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于任务的合作学习模式与初中物理教学

2015-08-10 03:29韩志强
新课程·中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杠杆交流探究

韩志强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采用。在这种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就物理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起源于6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对学生集体动力作用的研究,它是指依据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将学生分配到一个异质小组中,通过同学间和师生间彼此的互动、

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等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从而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学习目标的教学目的。

著名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全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作为主体,通过组内的充分交流与合作,自主探究,最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2.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很明确自己小组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具体到自己要干什么。然后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学生完成了知识的掌握,还发展了合作和社交技能。

3.强调互动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强调通过合作性互动来推动学生的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的多向互动,重视挖掘同伴之间的影响力,利用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及多元的个性,让他们在不断的交流与合作中建构知识。

4.注重对团体成绩的评价

把小组集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评价的依据,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这种评价真正体现了发展性评价。合作学习把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运用情况作为对学生评价的重要方面,改变了以往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使教师在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关注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

二、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运用存在的问题

1.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

在听课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所谓学生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小组中每个成员并没有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作为适应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而忽略了其实质,其实是“旧课堂新坐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和准确。

2.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清晰的小组学习任务,学生的参与不均衡

实践中,有不少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小组的目标规定得不够明确,没有明确小组成员具体的任务分工,致使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难以有效进行,有的忙,有的闲,还有的闹。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其实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设置不明确。

3.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不到位,缺失恰当的评价和激励

受传统评价观的影响,教师往往把自己置身于合作学习之外,缺乏与学生共同进行科学探索的体验,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指导,学生不知如何达成学习目标或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未能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恰当及时的总结评价和激励,学生到底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教师不清楚,失去了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

三、对策和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些是因为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到位,有的是因为教师课前准备上的不足,有的是因为课堂控制和操作手段上的欠缺。笔者认为,以上各种情况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小组学习任务以及个人学习任务的设置不到位或不清晰。

1.围绕学习目标为小组设定总任务和个人任务

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最终要学会什么,而任务是告诉学生具体要做什么,任务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具体化行为和指引,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所以不但要明确目标,还要制订详细具体的学习任务,否则学生会觉得无所适从。

例如,在学习“杠杆”这一内容时,为达到“认识杠杆”这样一个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具体的学习任务:(1)阅读课文,找出杠杆的定义。(2)举出三个以上生活中的杠杆,并思考这些杠杆是否符合杠杆的定义。(3)阅读课文,找出杠杆的“五要素”。(4)请你找出不同杠杆的支点,可向小组成员交流求助。(5)你能理解什么叫做力的作用线并把它标示出来吗,可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6)小组讨论,力臂的定义为什么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或者为什么不是支点一侧的全杠杆长度,小组长做总结发言和其他小组交流。(7)请把图中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做出来。(8)以上问题你都解决了吗?如果是,你真的很棒。请你帮帮有需要的同学吧!有了明确的任务指引,学生就不容易游离于小组学习之外,从而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再如,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如果教师对具体的任务指引不具体,更加会使小组合作学习难以有效进行。例如,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如果教师只是把总的问题抛给学生,就让他们自主探究,美其名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结果只能是大部分学生不知所措,袖手旁观,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可这样设置任务:(1)请阅读材料(教师提供),对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做出猜想,可与小组成员交流。(2)还记得控制变量法吗?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设计实验时请思考交流,如何控制质量相同而改变速度?又如何控制速度相同来改变质量?用什么现象(或测量工具)反映(或测出)动能的大小?(3)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和记录。(4)请根据实验现象和记录得出结论。(5)对实验过程评估交流,提出疑问或指出是否有可改进之处。如此一来,小组合作学习便能在任务的指引下顺利进行了。

2.为任务的顺利进行和完成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科学进行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进行分组时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既要考虑学生之间探究能力的差异或智商的差异,又要考虑学生学习风格的不同、经验背景的不同及情感态度的不同,同时考虑到性别的差异,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例如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总结报告员等,这样可以增进小组合作意识,增强合作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组与组之间要相对平衡,以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学生讨论时非常热烈、认真,很多学生跃跃欲试,大多数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小组之间形成了积极的竞争氛围。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通过小组合作感受了成功的快乐,感受了合作的愉悦。

3.加强指导和引导,使任务顺利进行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些教师总习惯于站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在教室里走一圈就回到讲台上,等待学生讨论结束。学生学习任务的推进可能会遇到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教师不进行恰当的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就难以顺利进行,要么停下来等待老师的答案,要么思维远离于课题。一项统计研究结果表明,自学和教学这两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是随学生学历的高低而发生变化的,初中阶段的学生,特别是学理科时,教师的教学对学习效率的提高要强于学生的自学,这也就启示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是必要的。

例如,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学生可能会做出很多猜想,如物体侵入液体的深度、物体本身的密度、物体的重量、物体的大小、物体的形状等等,如此多的因素,让学生一个一个去探究验证,这无疑是浪费时间。这时教师就应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学生排除一些干扰因素,使问题简化后,再让学生自己探究,这样既不至于使合作学习进程中断,也不至于使学生误入歧途,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4.实施合理恰当的评价方式,激发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得当的评价策略将有利于提高各小组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对于当前中国的广大教师来说,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同时,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需要,我们必须去研究,去实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充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和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物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尝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让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杠杆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