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玉杰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如果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便走出了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那么,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新的课堂教学倡导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张扬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虽然这样的课堂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善于表达,探讨问题的气氛浓烈,但学生的随意性增强了许多,他们变得不会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喜欢打断别人的发言,有些学生甚至借机搞起了小动作,严重影响了听课效果。事实上,我们允许课堂活跃,但对自己得有约束;我们允许学生畅所欲言,但需得认真倾听,学生在课堂中只有规范自己的行为认真听课,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为了提高听课效率,扎实地学习文化知识,课堂教学要做到发言要有序,探讨要张弛有度,学会耐心听别人讲话,尊重别人的感受,只有规范学生的行为,才能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提高听课的质量。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我要学”,我要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首先,要解决教师的教育观念问题,因为教育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应该是发展学生认知的方法。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去创新。其次,在新课堂中教师要多动脑筋,多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想方设法让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体验学习知识的快乐。因此,课堂教学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体验成功的喜悦。渐渐的,在这种学习方式的引导下,学生就会不自觉爱上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发展智力,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阅读对语文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课本是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载体,阅读资源是课内的补充,语文阅读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所以组织学生充分阅读,可以帮助他们丰富社会阅历,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分析能力。比如我们利用每天晨读时间让学生读课本中的文章或阅读资源里的文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习惯
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会问“为什么”。学生只有敢于质疑、大胆发现,才会有所创新,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发问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讲《登山》这篇课文时,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发现了这样的问题,问:“老师,列宁上山和返回都是走的那条危险的小路,目的和心情是否相同呢?”听到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我非常高兴,因为敢于质疑才说明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积极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所在。在大家讨论中最后得出:上山走小路是为了赶上看日出,走过那条小路时心情有些紧张害怕;返回走那条小路时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心情是欢快的充满自信的。学生的发现帮助他们更深一层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题,为进一步领会文章的结构巧妙地打开了探索之门。
五、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习惯
让学生喜欢表达、乐于交流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课堂中,教师有意布置一些简单的内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然后有条理地引导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如要求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新买的文具,昨天的值日没做好受到批评后自己的想法,这次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在这样的小话题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就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上课前准备性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阅读、思考、练习的开始。课前有效的预习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去上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课堂取得最佳效果。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内容和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切实有效的进行预习。如要读三遍课文,做到认识本课生字,用工具书查出不理解的词语,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最后再写几句读文之后的收获和感受。按照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学生会有条理地一步一步完成,不仅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更为扎实的学习知识做了最好的铺垫。
课后复习是一个温故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体现。复习是对课上学习内容的巩固、加深和理解,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
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经过科学的训练、严格的要求和努力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督促和长时间的规范,使学生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