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荣
我们学校把因材施教落实到分层次教学上,并且在这一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分层教学经验,我们根据学生的数学及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新知识,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自主完成或在大家的合作交流中完成新知识及练习,并且可以向更高一层次发展。
对学生尤其是A层次的学生而言,数学是枯燥而乏味的,他们本身的数学学习基础就差,加上对数学缺乏兴趣,因此学习数学就更加困难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A层学生的数学成绩呢?这就要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
一、用心与学生沟通
A层的许多学生都是班级中的后进生,大多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他们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与对老师的好恶感有很大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跟哪个老师的关系好肯定上这位老师的课时就会集中精神,因此与学生搞好关系是很重要的,例如利用课间多和学生聊聊天,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课堂上,时不时地开个玩笑加点作料活跃一下气氛,及时送上“回答很精彩!”等等,这些评价既是对学生发言的赞美,又有学习方法的引导、点拨,给学生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学生必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课堂定能充满生机。
二、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圆”时,我没有先讲课,一上课我就问学生想不想做游戏啊。学生一听做游戏,激情高涨,就连从不学习的几个学生也抬起了头,异口同声地喊:“想。”
于是,我就找了几名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在地上放了一个毛绒玩具,然后让这几名学生站成一条直线,每人发了一个圆圈,看谁能套得玩具,还没等我说:“开始。”下面就议论声一片了。
“老师,这样站不公平。”徐×说。
“为什么啊?”我反问道。
“我们距离玩具的距离不一样。”
“是啊,是啊!”
许多学生都附和着,离得近的学生开始暗自高兴了。
我说:“那你们认为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
大家开始小声地讨论,每个人都说出了各自的想法。就这个问题,如果单纯从队形来考虑,排成圆形或圆弧形比较公平,因为每个学生离要投的目标一样远近。
最后我总结到,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圆的定义。
做完了游戏,你们还想了解圆的更多知识吗?学生那热情简直要把房盖冲掉:“想。”这一节课别提有多成功了。
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结合学生的能力,对A层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让他们也可以自主地回答问题,同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去讨论甚至争论,创造热烈的学习气氛,感染全班学生。同时通过学生的努力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如,在教学“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在学生讨论交流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点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您说错了,应该是有两种。”等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应该是三种……”我一直在一旁微笑地听着,最后说:“嗯,这几位学生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那一段时间这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
其实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一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以权威自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尊重学生的看法,灵活处理问题,这样数学课堂也能异彩纷呈。
?誗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