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廖巧玲 通讯员_韩亚
宜昌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罗志勇
自2012年以来,宜昌市总工会以工会职工服务系统平台开发为抓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基础信息系统和快速服务系统。平台系统通过与全市基础信息的交换共享,实现了个人有关信息即时关联以及企业用工情况等信息直观反映、同步显示、同网比对。宜昌市总工会还依托电子政务平台,使职工劳动用工备案、工会组织建会、建制等信息均实现综合集成和统计分析,为工会精准服务职工提供了信息支撑。
同时,建立网格工会联合会,网格内工会组织全覆盖,实现了工会在网格组建、管理在网格实施、服务在网格开展。职工服务网络平台、微信平台、手机APP终端三管齐下,全方位打造“互联网+”互动平台,构建工会与职工之间的信息快递、互动便捷通道。
截至目前,宜昌市39.2万农民工中,已有33.2万加入工会,入会率达84.7%。职工服务平台系统累计为2.3万多名职工提供服务,圆满答复和解决职工网上提交服务诉求1.5万余条。
工友:请介绍一下宜昌工会的“互联网+”服务职工工作。
罗志勇:宜昌市总工会主动融入全市社会治理创新、“智慧城市”服务体系和“信息惠民”工程,积极适应“互联网+”和做好网上群众工作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工会组织全覆盖、企业职工全入会、基础信息全掌握、线上线下全服务”的目标,以工会职工服务系统(网络、微信、手机客户端)平台为载体,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基础信息系统和快速服务系统,走出了一条“互联网+”普惠服务职工的新路子。
工友:“互联网+”服务职工的特色体现在什么地方?
罗志勇:一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构建精准化的服务信息支撑。我们依托全市社会管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实现基础信息平台共享交换,构建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对原有系统进行了设计优化和流程再造,优化动态实名制数据库;借助政府和社会资源,将工会服务纳入网格员工作职责,使全市1万余名网格员成为工会工作的有力助手,延伸基础信息采集触角。
二是运用“互联网+”大平台,构建多元化的服务工作载体。建立宜昌工会职工服务网,将8项职工服务内容和5项困难帮扶内容置于服务平台,与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同步关联,着力打造数字化、规范化和智能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及时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宜昌工人”,与工会服务平台系统同步关联,将问题咨询、找工作、会员服务卡、劳模、维权、法律援助、找家政、困难帮扶以及“市民e家”模块置入其中,职工可直接查水电气费、社保金、公积金和住院挂号,享受近30个服务项目。
三是运用“互联网+”新思维,构建普惠化的服务职工模式。通过构建“线上受理、后台分派、三级联动”的新机制,将职工来访、来信、来电和服务诉求等置于服务平台系统,实行扁平处理。利用建立的“互联网+”大平台,尤其是微信等新媒体,建立工会与职工之间互动便捷的信息纽带,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工友:“互联网+”服务职工的实际效果如何?
罗志勇:信息化平台系统投入运行以来,有效拓展了工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和工作空间,提高了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能力与水平,使广大职工得到了实惠。在职工入会方面,我们运用微信公众号“宜昌工人”的“我要入会”模块开展职工(农民工)线上入会集中行动。一个月时间,全市职工(农民工)线上入会规模已超过2万人;在职工服务方面,我们在做实送温暖、金秋助学等传统服务职工项目的基础上,利用所建立的信息化平台系统功能,把推行会员实名制普惠服务搭载在平台上,丰富普惠内容,全方位服务职工需求。
我们也积极推动“互联网+”服务职工模式向县市区延伸,实现市县两级互通融合。宜都市总工会积极应用职工服务平台系统服务职工群众,推出“互联网+”服务包、帮扶包、维权包等服务模式。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可以实现困难职工网上认定,困难救助网上办理,救助资金网上直达。西陵区总工会利用西陵工会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与教育、人社、司法等部门在农民工子女入学、劳动争议调处、就业服务、司法援助等方面的联动服务,为10余名农民工子女入学提供了帮助。
工友:此项工作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罗志勇:整体而言,当前各地工会的“互联网+”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对工会拥抱互联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信息的互联互通还有待进一步开拓,“工会大数据”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工友:“互联网+”服务职工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罗志勇:现实告诉我们,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主流的信息渠道,成为民意、民声、民智汇聚的超容量平台。我们在服务职工群众的过程中,要理性看待“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良性互动是我们对未来服务职工模式的期待。
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互联网+”给工会工作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利用“互联网+”服务职工是工会工作的延伸,是工会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拓展。但是服务职工群众,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我们大力提倡“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线下服务平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做好网上网下职工服务工作”,要建好三个平台——地方总工会服务中心工作平台、企业职工服务中心工作平台、网上职工服务平台。这说明,网上和网下服务是职工服务工作的两个轮子,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两者缺一不可。
同时,工会“互联网+”的终极目的是服务。离开了服务,“互联网+”在工会工作中就失去了意义。这个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几个关键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用互联网?互联网能帮我们做什么?我们该如何利用互联网?明白了这些道理,就能避免工会工作要么拿“互联网+”当噱头,用电子流程替代互联网思维,陷入“自说自话”的信息孤岛;要么不分青红皂白一味照搬所有的互联网信息,建一个好看但无法使用的互联网平台,陷入海量信息之中无所适从。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地做好工会工作?关键在于改变思维方式。要深刻认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正确把握互联网给工会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规划实施、优化功能,推进工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加强培训,在工会干部中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各级工会干部新媒体运用能力。
工友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