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2015-08-07 03:09吕喜欢
魅力中国 2015年50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吕喜欢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关键词:阅读教学;认识文本;对话文本;走进文本;超越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一、授课之前——教师应与文本先期对话

教学要成功,教师必须与文本先期对话,用心去感受、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只有被文本感动了,有了真切的感受,教学时才能以真情感动学生。教师只有对文本重点、难点、亮点、要点做到深入领会和精准把握,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才能游刃有余地引领学生一起在文本中徜徉,汲取精神养料,绽放创造之花。

教师与文本的先期对话,实质上是教师先解读文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教师应将自己当作学生,才会在阅读过程中产生问题,才会有发现。比如,教学《珍珠鸟》一文,如果用成人的眼光来解读,也许会将这篇清新优美的文章解读得非常深刻,非常复杂:“这篇散文主题深刻,情文并茂,寓理于事,值得我们玩味鉴赏。感情的红线贯穿全篇……”这样一读,看到的虽是深刻的东西,但远离学生的实际。用这样的解读来教学,学生势必如坠云雾。而从儿童的眼光来看,是否应关注这样几个问题: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在与“我”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是怎样对待它的?假如你是珍珠鸟,你会做怎样的梦?是否每个人遇到这样的鸟都会有这样一段美好的生活?这样一读、一问,课文就显得清楚明白了,如果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心里必然是亮堂堂的。另外,还要具有用童心看世界的本领、看课文的眼力。一般来说,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辑的,其语言有三个层次:一是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式语言,学生能听懂,也能自由运用表达;二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式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学会的语言;三是适合文学作品的精粹式语言,它典范、优美,蕴含丰富的思想,但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才能逐渐体悟到。用这样的眼光来审视课文,就会发现有些课文的语言是伙伴式的语言,无须我们过多地讲解,只要学生自己阅读、体会就可以了;对于适合学生发展的目标式语言,应设计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模仿、运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对于精粹语言(文学语言),则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引导,甚至更多的是讲解赏析。

二、心灵共舞——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是一条重要的渠道,教师、学生、文本是构成课堂教学的要素。语文具有工具性,同时也具有人文性,走进文本,就是要引领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何事,何感,何情,何理,何知。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上的把握,让他们与作者融合,与作者同行,悲其所悲,乐其所乐,感其所感,悟其所悟。

(一)以文为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开课时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入语的设计既要以文本为基础,又要力求生动、形象、有趣,或者富于启迪性。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根据课型,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导入新课:(1)猜谜语导入。如用“血红的穗头沉甸甸,笔直的秆子插云天。根像鹰爪往地里钻,苦似黄莲千万莫舔。(打一种植物)”导入《高粱情》。(2)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前,我们盐津县刚好连连遭受地震。开课前我就联系生活实际,首先让学生谈谈地震时亲人为自己做了什么,自己有何感受。这就为学习课文营造了真切的情感氛围。(3)联系课文写作背景导入。如教学《再见了,亲人》,可以先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然后用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把学生带入志愿军的行列中,去体验和感悟志愿军的情感。(4)多媒体课件导入。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课文相符的声像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教学《草原》,可先播放一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景象,这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而且能為我们山区的孩子理解“一碧千里”的草原搭建平台,还能为文本内容设置一个动感的阅读背景。总之,创设情境,导入文本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读读议议,体验意境,走进文本。

教师营造出一定的教学情境后,就应及时让学生阅读课文。这种“读”应是多形式、多层次的。如,自由诵读,了解文意;默读精思,圈点批注;读中思考,合作探究;回读鉴赏,深入文本;读出韵味,体会情感。有言道:“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些是在思考中悟出来的,有些是在对话中“讲”出来的,这就是“对话的灵光”。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就可紧扣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好好儿活”引导学生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不断引领学生在细处悟真情。回读鉴赏时,引领学生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的深处,通过对“扑”、“抓”、“忍”等关键词句的感悟,让学生体验母亲深沉的爱。

三、灵活创新——引领学生拓展时空,超越文本

语文学科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我们有必要适时、合理地使用相关教学资源,对课文进行拓展性学习,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我从课文作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合欢树》等文集中采摘有关段落与课文整合在一起,采用滚动的方式,师生合作对读。这样的拓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阔的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突破是借助拓展的文本让学生直抒胸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再如教学《草船借箭》《将相和》《景阳冈》等课文,我围绕课文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图书或互联网上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补充性阅读,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课内学习内容。经过这样的拓展性阅读,学生对故事背景、人物特点、文章主题必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说阅读教学——以《祝福》教学为例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