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摘 要:歌唱教学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学生表现音乐,进行艺术实践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歌唱教学还应立足于“如何唱好”歌曲,使关注点回到演唱上。首先,应当关注教材的研究;其次,应当关注教师自身基本功的积累;再次,关注学生良好歌唱习惯的培养;最后,要着重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有表现力的歌唱。增强关注意识的同时,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和音乐审美,学会用歌声表达情感。
关键词:歌唱教学;歌唱习惯;表现力;唱好
歌唱教学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我认为歌唱教学应立足于“如何唱好”歌曲,通过必要的手段把关注点回到演唱上。让学生在理解歌曲情感和风格的基础上能够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用歌声表达情感,赋予歌曲新的生命。那么,良好的歌唱教学真正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哪些方面呢?
一、关注对教材的钻研
教材中的歌曲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精品。想要教好一首歌,首先教师要经过认真钻研,必须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意图,必须对作品的内容结构、风格曲调、节奏以及吐字咬字,感情韵味等方面做系统的分析,通过了解、熟悉、分析作品来深入作品。教师对作品做到了如指掌以后,教学中的手段和方法就会层出不穷。比如,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课“让世界充满爱”,看似很熟悉的一首歌曲,最常出现的问题可能就是歌曲中多次出现的后半拍起的节奏型了,如果单对训练节奏经过多次提醒后学生可能还有唱不准确的。那么,就要看教师对教材歌曲的把握了。歌曲第一句“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中,“轻”字就是后半拍起,在对歌曲的写作背景、情绪等内容进行分析和了解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进行表演,体验歌曲中那种深情的感觉后,后半拍起的感觉就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而且演唱节奏准确,同时歌曲的演唱情绪也找到了。
二、关注教师基本技能的积累
1.教师本身的演唱技能
在歌唱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往往依赖先进的技术,把“范唱”的任务交给了电子设备,听CD,看课件成为对歌曲认识和欣赏的全部。其实大家忽略了一点,教师良好的范唱更具有直观性。教师在范唱时的表情、发声、咬字吐字和口型,甚至对歌曲速度力度和情绪的表达都能为学生学唱和演唱歌曲起到良好的示范
作用。
2.键盘乐器的演奏和伴奏技能
教师良好准确的伴奏也是学生积极热情参与演唱的前提条件。笔者近期观摩了几节小学音乐课,给本人感受颇深。同样是两位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男教师,同样帅气亲切,那么,两节课下来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其中一位老师应该是舞蹈专业毕业的,上一节“时间像小马车”。整节课老师没有弹唱,更没有为学生伴奏。为了让学生熟悉节奏,他一遍一遍带着学生变换各种花样练习节奏;为了熟悉旋律,他一句一句教,不厌其烦。结果是什么呢?节奏练习没能用在歌曲演唱上,歌曲教唱时老师的音准也因为紧张出了问题。另外一位老师在教授《摘草莓》一课时,娴熟的钢琴伴奏技巧在范唱时为歌曲演唱增色不少,同时在学生学唱练唱的过程中,轻而易举地用钢琴伴奏解决了节奏难点,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变化。
3.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这点看似和音乐无关,但教师的语言是否精炼和恰到好处或者说具有某种吸引力,是让学生跟着你“走”的关键。如在“采山”一课中,教师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带孩子去郊游为线索,艺术性的语言环环相扣,加上教师神采飞扬的情绪,让学生不由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整个过程充满激情与幻想,也将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贯穿其中。
三、关注学生良好歌唱习惯的培养
1.良好的姿态
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家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如:驼背、低头、耸肩等不良习惯。正确的歌唱姿态应当是身体端正,双肩自然放松,双眼平视或微高角度于正前方,面部肌肉放松。通过教师多次长时间的正确引导,学生能逐步体会到正确的歌唱姿态。
2.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没有呼吸就没有歌唱,可见呼吸对于歌唱是多么重要。对于呼吸的訓练也不能急于求成,“呼吸”比较抽象,看不到,摸不着,教师应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形象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体会“胸腹式呼吸”。
3.正确的咬字吐字和良好口型
歌唱中正确的咬字和吐字不仅是为了把歌曲内容传达给听众,更重要的是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传递歌曲感情,使歌曲更富有感染力。口型和咬字吐字训练也应通过歌唱实践来进行,可以通过观察模仿的方法获得。
4.科学的发声方法
很多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如此现象,教师急于把歌曲“完成”,或者急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往往忽略了发声方法的引导。导致课堂上充斥了各种版本的声音,说唱、喊唱比比皆是,恰恰违背了歌唱的科学性,不但不能正确传递歌曲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反而对学生声音的发展起了反作用,对于变声期的学生,不良后果则会更加严重。
四、关注引导学生有表现力的歌唱
“言之不足故歌之”,歌唱是抒发情感的音乐表现方式。在歌唱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科学自然的歌唱方法抒发歌曲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做到有感情的歌唱,这是歌唱教学的最终目标。歌唱方法的掌握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情感,所以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唱,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用歌唱方法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最终达到以情带声,使歌曲演唱更富感染力。要想唱出感情,首先歌唱者本身要动情。在歌唱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以情带声?除了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发声技巧外,还要注重歌曲情感内容的把握,注重作品节奏、调式、曲式结构的把握,也要注重作品创作背景等内容。当学生的情绪与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相融合,学生有了想象,了解了作品内涵,便能够逐渐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当然,除了以上关注点,我们也不反对包括游戏、活动、表演、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丰富我们的课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演唱情绪,只要运用恰到好处,多种手段也会为我们的歌唱教学添光加彩。也许有的教师可能会说,一节课只有四十来分钟,那么短的时间内,怎么容得下如此多的东西?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很多我们的关注点需要教师用巧妙的方法和手段点点滴滴融合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增强关注意识的同时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和音乐审美,学会用歌声表达情感。把我们的目标定位到如何引导学生“唱完”“唱会”上升到如何“唱好”的层次上来。看似简单,却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付出多倍的努力、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赵梅伯.唱歌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陈春燕.谈怎样唱好一首歌.音乐探索,2012(04):63.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