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
曾经在某本杂志上读到过一则短文:课堂上,一个男生用小刀不小心划破了同桌的手臂,而作为受害者的那个女学生似乎极力保护邻座,嗫嚅着说是用纸划破的,那个男同学也小心翼翼地承认。后来,本来很小的一件事当时弄得局面很大,关键问题是两个人一起“撒谎”,惊动了学校的“思教处”,直到找家长、书面检查……再后来,两个学生毕业后离开了校园。再后来的一天,这个老师无意中把一摞稿纸顺到了唇边,突然感到了一种犀利的疼痛……
岁月深处那两个先于我尝到了一张纸的厉害的少男少女呀,让我怎样才能回到昨天,轻轻对无辜的你们说一声“对不起”?作者最后如是说。不知道未来的某一天,那两个学生是否会重新想起这件事情。而那位老师,却在多年后重新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回荡,不得不反思那些事件的具体过程,带着些许悔意,带着些许疼痛。
从古至今,其实教师不单是起到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作用,教师会陪伴学生的身体成长期、发育期、性格养成期、心理成熟期,所以,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某一个眼神,也许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意外的影响。教师的外在、内在,包括仪表、穿着实际上是其心灵的展示,对学生的暗示特别明显,他(她)的喜怒哀乐,包括一些自己注意不到的细节均起到某种心理暗示作用。学生接受这种暗示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模仿,它必然会使潜意识受到内在强化,影响学生的发展。
记得曾经看过很多调查或统计,当一个孩子的小学班主任是女教师,她的学生的个性多半会绵软、温和;当一个老师某一个时期脾气暴躁、烦乱,那段时期他(她)的学生也会有这样的特征;当一个老师多才多艺,他(她)的班级肯定也会出现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教师的言行每天都要充斥于学生的感官,其反作用力会使学生的行为举止得到巩固和强化。所以,为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正能量,老师对自己的行为必须有所忌惮,有所舍取,有所选择,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春风化雨、有教无类,从而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正面暗示,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教师只有严于律己,才会使学生受益悠远,才会有真正的教育作用。记得一句话:“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的确,教师自己并不真正具有的东西,便无法真正给予学生,因为教育不是做戏,即使是做戏也有被戳破的时候。教师只有以言行统一、表里如一的美好品行为载体,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用。
那两个曾经被一张纸而被误解的学生,不敢贸然断定他们会在心灵上结成一个永远不能消退的疤痕,不敢肯定他们就此消极下去,也不敢断定他们会就此混淆诚信与谎言的界限,但可以肯定他们会经历一段时间或长或短的心理波动。
教育无小事。己不正焉能正人?作为一名教师,要知道教育仿佛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仿佛是一片叶子摇动另一片叶子,更仿佛是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上善若水,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做一汪“善利万物”的水:若其为雨露,则可滋润万物而无声;若其为云霞,则可渲染世间一派芬芳;若其为湖海,则包容万事万物……我们的本色是平淡,我们的劳作是耕耘,我们的追求是无悔。虽然,我们仿佛每天只是站在讲台后面讲解习题,只是坐在办公桌后批改作业……虽然,我们所做的不是感天动地的大事,不是惊天伟业。
而教育无小事。如今,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蛩音已经豪迈响起。教师虽然不是英雄,教师虽然平凡,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命不平凡,我们有我们的“教师梦”。也可以说,无数个“教师梦”汇聚起“教育梦”,而教育梦就是“强国梦”,“强国梦”这个令人振聋发聩的梦想,就是我们久违的温暖的名词——“中国梦”。因为有梦想,我们才能不改痴心;因为有梦想,我们才能砥砺前行,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才能无愧于教育事业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让这句话成为我们最为豪迈的青春誓言!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