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枝
语言是教师的劳动工具,是教师思维、学识、道德、情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但它又是诉之于听觉的无形工具。课堂要它构建,情境用它渲染,智慧用它启迪,因此,教师的语言、情绪直击课堂,直面学生,教师的精神状态体现在课堂上就是工作的激情:激情的语言,激情的动作,激情的眼神。
一、激情地组织课堂
观察体验课堂教学实际,一堂生动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满怀激情,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既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还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组织好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为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组织课堂的第一环节,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兴趣引起共鸣的最好的切入点,这一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一次市领导来我校督查工作,要在我们班听一堂课,当时学生听说很多领导和老师来听课很紧张,但紧张之余又有跃跃欲试的兴奋,这种惊喜挂在每个人的脸上。我有些担心这堂课的课堂气氛,首先我鼓舞学生,激发热情:“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领导和老师来我们班指导我们的学习,我们以掌声表示热烈的欢迎。”鼓掌使紧张情绪得以释放,他们的表情轻松多了。“希望同学们能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和老师一道上好这堂课,大家有信心吗?”(老师握拳举起,目露信任和期待)学生信心百倍,齐声喊“有。”学生既觉有信任,又觉有责任。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兴趣被激发,接下来课堂当然也获得很好的发展。
二、激情唤醒学生参与
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老师充满激情的引导,热情的鼓励,更能激发热情,诱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心理学研究发现,良好的学习情绪,即愉快、高兴等情绪能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这时你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效率高,反之,当你情绪低落,如烦躁不安、痛苦悲伤时,就会思维迟钝,记忆困难,学习效率差,因此,老师同时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保持良好的情绪。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认知,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教师用激情引领,课堂则操作率很高,情感被调动,激情之火被点燃,心弦被拨动,学生的学习就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在讲述鲁迅《故乡》这篇课文后,我设计了一个作文,以“思念”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是思念亲人,思念朋友,思念家乡,然后一同说出思念在每个人心中的轮廓“思念是陈年的酒”(老师)“思念是永不凋谢的花”(王翠芳)“思念是母亲手搭凉棚的眺望”(李玲玉)“思念是父亲忙碌的身影”(王双福)……教师和学生共同用“思念”诉说自己的心声,课堂教学的情境在师生互动中展开,学生的认知、情感也达到最佳,我又抓住时机,播放音乐《思念》《妈妈的吻》《父老乡亲》,学生情感被激发,作文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班上的几个留守儿童,作文中真情尽显,感情真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激情关注课堂生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时刻热情饱满,语调昂扬,在课堂预设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课堂教学不是一潭死水,它是动态生成,富于变化的,教师要及时捕捉,及时把握课堂的生成资源,将教学活动中的小事变得有意义,开拓学生思维空间,创造教学奇迹,宽容、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大胆展示,张扬个性,使生成呼之即出。我在讲授“诗词诵读”《山居秋暝》时,诗的最后一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课堂上有个学生多次想说而又欲言又止,可能有什么顾虑,我及时鼓励并给了他心理安全感,他有了自信,站起来说:“老师,这里环境美,人淳朴,王孙能不留?我认为王维应该用否定反问句式更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他的善于思考,我首先做了肯定,然后把“皮球”踢给全班,全班学生顿时也活跃起来,个个想说,人人参与,有的说“王孙不可不留”,还有的说“王孙怎不留”,对学生的生成发展我很高兴,因为这是课堂精彩酝酿的结果,是在真正进入状态后的有益思考,我最后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真正理解了这首诗,你们说得很精彩,我相信诗人王维如地下有知,也会欣然接受你们的建议,那我们理解诗意时,不妨就用上这否定反问句式吧!”课堂活跃,课上得很成功。
课堂是老师的阵地,它实践着老师的价值,实践着学生的理想,你投入一份激情,将收获一片蓝天。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