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阐述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学习动机理论,以学习动机理论为指导,以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学习动机理论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高职 学习动机理论 非英语专业学生 英语学习指导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132-04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诱因,是促使学习者持续努力的力量源泉。甚至有学者认为只要有动机,就能学会任何语言,因而“动机问题是外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不少,国内在经过30多年的研究发展后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研究对象而言,国内研究主要针对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或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以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的英语学习动机研究却不多。针对此问题,笔者从学习动机的理论研究入手,试图找出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以便在今后的高职英语教学中着力激发学生的深层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一、学习动机理论概述
学习动机(motivation to learn)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心理历程。对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决定着其学习方向、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同时影响着其个性心理的发展。语言教育学家认为,学习动机等因素能够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成效。由于动机本身的复杂性,动机的定义仍然缺乏一致性。心理学家Keller 认为所谓动机,就是人们为了达成或是避免某个目标所做出的选择,以及为此所付出的努力程度。Williams等认为动机是认知和情感的激发,此激发促使人们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有意识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并在一段时间内从脑力和体力上不断地付出努力。Ellis指出,动机是指学习者由于需求和欲望而为学习语言所做的努力。
(一)动机的分类。不同的研究人员已经对动机做了大量的研究和不同的分类。下列解释介绍动机的四种主要类型。
1.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Gardner和Lambert是最早引入综合的和有用动机的一批人,Gardner 叙述道,在语言环境中,一个人学习外语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一种更加贴切的方式来对综合动机进行定义:学习者很渴望说一种语言,赞赏它的文化,对其进行熟悉,甚至想融入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具有融入型动机的学生是真的对这种语言产生了兴趣,在融入语言环境的过程中,他可以感受到乐趣和满足。融入型动机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语言精通水平,甚至达到本土人的发音标准。
与融入型动机相比,工具型动机更倾向于实践的东西,它们可以反映实用价值和学习一个新语言的好处。具有工具型动机的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功利性的目标,例如获得晋升、寻找工作、促进事业、通过考试或者阅读目标语言的材料。工具型动机的学生把语言看作获得利益的工具。一些学生会保持高水平的语言学习动机,如果他们持有综合动机,会比持有实用性动机的人获得更多的益处。因此,不能忽略这两种动机中的任何一个,因为它们都是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影响因素。
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在认知心理学中,另一个对动机的分类是内在和外在动机。Edward Deci指出内在性动机所造成的行为没有表面上的回报,只有这种行为本身。人们实施行为是为了行为本身而不是由于行为将造成的外在回报。内在动机行为的目标是带来内在性回报,即胜任和自主的感觉。内在性动机主要包含学生的兴趣、乐趣、提升自己的渴望和成功的感觉。具有内在性动机的学习可能在语言学习中更富激情和持久。Brown认为外在性动机所构成的行为指的是:一个学生希望得到回报,例如金钱、奖励,甚至是一定类型的良好反馈,或者避免外来的惩罚,而不是行为本身。具有外在性动机的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活动的目的是外来获得经济上的回报、取悦老师、通过考试以及获得他人的尊敬。这种行为往往会在学习的外因消失后终止。内在性动机来自学生本身,而外在性动机常常收到外部因素的影响。Maslow认为内在性动机明显优于外在性动机。Kohn表示外在性动机并不能改变我们行为下的态度,它们也不能对学习产生持久作用,但是它们是相互联系的。Domyrei描述道,如果学习者足够地自主和内在化,外在性回报可以与内在性动机结合,甚至会导致内在性动机的产生。
3.深层动机和表层动机。根据行为心理学,文秋芳把动机分为两个类别:深层动机和表层动机。深层动机指的是学习英语是为了深层非物质刺激,例如兴趣和获得语言的知识。反之,表面动机指的是表面上的物质奖励,例如毕业证和好工作。它来自外部世界,并直接与学习者的未来职业直接相关。很明显,这种分类和Gardner与Lambert的类似,即综合动机和有用动机。相似地,不同的动机对于学习者有不同的影响。由于深层动机来自内在兴趣,学习者可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但是具有表层动机的学习者可能很快地完成语言学习过程,因为表层动机具有时间限制而且学习者渴望达到他的目标。因此深层动机比表层动机更加稳定和持久。深层动机和表层动机也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位置。
4.工具型动机、文化型动机和情境型动机。高一虹和她的同事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29个省份、来自30所大学的2278个本科生实施了一项调查。基于调查结果,高一虹提出了三种动机:工具型动机、文化型动机和情境型动机,而这三个动机又是由七个分动机构成的:内部兴趣、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成绩、信息媒介和学习情景。内部兴趣涉及学习者在语言学习和目标语言文化中的兴趣。它和“内在动机”和“结合型动机”类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真正融入这个文化。直接成就涉及调查和就业。它的特点是“证书动机”和“需求动机”。在中国,个人成就和进入高等学校和获得证书有主要关系。因此,它可能是致使中国本科生学习英文的一个主要因素。学习环境包含课程安排、使用的教学材料和英语老师的教学风格。它类似于Domyei延伸模型的学习环境水平。出国类似于“文化动机”和“有用性动机”,应为一些人出国的目的是为了感受目标语言的文化或移民,还有些人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寻找工作。学习目标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向中国发展做出贡献或达到父母的期望,这显示了学习者的社会责任。因此,高一虹把这种动机命名为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实践有用性动机,例如寻找工作或者成功地和他人交流,以及抽象的“投资”或“文化资本”,例如获得受教育人员的形象,或者成就感。他们两者都和提高个人能力和社会地位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一种信息媒介。学习者可以得到世界上经济和技术的最新信息。因此最后一个分动机就是信息媒介。
高一虹把上面提到的分动机概括为工具型动机、文化型动机和情境型动机。工具型动机的意思是学习者把目标语言作为工具来实现一些特殊目的。成绩、信息媒介和个人发展具有它的特征。文化型动机的构成为: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兴趣(内在兴趣)和他在目标语言和本土语言之间交流的注意力(社会责任)。它类似于Gardner经典模型中的“结合型动机”, 但是它们也有不同点。文化型动机不仅仅强调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兴趣,它也涉及使用目标语言把本土语言与世界联系起来。相反地,综合动机只注重目标语言的文化。在定义中,我们可以推论出:社会责任和出国是工具型性动机和文化型动机。情境型动机体现了微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它与工具型动机和文化型动机无关。
(二)动机的影响因素。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动机,相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水平的动机是很正常的。动机是复杂的,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应该对动机的影响因素做出深入了解。以下部分介绍了一些主要因素。一些学生在公众面前讲英语时会感到担心,还有一些人在考试前紧张。语言焦虑是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时产生的紧张或恐惧。焦虑是学生在英语课堂或考试表现中一个较大的影响因素。但是,低水平的焦虑具有促进作用,高水平的焦虑具有衰弱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太多的顾虑,他们可以自由地展示他们的英语水平,并且对自己的努力感到满意,这会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有一个良好的作用。自信心和动机相互联系。学习的自信心指的是学习者对自己有效使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信任,从而学习新的认知能力。Bardura认为自信心信念可以影响人们的感觉、思考,影响他们以及他们的行为;一个人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越高,在学习英语中遇到挑战时,他就会有更大的动机,具有高水平自信心的学生认为他们可以度过困难。他们会使用不同类型的学习策略。相反,具有低水平自信心的学生很容易受到惊吓,并很快放弃。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教室环境。它包括学生在进行学习任务时的客观环境和心理环境,两者对动机来说都很重要。客观环境包括教室大小通风环境和英语学习设施。心理环境主要指的是课堂氛围。只有在放松与和谐的氛围下,学生才会注重学习内容,并且主动融入学习活动。在社会环境中,大多数人永远受到社会需求的影响,并且与英语学习动机的功利性、实用性利益相关联。因此,他们的动机大多来自有用性。由于改革开放政策,英语在中国社会的每一步中广泛应用。在某种程度上说,对英语的良好掌握成为了一个本质要求。因此,如果有人想获得学位证、得到工作、升职、获得出国机会,英语是至关重要的。就学生而言,鼓励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高水平动机的社会需求。
二、国内外关于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动机的研究。Gardner和Lambert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的第二语言学习动机调查,这为动机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社会心理学上来看,他们提出了学习动机的经典模型,并创造了著名的态度/动机测试组合。Gardner把动机分为两类: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入型动机强调综合,这类动机涉及把语言看作一种工具的益处。Maslow声明外在动机不如内在动机。按照他的自我实现理论,促使人们认识到“自我实现”,不管提供外在奖励或满足不少于一次的基本要求。自我决心理论暗示动机是一种动力因素Deci & Ryan's。它包含两种动机来源,即学习行为的内在兴趣和奖励。相对地,前一个与内在动机相关,后一个与外部动机相关。如Deci & Ryan所说,很明显,无论在何时,来自内在动机的好奇心和兴趣都会激励他们去钻研。Domyei 宣称Gardner的理论并不能涵盖语言学习动机的所有认知方面。他还指出Gardner的模型是一个总的动机成分,它的基础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外语课堂。后来他提供了按照语言水平、学习者水平和学习环境水平来提高学习动机的方法。Oxford & Shearin进一步发展了现有的动机理论:把综合需求理论、加强理论、工具型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公平理论加入动机理论。Masgoret和Gardner 调查了Gardner社会教育模式中第二语言成就和五个态度/动机变量的关系,并做了荟萃分析:学习环境、动机、融入方向和工具型方向的综合性和态度。调查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撑了融入型动机可以成功地促进第二语言获取的命题。Vandergrift 使用了Noels和其合作者设计的调查问卷来探索动机和元认知的潜在关系,并着重调查了学生在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中使用的认知和元认知测量。
(二)国内有关动机的研究。中国关于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历史相对较短,经历了把国外理论引入到在中国环境中并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的研究过程。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主要引进并翻译外国的理论和书籍,他们大多数人认为动机是一个情感变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外语学习和教学中,学者们开始把动机看作一个独立变量,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在讨论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时,王初明表示,学习需求是动机的源头。吴一安和刘润清探索了情感因素、社会因素和语言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而且他们指出:动机刺激学习。文秋芳把动机划分为两类: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她还表示动机和语言学习信念和策略相关。华慧芳声称获得证书是中国学生的主要动机。她的话常被引用为中国特色动机,这和其他国家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有所不同。在高一虹等人的全局研究中,他们提出了工具型动机、文化型动机和情境型动机,并提出了学生动机的七个分类:内在兴趣、成绩、学习环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和信息媒介。黄红安和文卫平探索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动机构成,他们发现语言价是学生动机的最好报警器。葛炳芳的研究证明动机强度和应用学习策略有密切关系。许瑾得到如下结论:家庭背景明显地影响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许宏晨和高一虹描述了一些英语学习动机和相互之间的认同,前一个比后一个的影响更大。汤闻励调查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消极因素,他发现教学内容、学习氛围和其他课程在消极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秦丽莉和戴炜栋提出一个新的模型来分析大学英语学习动机,他们结合了Vygotsky的活动理论和Domyei的第二语言动机自成系统。
三、动机理论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启示
(一)外在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高一虹从动机类型的角度进行研究,在大量的实证性调查基础上将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归纳为七种类型:内在兴趣动机(内部动机)、成绩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出国动机、社会责任动机、学习情境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而其中影响目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主要动机为外部动机,其中包括:个人发展动机、成绩动机、学习情境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等。由于非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英语学科的学习时间少,同时专业技能的学习所占比重又很大,因此高职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主要基于外部压力。如学好英语是升入本科学习的必备条件;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是找到好工作的一个重要砝码;英语学科任课教师对英语等级考试的强调和期望等。虽然在学习动机的研究史上,内在动机普遍被认为是最有用、稳定而持久的,不受外部因素和条件变化影响的,也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英语学习者学习状态的因素,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可以把外在动机放在首位。这就意味着外在动机,即工具性动机更能促进该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需针对学生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学习依赖性较强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为其制定适合的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教师要在整个学习环节中充分地给予正确而有效的指导,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自主学习。
(二)高的自我效能感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动力。自我效能感被定义为: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高职学生在英语学科的学习方面普遍表现为自主学习能力差,自控能力低,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没有太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不能积极地参加各种相关的教学内和教学外的活动,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思考和大胆探索和尝试的精神。这表明多数高职生对英语学习普遍反映出低的自我效能感。而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是影响个体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毅力和学习活动参与度的关键,最终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此,非英语专业的高职生更需要提高自我效能感,以便能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享受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的体验。要增强自我效能感,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现有的英语认知水平来制定语言学习任务,从短期任务和模块任务出发,在英语语言的各方面学习中慢慢找到学习的兴趣所在;在丰富的英语学习活动中找到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学习活动,将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快乐和成功感迁移到其他的英语学习活动中去,以不断提高学习自信心。此外,教师还需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语言学习变得更轻松、更快捷有效;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特长和成功例子,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学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语言学习事半功倍。
(三)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降低学生学习英语时的焦虑。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时间多数局限在课堂教学上。因此,枯燥的教学方式和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施加的学习压力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情绪上的焦虑感。焦虑是一种负面情绪,是指学习个体因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一定障碍,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者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而语言学习者在产生语言焦虑后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课堂退缩性问题行为。例如,胆小羞怯,在课堂中过分拘谨;不敢正视对方,心慌脸红;由于多次受挫或长时间发不出或发错某些音而产生心理障碍,主动变被动,积极变消极;有意识地回避或缺乏信心,怕教师提问,担心一旦出错,贻笑大方等。要降低学生学习英语时的焦虑最有效的途径是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如在学生提问或表达自己意见时,教师应当细心地聆听,将注意力集中到学生想表达的真正想法;对于学生在发音或是语法上的错误,教师不必及时指出和纠正,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口,这样就能避免学生的自信心受打击,还能降低语言基础不好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抵触感和焦虑感。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更自信、更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动机是一种能够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维持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如何将学习动机理论融合到各种层次和不同类型的语言学习者的英语学习中已经成为广泛研究的课题。对于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基于其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毅力等个体差异的诸多因素,学习动机对学习者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它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当今社会对英语应用能力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下,对学习动机进行更具体更全面的研究应成为英语教学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动机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进而不断提高教与学两方面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Brophy,J.Motivating Students to Learn[M].Boston: McGraw Hill,1998
[2]Dornyei,Z. Motiva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J]. Language Teaching,1998(31)
[3]Guilloteaux MJ, Dornyei, Z. Motivating language learners:A classroom-oriented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on student motivation [J].
TESOL Quarterly, 2008(42)
[4]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5]杜福兴.谈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保持[J]. 外语教学,2003(2)
[6]高一虹. 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关系——对大学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语研究,2003(1)
[7]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 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1)
[8]葛炳芳. 关于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观念、策略的一项实证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 2006(1)
[9]秦丽莉,戴炜栋. 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自我系统模型构建[J].外语界,2013(6)
[10]秦晓晴.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J].外语研究,2002(4)
[11]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
【作者简介】廖丽玲,女,百色职业学院讲师,广西师范学院在职研究生。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