈的进攻。其势汹汹,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希特勒重兵压境,狂轰滥炸,总共投掷了10万多枚炸弹,发射了15万多枚炮弹,毁坏了约1万幢房屋,企图将列宁格勒夷为平地,从地球上抹掉。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伏罗希洛夫元帅向列宁格勒全体军民发出战斗号召:“在列宁格勒大门口,用我们的胸膛阻挡敌人前进的道路。”一声令下,城市变战场,人人皆战士。在被围困的900个日日夜夜,“每一个列宁格勒人,不论是男的还是女的,都在斗争的行列中找到了他或她自己的岗位,并作为一个苏维埃爱国者而光荣地履行着他或她的职责。”(吉洪诺夫等著,《英雄的列宁格勒》,王既生译,上海出版公司,1953年)他们日以继夜地制造武器弹药,生产军用装备,修工事,挖战壕,扑灭燃烧弹,用实际行动支援前线。德军的严密封锁导致城里物资匮乏,供应紧张。虽然在拉多加湖上奇迹般地开辟了一条冰上运输线——“生命之路”,但仍不能满足城里居民的生活与军队的供给。在最艰苦的日子里,每人每天的口粮(面包)定量减少到125克。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饶的人们忍饥挨饿,仍然顽强工作着。他们当中有的倒在大街上猝然而逝,有的靠在机床上悄然而去,跟英雄一样,没呻吟一声,没抱怨一句。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里,燃料断绝了,居民们烧木家具、木房板和书本取暖。令人惊奇的是,谁也没有想到砍伐林荫道上和花园里的树当柴火烧。列宁格勒诗人尤里·沃罗诺夫——围困时期的亲历者,在《列宁格勒的树》这首诗里,表达了围困中的列宁格勒人对树的一片深情:

郁郁苍苍的老树,

历经围困今犹存。

树上有弹片留下的伤口,

却找不到斧头的砍痕。

他们冬天烧掉所有物品:

椅子与桌子、橱柜与房门。

却没有动手砍伐树木,

花园里不曾听见锯子声。

围困中的列宁格勒城内有40多万儿童,通过“生命之路”疏散了不少,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是有许多留下来了(多数饿死冻死)。这些留守孩子每时每刻都受到饥饿与严寒、炮击与空袭、恐怖与死亡的威胁。此时,我想起了瓦西里耶夫岛的一个小姑娘。十几年前,我翻译列宁格勒儿童文学作家尤里·亚科夫列夫(也是围困时期的亲历者)的短篇小说《瓦西里耶夫岛的小姑娘们》,心情特别沉重,她一家人在围困时期的悲惨遭遇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小姑娘叫塔尼娅·萨维切娃,11岁,四年级学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她爱唱歌,会绣花,长大了想当老师。围困中,她和别的孩子们一样,参加扑灭燃烧弹和挖战壕的工作。可谁曾想到,还不到半年时间(1941年12月28日-1942年5月13日),塔尼娅先后失去了姐姐、外婆、哥哥、叔叔、伯伯、妈妈(爸爸在战前已去世)。一家人几乎都死了,只“剩下塔尼娅—人了”。她在一个小本子上分别记下了六位亲人的死亡时间。一天,卫生队挨家挨户查访时,发现塔尼娅在家里饿昏了,便把她疏散到了高尔基州(现下诺夫哥罗德州)的沙特基镇。小姑娘在那里接受了两年多的治疗,后因病情恶化去世,终年不到15岁。

“二战”胜利后,她的那本震撼了世界上千千万万颗善良心的日记,曾提交到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作为起诉纳粹战犯的证明材料之一。据说,英国首相丘吉尔参观塔尼娅·萨维切娃的日记时,听了翻译的讲解,他眼中闪着泪光。现在,这本日记存放在圣彼得堡历史博物馆里。2010年9月,在瓦西里耶夫岛一处苹果园里,专为被围困的儿童建了一座花岗岩纪念碑。碑的基座上是一位小姑娘的全身塑像,她披着披巾站着,背后是一扇封锁时期损坏的窗户。2012年夏天,我来到了瓦西里耶夫岛,它像一条船在航行:左边是大涅瓦河,右边是小涅瓦河,前面是大海。可惜,我没时间去瞻仰“围困中的儿童”纪念碑。

列宁格勒的孩子们,别看他们年纪小,也一样让敌人闻风丧胆,望而却步。作家尤里·亚科夫列夫向我们道出了个中奥妙:“我的朋友塔尼娅·萨维切娃没有朝法西斯开过枪,没有当过游击队的侦察员。她只是在最艰苦的时期住在自己的故乡。然而,法西斯没能进入列宁格勒,也许就是因为那里住着塔尼娅·萨维切娃,还住着其他许许多多永远是那么大了的女孩和男孩。”

列宁格勒,英雄的城市!列宁格勒人民,英雄的人民!在德国侵略者重重围困的900天里,64.2万人饿死冻死,2.1万人死于空袭和炮击。然而,他们没有被气焰嚣张的敌人所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必胜的信念,与兵临城下的顽敌浴血奋战,一拼到底,终于突破法西斯的封锁,取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伟大胜利。消息传来,人们奔走相告,分享喜悦。列宁格勒女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漫卷诗书,欣喜欲狂,为列宁格勒走出围困而欢呼。她手挥妙笔,蘸着激情,写下了《1944年1月27日》,唱出了英雄城市人民的心声:

在无星星的一月的夜里,

列宁格勒从死亡深渊中跃起,

它对未曾有过的命运颇为惊奇,

为自己大放礼花欢庆胜利。

列宁格勒解围了,这是烈士们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他们,47万围困中饿死冻死的居民和前线阵亡的红军将士,安息在列宁格勒北郊的皮斯卡廖夫公墓里。在“祖国母亲”铜像后面的花岗岩墙上,铭刻着“围困中的缪斯”——列宁格勒女诗人奥莉加·别尔戈利茨专门为皮斯卡廖夫公墓撰写的碑文,讴歌了城市保卫者的不朽功勋。英雄城市的先烈们,列宁格勒人民没有忘记你们,苏联人民没有忘记你们,全世界人民没有忘记你们。是的,“没有一个人被忘记,没有一件事被忘记。”

猜你喜欢
列宁格勒小姑娘英雄
采茶小姑娘
英雄犬
春天的小姑娘
俄列宁格勒一期2号机组永久关闭
俄列宁格勒二期2号机组即将装料
俄纪念列宁格勒解除封锁
125克黑面包打垮希特勒
采蘑菇的小姑娘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